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有心理学、有心理医生,在我们每个人感觉自己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找医生、专家进行治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我们也可以多交往各个行业的朋友,有事情多和朋友交谈,也能调整自己的心态。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这是许多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的重要原因。然而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学生的心态会有不同,与此相关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并且往往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这是许多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的重要原因。然而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学生的心态会有不同,与此相关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并且往往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个体心态对于其人生成功的重要性,人们已经从日常生活观察中有所概括,“心态决定命运”,这个结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颇有启发。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要关注学生有效心态的培养
1.培养有效心态能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就业挑战
在就业心理辅导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学生在心态方面的问题,例如,自卑心态——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畏难心态——不敢尝试;等等。面对心态消极的学生,如果仅仅提供求职信息,或者告诉他们一些求职技巧,往往作用不大,因为他们并不愿或不敢去付诸实施。因此,如果不从心态方面入手,就难以有效地帮助他们。
2.培养有效心态有利于大学生终生发展
职业生涯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个体对此问题的心态其实是其整体心态的必然折射,而对此问题的心态调整也必然最终影响其整体心态的改变。从学习生活走向职业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个体在此人生重要阶段如能通过学习实践,使心态得到调整和提升,将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且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从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看,培养学生有效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有效心态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长远意义,应该成为就业心理辅导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心态调整、培养的难点与重点
心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状态,它包含了信念、价值观等观念部分,也包括了情绪、感受部分。其中,观念部分,即许多影响人们态度行为的信念和价值观并不完全在意识层面,而是在人们的潜意识层面。例如,有的学生总是强调客观困难,把自己的无所作为合理化,其实这种无奈心态的背后常常是对自己价值、能力低认定的信念。但如果不去询问、挑战和揭示,个体自己也往往并不清晰。因此,要探讨学生心态培养的有效方法,首先需要对心态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1.决定心态的关键因素是人的信念系统
个体从成长的经验中慢慢会形成一些对事物的观点。当他不仅知道事情应该是怎样的,而且确信就是这样,实际上就形成了他对这些事物的信念。这些信念会影响个体的价值取向,个体会寻找符合这种信念的事物,判断事物对自己的价值,并决定是否选择。如果一个学生相信,读了大学应该有好的职业,好的职业应该有高的社会地位、高报酬和高福利,他求职首先就期望找到这种工作。因此,信念、价值观直接支配个体选择什么及怎样选择。
心态往往伴随情绪感受。人们常常误以为情绪是由事情直接引起的,只要客观上发生了一些事件,人们主观上一定会产生相关的情绪。其实,我们常常看到,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即使是同样的情绪,也会有程度的差异。同样求职失败,不同学生的情绪感受会各有不同。其实客观事物并非直接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而是通过一个中介,即个体对事情的价值是否符合自己信念的评价而产生的。因此,调整个体的信念系统,即改变其信念、价值观,会在事情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使人们的感受有所不同。因此,不论是培养还是调整心态,都要抓住信念系统的改变这个关键环节。
2.心态调整的难点在于大部分信念和价值观存在于潜意识层面
每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接触过许多的事物,因此也就形成了许多信念。这些信念具体化为个体的行为规则,支配他的行动。但是,许多影响人们态度行为的信念和价值观念往往是隐性的,潜藏于潜意识中,如果不加以觉察、揭示,个体自己往往并不知晓,也就难以改变。因此,心态培养往往不是讲道理、做报告就可以实现的。因为,知道了并不代表一定去做,或可以做到。例如,一些学生知道求职时要表现出自信,但他内心缺乏力量感,就是装不出自信的样子;知道要想办法,但总是不够灵活。因此,心态的调整和培养必须触动隐藏于潜意识部分的信念和价值观,而活动及个体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觉察是揭示这部分信念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心态转变的重点是个体局限性信念的调整
每个人在成长中所形成的许多信念是有效的信念,但也有不少是局限性的或无效的信念。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许多信念也需要调整,与时俱进。特别是个体关于自我的一些局限性信念,例如低自我价值的的认定,常常是个体自卑感强,难以自信的关键所在。因此,心态转变的重点是个体局限性信念的调整。
