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第五章社会群体.pptx 110页

第五章社会群体.pptx 110页

第五章社会群体.pptx 110页第五章社会群体.pptx

第五章 社会群体主要内容一 社会群体概述二 初级群体三 婚姻与家庭四 性与性别教学目标:1、理解社会群体概念、特征2、了解初级群体的功能和几种主要的初级群体3、掌握择偶的相关理论、家庭的类型和功能4、掌握性与性别的含义教学重点:社会群体和初级群体的概念、特征,家庭类型,家庭功能的变迁、性别歧视教学难点:社会群体的特征,家庭功能的变迁能力目标:能够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群体的作用,能够分析家庭的相关结构,能够从社会学的角度正确分析社会中的性别歧视思考1.你如何看待家庭未来发展的趋势。2.你怎样看待两性的社会地位。3.男女两性的差异、怎样互相尊重。4.从四合院的慢慢消失,谈谈你如何看初级群体的衰落。一 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含义(二)社会群体类型(三)社会群体结构作用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子.王制篇》情境引入张教授在7月份退休后,从城里迁到郊区的小区居住了,原本是想呼吸郊区的新鲜空气,没想到,搬到郊区后,和原来的同事、学生见面的机会少了,他觉得很孤独,非常不适应,情绪波动很大,想再搬回城里居住。

老伴劝他多和小区里的邻居们来往,并经常陪他和小区里的其他老人锻炼、娱乐,慢慢地张教授情绪稳定下来了,不再提搬回城里居住了。后来,他的学生去看望他,询问他退休后的生活。张教授感慨地说:“刚来时孤孤单单地,不适应,特别想念单位,想念单位熟悉的人,后来和这里的邻居熟悉了,有了新的朋友圈子,一下子觉得不孤单了,也就适应了。”(一)社会群体的概念1.概念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如家庭、邻里、朋友群体。聚集体或集群社会类属概念区分聚集体(集群)可能有共同规范但相互可能不认识 社会类属不构成社会结构成员之间不必相互认识不必交往不必有共同的规范利益。 问题: 1. 一群在机场候机的、互不相识的旅客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群体吗? 2. 农民工群体是一个社会群体吗?1.超市里面的顾客能够称为一个群体吗?2.火车上或汽车上的乘客能够成为一个群体吗? 3.公园里的游客能够成为一个群体吗? 4.男人或女人能够成为一个群体吗? 5.儿童、青年、老年能够称为一个群体吗?2.社会群体的特征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定的分工协作;有一致行动的能力(二)社会群体的类型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划分。

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初级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即初级社会关系。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划分。次级群体,又叫次属群体或间接群体,它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次级群体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公司、政府机构、学校等。 群体类别项目初级群体次级群体人际关系 互动方式互动频率群体规模密切面对面的直接互动高成员有限疏远间接互动为主低成员较多问题: 在我们学校中哪些是初级群体?哪些是次级群体?2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划分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书面形式的规定(长期合作的贸易伙伴)。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成员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朋友、车友、俱乐部会员)。

3 内群体与外群体划分依据: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所谓外群体(他群),泛指内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及其成员普遍怀有怀疑和偏见,甚至敌对态度,在心理上无归属感。所谓内群体(我群),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具有“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感觉。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义务感和深、切的互助感,彼此相处自如。4 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划分依据: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划分所属群体——指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的身份及其日常活动。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 简称参照群体。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划分依据:依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具体形式:家庭、家族、家门血缘群体: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基本形式是家庭。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划分依据:依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地缘群体:基于成员间空间或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最典型形式是邻里。

