《社会因素与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因素与健康(10页珍藏版)》请在素问文库上搜索。
1、社会因素与健康班级:姓名:学号:社会因素与健康 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与文明程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和交互性作用的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一、 社会经济与健康(一) 经济发展与健康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
2、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1. 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非绿色GDP
3、的增长,势必诱发工业的后发劣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伴随问题,但本质上是人类生产劳动失控的结果。2) 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等疾病,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酗酒、吸毒、性瘾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引起的疾病。3) 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紧张程度逐渐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越加明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4) 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使暴力、犯罪事件增多。5) 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流动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
4、度及性质取决于社会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特点。人口流动可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3. 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 劳动力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则平均寿命的延长,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 智力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智力水平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促进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突出。 3) 资源消耗减少 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节省大量的卫生资源。(二) 营养状况与健康 居民营养状况可以间接
5、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营养状况对经济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是巨大的。1. 评价指标及全球营养变化趋势 评价居民营养状况包括居民摄入热量及食物的营养结构。摄入热量是衡量人群的食物能否维持基本生命功能而营养结构则是分析摄入食物中各种营养素比例的合理性。2. 我国营养状况与健康 在我国,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也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3. 小康社会需要合理膳食的引导与干预 进入小康社会后,更需要合理膳食的引导与干预,教育国民学会自我保健,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三) 社会阶层与健康社会阶层是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所谓社会阶层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相对于他人的地位或称为社会经济地位,
6、它反映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健康状况存在着差异,较低社会阶层者的总体健康水平比社会阶层较高者差,且死亡率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较高。(四) 社会发展与健康 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等不仅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被看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资本,已成为西方公共卫生学和社会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1. 社会制度与健康 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研究社会制度的作用,既要分析现有的社会制度对医疗卫生工作和健康的作用,又要预测社会制度的发展、变化对人群健康将带来的深远影响。2. 社会关系与健康家庭是社会的
7、细胞,是维护健康的基本单位。通过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可使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且能保证人口质量,降低人群发病率。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可保证生活质量,增强体质,减少疾病。3. 社会人口与健康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增长相协调。人口增长过快,生产积累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健康水平降低。还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加重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威胁。4. 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卫生保健服务是指卫生部门向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等服务。在卫生保健服务中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和医疗作风等,对人群健康可产生重要影响。二、 社会文化与健康文化因素包括
8、教育、科学、艺术、道德、信仰、法律、风俗习惯等。(一) 文化的含义与类型 广义的文化是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法律、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教育、科学技术等。社会医学主要是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出发,来研究文化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 文化诸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 文化教育与健康思想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世界观,其确定人们的其他观念。人的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实践,另一方面来源于社会观念的影响,从而使思想观念具有个别性和社会普遍性。因此,由某种观念带来的健康问题也表现出个别性和社会倾向性。不良的社会道德和观念可带来社会病态现象和健康问题社
9、会病。2. 风俗习惯与健康风俗习惯是历代相沿的规范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从而对健康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风俗习惯可导致不良的行为,将直接危及和影响人群健康。3. 宗教信仰与健康 宗教信仰主要是通过教义、教规、仪式等形式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三、 社会心理与健康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分析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活动过程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一)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1.气质与疾病 气质是表现在情绪和行为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来说,气质类型并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2.性格与疾病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过
10、程中形成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二)情绪与健康 在面对任何事物刺激、任何有意识的行为后面都伴有一定的情绪发生。这是心理活动的过程。而情绪既有积极和消极的,也有正常和不正常之分。所谓积极情绪包括:乐观满意、平和、爱等;消极情绪包括:忧郁、焦虑、悲伤、不安、惊慌、不满、暴怒。(三)应激与健康1.应激的概念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2.应激源的类型应激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在此按应激
11、源的内容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环境应激源、职业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四)社会心理因素致病的作用机制心身疾病:是指社会心理因素在发病、发展、治疗、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常见的心身疾病有癌症、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和冠心病等。四、社会和谐与健康(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1.提高应对国际社会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2.提升我国综合国力3.有利于解决国内各种社会矛盾4.有助于实现全面建
12、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构建和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健康不和谐是指当前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其他系统的发展不协调,人民健康状况发生分层,呈现区域性或城乡间不和谐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不和谐,政府的公共卫生支出“缩水”;其次,健康水平与社会发展不和谐,部分健康危机困扰人们;最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人民健康状况呈现分层。(四)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1.建立有效的社会控制系统2.构建完善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3.完善弱势群体的保护机制4.缩小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五)和谐社会卫生观和谐社会卫生观是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卫生事业与社会 ;
13、卫生事业内部子系统 ;卫生政策主体与客体处于一种互动共生的观念。和谐社会卫生观的基本内涵是 :有序、平衡、协调、良性运行与发展。和谐社会卫生观既是一种世界观 ,也是一种方法论。在卫生领域 ,是一种卫生观。1. 和谐社会卫生观的功能-有序性 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向有序的方向发展。2. 和谐社会卫生观的目的-平横性 平衡性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平衡,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卫生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平衡,卫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3. 和谐社会卫生观的手段-协调性 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卫生政策来实现其过程,靠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来协调卫生事业。4. 和谐社会卫生观的过程-卫生事业良性运行与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卫生观,就是要建立更公平、合理的卫生资源分配制度,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意提高公平性,促进卫生事业向着良性运行和与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