个体信念系统的形成是人生经验的结果。因此,学生成长过程中失败的经验,生活环境中重要他人过多的负面评价,往往是低自我价值信念的成因。心理辅导中的个别辅导可以处理学生童年经验所遗留的负面感受,转变其自我价值的低认定,学会接受自己;而团体辅导则可以直接阐述有效的信念,剖析一些共性的局限性信念,通过信念系统的调整而达到心态转变的效果。
三、有效心态的品格
所谓有效,是相对于目标达成而言,强调能有效地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和得到所需的价值,是以效果为导向的。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要使个体仍能保持较好的适应状态和愉悦的情绪感受,有效的心态应该具有积极、灵活和平和的品格。
1.积极
积极源于自主自控的意识和自信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有关我们自己的一些积极的信念。
(1)我们相信,每个人照顾自己的人生,不应依赖他人。只有有了这种明确的意识,我们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把决定自己人生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会为自己做一些事情,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订立自己的目标;也才会有勇气和敏锐的眼光去抓住机遇。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太多的父母习惯于为子女设计安排,因此有太多的学生习惯于依赖父母,而缺少自主自控的意识。这种依赖心态往往使学生被动等待,束手无策或者坐失良机。
(2)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无需外求。我们每个人的先天遗传中都蕴涵着后天发展的巨大可能性,但个体常常并不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有潜能,可以发展到什么水平,这需要后天的教育去开发。然而中国目前许多地方现实的教育并不太利于学生潜能的发现、发展和发挥。学生往往容易误认为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已是极限。其实,如果我们确信自己有资源,愿意突破自设的框框,敢于尝试、不断实践,许多学生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而当个体有成长、成功感受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信心会提升。
快乐作为一种情绪感受更是受个体的信念、价值所决定。其实,任何事物本身无所谓意义,所有的意义都由人所赋予,是人对事物与自己需要关系的认识和评价的结果。人既可以赋予事物引起自己负面感受的意义,也可以换个角度,发掘事物中能给自己正面价值的意义,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例如,求职不成功让人感到失落,但从中吸取教训,提升能力,锻炼意志,就提高了下次成功的可能性。换个角度看,事情就成为一个踏脚石,带给人的情绪感受就会不同。
上述这些有效的信念,使人相信自己有照顾自己的责任,也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达成自己的目标,走向成功的明天,这会激发人的斗志和灵感。
2.灵活
灵活应变常常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达到目标。但灵活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它首先是我们对事物、对问题解决的一种态度。灵活的态度会帮助个体积极地面对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相信,“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而当个体确立上述信念的时候,他的头脑自然会灵活运转,为其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许多学生面对困难常常束手无策,往往因为他们只有非此即彼的选择。如果他们相信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他们的思维就会去寻找这第三种方法,从而就有可能出现突破。而意识到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则鼓励其去尝试新的做法,因而也可能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结果。这种信念也往往使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从而可能跳出当前的困境。
3.平和
平和首先源于我们对事物发生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人首先是由环境决定的,事物的发生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因此,许多事情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去适应和配合它,而不能改变它。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个体已经尽其所能,作了最大努力,仍然不能实现目标,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去接受这个现实。有的学生求职一不成功就灰心丧气,往往因为他们总是以为事物的发展应该按照其主观认定的框框,而一旦事情没有完全按照其预设的方向发展,则不能接受而有很大的挫折感。接受使我们心态平和。许多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往往会把力量放在抱怨外界,指责自己,这不仅于事无补,也无法开始新的行动。而只有当我们接受自己的现状,我们才会放下,才不会把力量放在自责上,也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开始新的尝试,选择新的积极、灵活的行动。所以,接受不等于放弃,接受是为了新的开始。平和不等于无所作为,平和是放弃无谓的消耗,使得聚焦于新的行动成为可能。
对于一些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沮丧气馁的学生,平和也源于有效的信念,例如:“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信息。”许多学生求职没有被录用,可以定义为失败,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从最终可以成功地找到职业岗位的角度看,这是达到目标前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从每一次没有被录用的原因中可以学到一些东西,调整下一次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信息。如果个体真的确立这个信念,每次都从失败中有所学习,得到提升,那么,他会把“失败”看成继续提升的机会,心态就会比较平和。