业缘群体: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联系而形成的群体;趣缘群体:基于成员间兴趣、爱好、志向等的相同或相近而形成的群体。(三)社会群体的结构和作用群体凝聚力群体规模群体规范群体内部关系群体运作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群体凝聚力发展的三个层次人际吸引成员对群体规范的遵从目标内化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成员的共同性。(2)群体规模的大小。(3)群体与外部的关系。(4)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5)群体的地位。(6)信息的沟通。(7)领导的能力。(8)群体成熟度。2、群体规模 二人群体、三人群体与多人群体大群体(large group)和小群体(small group): 大群体:成员间接交往为主; 群体目标任务与规范为纽带; 社会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对群体作用很大; 如:学校、军队、企业、机关、政党、阶级、民族等小群体:数量少;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如家庭、邻里、朋友伙伴。 群体内人际关系数目计算 公式:X=(N2-N)/2 X—群体内人际关系的数目 N—群体成员数目3、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

4、群体内部关系1.决策 2.搜集信息 3.做出评价 4.做出决定 5.恢复关系社网图群体成员单向选择关系双向选择关系“社网图”的操作步骤向每个群体成员提问:“你喜欢与谁接近?”按答案以圆圈和联通线绘出群体的网络。对社网图进行分析BACKEDHFGI5.群体决策风险转移群体决策时,风险承担者不再是个人,而是作出一致的群体决策的群体,这一现象叫做“风险转移”(the risky shift) 第二节 初级群体(一)初级群体的含义及特征(二)初级群体的主要类型(三)初级群体的衰落和社会组织的兴起(一)初级群体的含义及特征定义:初级社会群体也有人称其为首属群体,基本群体或直接群体,指成员间经常面对面互动形成的,具有亲密人际关系和浓厚感情色彩的群体。 如:家庭、邻里、老乡、伙伴、亲属等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全部个性;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3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正功能 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从宏观结构角度看,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

4.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初级群体的衰落主要表现在: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外移。 初级群体成员关系日趋松懈。 一些初级群体已解体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初级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既有其消极的一面,又有其积极的一面。思考题: 在中国,打麻将是一种最传统、最普遍的民间娱乐活动,堪称国粹。请分析它经久不衰的原因。三 婚姻与家庭择偶与择偶行为婚姻与婚姻的缔结家庭的概念 家庭的结构与类型 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发展趋势 (一)择偶1、 什么是择偶? "偶"的基本解释: 1)夫妻的称呼。已婚的人 2)结婚双方中之一方 详细解释 : 1) 亦作“ 配耦 ”,指丈夫或妻子 2)婚配 3)结交 4)搭配/29择偶的本土阐释: “说媳妇” “找婆家” “找对象”/29 2.择偶问题 择偶的中心是围绕两个问题:谁来选择和谁被选择。 谁来选择——决定婚姻是否自由。 谁被选择——取决于择偶的标准及如何选择(择偶过程)。/293.择偶梯度及其影响 择偶时,女性趋向于寻找地位相当或地位较高的男性,而男性则趋向于寻找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的趋势。/29 择 偶 梯 度男ABCD女ABCD4.择偶方式 择偶方式不仅能表现出婚姻当事人的自主性,而且能反映婚姻自由的程度。

有学者将安排婚和自主婚作为择偶方式的两端。越是传统的婚姻,越接近安排婚,越是现代的婚姻则越是接近自主婚。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婚姻的缔结完全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典型的安排婚,婚姻当事人没有丝毫的选择自主权。在择偶方式中,目前由介绍人介绍的婚姻相当普遍,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如此。/295.择偶标准主要是指人们在择偶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和条件,实际上考察的是哪些人会选择哪些人的问题。 /29先看看凤姐的择偶标准1.北京或清华大学的经济学硕士毕业。2.必须具备国际视野。3.身高176-183,越帅越好。4.东部沿海户籍。5.无结婚史。6.过往女友无堕胎史。7.年龄在二十五至二十八岁之间。关于择偶标准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社会交换理论。第二种是需要互补理论。第三种是价值理论。5.择偶标准主要是指人们在择偶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和条件,实际上考察的是哪些人会选择哪些人的问题。 关于择偶标准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社会交换理论。它认为社会交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成员的许多行为,都是期待交往对方某种回报或者是回报对方的。比如说择偶中的“郎才女貌”。

