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尊重人才背后的“人”才是社会进步

尊重人才背后的“人”才是社会进步

尊重人才背后的“人”才是社会进步顶着神童的光环被保送至北大,然而却在大学时代沉迷于游戏、未能顺利毕业,最后成为了一名二本师范院校的助教。

近日,《人物》杂志的一篇特稿《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引发了热议。文章讲述了曾经的奥数天才付云皓的曲折故事,付云皓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2和2003连续两年的满分金牌得主。要知道,在中国国家队三十余年的参赛史上,取得这一成绩的选手只有三个。他一路奔波于奥数班与奥数竞赛,顶着神童的光环被保送至北大,然而却在大学时代沉迷于游戏、未能顺利毕业,最后成为了一名二本师范院校的助教。作者以哀叹和惋惜的口吻,书写了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用“坠落”一词形容付云皓的人生轨迹,用得既煽情,又令人产生某种猜测和遐思。

对《人物》杂志的报道,付云皓撰文回应,指出报道没有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其初衷有所不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坠落’,而是在脚踏实地处”。

暂且不去考虑这之间的瓜葛,从报道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来看,这一争议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不良的社会心态。一个曾经有过奥数满分经历的所谓“人才”或“天才”,似乎没有去干“天才”所应该干的事,而是去一个二本师范学院当了一名普通老师。难道奥数天才选择去师范学院当一名老师就意味着“坠落”吗?是身价的“坠落”?职业的“坠落”?地位的“坠落”?价值的“坠落”?还是才能的“坠落”?抑或是“二本”相对于“一本”的“坠落”?教师职业相对于科学研究的“坠落”?原本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却变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还真是不可思议。

是否只有按照一般认为的,应该到一所“双一流”甚至国外一流大学中谋个职,才是真正的“物有所值”?放弃科研,选择教书职业是一种“坠落”,尤其是对“天才”来说,这背后恐怕是一种社会观念的“坠落”。

奥数天才的报道风波,透视出了社会对人才的某种偏见。似乎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必须根据自己的才能,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奥数天才的职业归宿有一定的标准吗?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从事职业选择吗?尤其是选择了当师范老师,以成就初中数学教师为天职,难道错了吗?难道就低人一等?

其实,细细体会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奥数满分天才也只是当事人人生中的一段经历,其间也曾经有着多种反复和生活变化,因此,无论这段经历多么辉煌,也只是一个人曾经的过去,不能代表自己的未来,更不能决定一个人必须的生活轨迹。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对于人的职业选择来说,应该是越来越宽容,社会提供的是机会,是选择题,而不是标准答案,如果说有标准答案的话,那就是每个人的自由自觉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进步。“奥数天才”该如何择业,这本身没有统一标准。“奥数天才”选择“二本”并非比“一本”就低人一等。作为一个人来说,既不应该一辈子靠吃“奥数天才”过活,更不应该为奥数天才所累所困,更何况选择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人才观念下,特别是在今天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关注人才背后的价值观念问题。每个人自己选择自己的职业,承担自己的命运,难道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吗?在给予每个人的潜能充分而自由的开发基础上,恐怕尊重人才的多种选择,将人才作为人来对待,并予以尊重,这才是需要社会所倡导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择业观念需要转变,尊崇每个人的职业选择自由本身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不能忘记首要的因素,那便是尊重人。为“奥数天才”所绑架的世俗化的人才观念,本质上是功利主义观念,不可取。尊重每个人,发挥每个人的才能,让每个“天才”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健康社会所应有的健康心态。

(作者:徐冬青,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8日第2版

上一篇: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 劳动教育:让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