积极、灵活、平和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积极使人有动力,也有活力,积极的心态推动人灵活应变,自控自信的力量感也使平和成为可能;平和是积极的基础,也是灵活的基础,平和的心态使个体全力以赴,聚焦于前方的目标,也使个体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我们相信上述的信念,会使我们的思维、态度积极与灵活,情绪体验平和与愉悦。当然,确立这些信念,并非只是同意而已,而要真正确信: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并成为个体的态度、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四、培养有效心态的途径
有效心态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听一场报告,一次面谈就可以完成的。心态在个体的生活经验中形成,也需要在其生活经验中改变。因此,有效心态的培养可以通过有意识的体验式教育辅导活动以及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进行。
1.在团体辅导活动中觉察与领悟
如前所述,信念与价值观往往在潜意识层面,但由于它支配人的态度行为,因此通过活动我们可以比较容易揭示出来。在团体辅导的互动活动、游戏中帮助学生觉察自己的局限性信念、自己的心态倾向、心态对自己人生的影响,领悟并反思自己某种消极心态,特别是局限性信念的形成原因,对过去的经验重新解释,调整自己的信念系统,是有意识教育辅导的有效方式。一些成长训练营或者以体验式活动为主的培训效果比较明显。
2.在学习、生活中尝试和练习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个体旧有的信念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的惯性,所以知道不等于做到,领悟并非改变。因此,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当配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尝试和练习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例如参加一些挑战自我的活动,并有支持、指导系统,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起能力,这种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效心态的形成非常重要。
在笔者的单位中,正是由于这种有效心态的教育辅导,许多学生在几年大学生活中,心态有了明显提升,从过去自卑感强变得更为自信、自爱,从过去迷茫、无目标,变得更积极,有动力。我们相信,这种积极的心态不仅对学生就业选择,而且对于学生毕业后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有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是一笔极有价值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向成功,你必须克服的五大畏惧
他们的才智或许称不上最出色,自身也未必受过最好的教育,但是,他们却注重时刻挖掘自身潜力,对事业执着追求,从不停止.
全球最杰出的企业家,如通用电器的杰克·韦尔奇、微软的比尔·盖茨、 Virgin Atlantic的Richard Branson和惠普公司的路·普拉特等,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对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他们的才智或许称不上最出色,自身也未必受过最好的教育,但是,他们却注重时刻挖掘自身潜力,对事业执着追求,从不停止。
他们也会遇到各种的不如意,比如,有时即使是竭尽心力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但这时候,他们并不是要去改变自己,相反,他们会通过改变环境设法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完全发挥,这就是他们不同于其他人的关键所在。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会觉得沮丧,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寻求工作调动或离职,他们觉得在自己在能力之外的范围内难以有出色发挥。
为什么信任自己的能力如此困难呢?简单地说,那是被自己的畏惧给出卖了。畏惧心理通常会夸大所谓的不足,让人觉得,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某些原本不具备的素质。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很多人就会对学历、外表、工作经验产生某种依赖。既然执意追求总归会失败,那还不如就按他人的期望生活,滞留在无法发挥自身能力的职位上,挣那份还算不菲的薪水。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屈服于畏惧的压力,它反而会对你产生更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你避之不及的。例如,你害怕被人拒绝,就会摆出屈尊俯就的姿态,而这恰恰是为人所厌恶的;在你害怕失败的时候,你会因为丧失自信而表现得更加差劲。
在对自身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之前,你必须要面对、克服这些畏惧心理。以下列举的几种畏惧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必须要去克服。
1、对自身能力不足的畏惧
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现代企业使管理者面临着巨大压力,他们梦想成为从不出错的英雄。对管理者业绩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不留情面,如果你达不到要求,那么其他对该职位觊觎已久的人会很乐意一试身手。
你试图表现得很完美、好象对任何事都很在行。你设法让自己相信,成为一名领导,就要时刻严阵以待,永远做正确的事,并且给人驾轻就熟的印象。即使做不到,也要使出铁腕手段,以使他人信服。
这样做带来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多:过分施展才华却忽视了自身的缺点,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因为弱点将带来威胁,于是你不愿去正视它们,甚至希望它们快些消失。
对自身的不足要有清醒的认识。问题不在于你是否有缺点,而在于缺点为什么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聘请一个人如何,他所擅长的正好能够祢补我的不足?