第二种是需要互补理论。它强调在择偶时人们的主要考虑是各种需要的相辅相成,如支配欲强的男性往往选择依赖性强的女性为偶。第三种是价值理论,它认为通过社会化的作用已逐渐将某种价值观内化于个性之中,这种价值观即成为其择偶的依据,同一种社会阶层的人们比较容易形成相同的价值观。(二)婚姻1、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 婚姻通常是指男女依照社会风俗和法律的规定所建立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婚姻从表现形式上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而从本质上则是男女之间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一种社会行为。其社会性主要表在以下几个方面: 婚姻行为具有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功能《礼记》中说:“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婚姻的认可方式是社会性的婚姻不是个人间的契约,它的建立和解除不是个人间的私事,而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比如婚姻行为中的订亲、婚礼仪式等等,都是取得社会认可的具体方式,经过这些方式,使之成为一桩有关公众的事件。 婚姻行为受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的制约为保证婚姻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为此制定许多婚姻的行为规范来控制人们的婚姻行为。道德规范主要是指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29与婚姻息息相关的三个方面: 爱情、 性、政治个人:历史长河:杂婚制、血缘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婚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与政治、风俗惯。

。。。。2、婚姻行为模式随社会的变迁发生相应改变传统社会:婚姻目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婚姻缔结方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权力方面,推祟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新中国成立后: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当代婚姻样式: 周末婚、丁克族、合约婚、同性婚、无性婚、试婚 试婚:不存在法律承认的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为了验证彼此婚姻关系的可能性,尝试在一起共同生活,它是一种类似婚姻的生活状态。 3、订婚(婚姻的缔结)订婚是我国传统婚俗中必备的一环。订婚表示择偶决定后宣告双方婚约开始成立,它提供了婚姻将要成立的一种迹象。而且这种关系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说,订婚意味着择偶过程结束。一经订婚,男女双方一般不能再行反悔。4、结婚结婚年龄: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妇女平均的初婚年龄为20岁左右(40年代平均初婚年龄为18岁,80年代提高到22.5岁)。 农村青年的初婚年龄一般比城市青年要早2~3年,城市里晚婚的人要多些,农村里早婚的人要多些。结婚仪式:人们之所以看重结婚仪式,主要是由婚礼的社会意义所决定的。首先,举行婚礼就意味着向社会公众、亲戚朋友宣布夫妻关系的正式形成,使夫妻关系明确化和公开化,以获得社会的认可。