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不可耻,反而能迅速减少这些不足带来的威胁,使其不再妨碍你凭借能力获得各种成就。
2、害怕被拒绝
多数管理者都希望得到他人承认,这种愿望非常强烈。他们必须表现得体、受人欢迎,至少在上司和同事面前要这样。
然而,这种愿望有多强烈,随之而来的畏惧就有多深。如果我不能胜任我的工作,结果将会怎样?如果不受欢迎怎么办?这些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并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其思路也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正常情况下,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是正确的经营决策?但在压力下会变为怎样做才能使他们更加喜欢我?。
当你不再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热情确定工作方向,而选择一味地追求得到承认和赢得赞许,那么你已处于职业上的危险境地。你费尽心思讨他人欢喜,而丧失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你将与近在眼前的成功机会擦肩而过。也许你赢得了他人的在某些方面赞许,却失去了利用自身才智获得成功的机会。你被畏惧所左右,而不是让自己的才能把你领向成功。
克服这种畏惧的最佳途径是大大方方地面对那些你认为会拒绝你的人。为什么呢?多数情况下,这些人与你有些距离。因为与他们接触不多,你会凭空将一些虚幻的想法加在他们身上。
走近那些你认为会拒绝你的人,尽可能地去了解他们。每一次这样做,你的感受都会加深一步:他们也同样是人,没有什么可怕的。
3、惧怕面对现实
在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有可能威胁到公司的利益时,你必须采取行动。但你该做些什么呢?你已倾尽全力,但看似无法解决的困难还是出现了。这不仅影响到你的商业利益,而且威胁到你自身的判断能力。
这时需要出现奇迹。你需要做一些未曾尝试过的事,顺利的时候你或许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但现在你必须这样做。
侥幸、浮躁的心态是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会逐渐地放弃自己的判断,而乐于听取有经验的专家的意见,这实际上是在逃避他们不愿意触及的现实问题。他们宁愿将问题交给承诺有能力快速、平稳解决问题的其他人,而不是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诸如问题为什么出现?或克服这一难题也许需要多年的努力。
如果你有志成为高效的管理者,你必须不断地思考经营中的现实问题,而不是一相情愿地一味逃避;勇敢面对复杂的问题,而不是急于求成、期待快速解决方案的出现。如果你认真地考虑一下,你能明白处理现实困难本来就是管理者的工作之一。
4、对未来心中没数
因无法把握未来而裹足不前的例子俯拾皆是。1967年,瑞士手表制造商在其研究中心发明了电子石英表,然而他们却拒绝了生产这种手表的建议。谁会要一块没有发条的手表呢?但十年之后,这一决策却使瑞士手表的市场占有率从65%下降到了不足10%。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日本公司利用瑞士公司的发明,大规模生产、推广了电子表,而瑞士公司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与其它畏惧心理一样,对捉摸不定的未来的恐惧使人们不愿轻易改变现状。对他们来说,虽说目前状况苦不堪言,但未知的将来却可能更加可怕,于是人们宁愿忍受现在的痛苦而不去做什么改变。
聪明地冒险是对付这种畏惧的一剂良药。凭借出色的能力,你可以预见哪些问题是可能要发生的,并根据评估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时候,你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变化是否会发生?而是变化将在哪里发生?
真正的困难在于要理解意外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并要找出解决的办法。不管你如何拼命地抓着现在,对不确定环境的畏惧都不会有丝毫减少。向未知领域进军未必比呆在原处更加冒险,这一举措有时反而会更加安全。
5、畏惧年老害怕过时
年龄增长有可能使人变的迂腐,但迂腐决不是年龄的必然产物。年龄只是一些人逃避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所找的托词而已。
无论你年龄多大、多么德高望重或是社会关系多么广泛,你也必须创造价值才能保住职位,在办公室里露露脸就能领到薪水的时代已经结束。
一个人是不是害怕变老,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进行鉴别。相当部分的管理者到了退休年龄后,仍能长时间地保持心态健康、进取、充满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将更加丰富。如果你渴望工作、渴望成绩,并希望得到相应的报酬,你是能够做到的。
除了担心职位,对年龄的畏惧也会给你的事业带来更多的干扰。这种畏惧源自于个人,将影响你对自身能力的认同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畏惧还将渗入到你的事业之中去,并最终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这种担心又是如何妨碍你学习新东西的呢?也许你渴望学习新的东西,实际上,只要你积极尝试就能够做到。做不到,不是因为年龄的缘故,而是因为你的信心不足。允许自己进行尝试,你将在任何领域得到自由。你所要做的只是告诉自己你想要多大的成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