其次,社会也把婚礼视作监督、约束、教育结婚者的手段,以保证婚后夫妻遵守社会规范,履行相互之间、对后代以及对社会的权利和义务。再次,因为婚姻是人的终身大事,举行庄重的婚礼,参加的人多,气氛热烈,以表示婚姻意义的重大。第四,婚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炫耀性消费,为人们显示地位、权势、财势提供了机会。(三)家庭的概念从居住的角度解释“家” 中国古代的理解familia 包含着“奴隶”的意思 西方古文解释:《康熙字典》所录《说文》对“家”的解释为:“豕(shǐ)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后人借为室家之意。” 而“庭”则指“厅堂”, 为“正房前的空地”。 从居住的角度解释“家”。 近现代西方学者 心理学家 强调家庭是人与人之间的生理结合 弗洛伊德认为,家庭是肉体生活与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纽带。社会学家 更多地从家庭的社会属性方面来解析伯吉斯和洛克指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以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首属群体实体。(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基本单位。社如何理解 1.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本特征2. 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家庭中的基本人际关系 3. 家庭以其成员的共同生活活动为存在条件 4. 家庭是一种正式群体5. 家与户不是一个概念2、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摩尔根(1818-1881),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古典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摩尔根发表的《古代社会》(1877) 一书,被恩格斯誉为是“划时代少数著作之一”。书中提出的家庭进化理论,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进化学说。对偶家庭普那路亚家庭血缘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3、家庭的结构与类型 家庭的结构 ● 家庭、家族和宗族 ● 家庭结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 家庭的类型按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划分 夫妻家庭 1、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 2、主干家庭 3、联合家庭 4、其他家庭形式 家庭的类型核心家庭: 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 由父母与一个已婚子女及未婚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 社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夫妻家庭:丁克 空巢家庭 未生育家庭夫妻+未婚的子女不完整形式单亲家庭主干家庭定义: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父母+夫妻+未婚子女(+未婚兄弟)联合家庭定义:指家庭中有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 其他家庭形式 扩大家庭 隔代家庭 同居家庭 同性恋家庭 单身家庭核心家庭(父母+未婚子女)主干家庭(父母+已婚子女) 特殊家庭(单身、残缺、同性恋)隔代家庭(三代血缘,第二代缺位)巩固:1、一对已婚夫妻和他们两个未婚的孩子一起生活,是什么类型的家庭结构? 2、父母、已婚的哥嫂、已婚的弟媳组成的家庭。这个家庭是什么结构?3、父母、已婚的哥嫂、未婚的妹妹和弟弟组成的家庭。这个家庭是什么结构? 4、这个家庭是什么结构?已婚的哥嫂及其子女、未婚的妹妹组成的家庭。 社会学通用符号男性女性 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特殊的核心家庭特殊的主干家庭 对家庭的考察第一个维度:家庭人口构成第二个维度: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第三个维度:家庭成员在日常交往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关系模式。4.家庭关系思考(选做作业):1.现代夫妻关系的变化。2.现代亲子关系的变化。家庭组成:择偶与家庭生活调查1、择偶当中你认为应该把()放在第一位。A、个性与能力;B、对方家庭情况;C、对方身体条件;D、职业及其收入;E、政治取向;F、学历。

2、下列是择偶途径,你喜欢()A、别人介绍;B、网络;C、婚姻介绍所;D、通过诸如《玫瑰之约》这种电视媒介;E、父母帮助;F、自己认识,并主动出击;G、无所谓,看缘分。3、结婚后,你认为最优先的事情是()A、生孩子,做孩子他妈(爸);B、挣钱;C、事业优先;D、过二人世界,最好不要孩子;E、无所谓,反正结了婚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5.家庭的功能 经济功能 人口再生产的功能 满足性需要的功能 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 赡养与抚养功能 感情交流功能● 现代家庭功能的变迁 部分功能的外移 部分功能的增强社6.家庭的发展趋势家庭将继续存在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趋势个人选择余地扩大社会规范的更新四、性与性别(一)性别角色 (二)性别不平等(一)性别角色1.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自然性别: 指社会成员具有的一组生物学意义上的综合特征,根据这一特征,社会成员被划分为两大类: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 指一个社会关于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分工以及个人行为模式的种种规定性总和。2.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认同: 指一个人对某种性别的归属感,是对于自己是男是女的划分。: 性别认同的塑造家庭社会角色期望大众媒介教育思考:现代社会,同性恋人数越来越多,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二)性别不平等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以追求机会平等实现结果平等。

包括女性和男性在法律、政治、经济等机会上的平等,包括工作报酬的平等和在获得人力资本和其它生产资源上机会平等。性别不平等的表现1.从出生性别比看性别平等2.语言与大众文化中的性别不平等3.教育上的性别差异4.性别与职业5.收入上的性别差异6.性别与政治1.从出生性别比看性别平等 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出生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一般为102-107。出生年份年龄总计男女男比女净多出性别比男/女*100为维持105的性别比需要女性为保持105性别比而缺少的女性2000013793799746020663335931126613117.797104958.1771365.1表1? 我国婴幼儿及青少年人口数、性别比及“短缺”女性人数数据来源:《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下册,第1681、第1684、第1687,第1691页。表3? 全国分省份、分城乡的出生婴儿性别比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 2009年我国0至4岁人口的性别比为123.26,5至9岁人口为121.4,10至14岁人口为115.91,15至19岁人口为114.1 。19岁以下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思考:从这个性别比看,未来可能会有比较多的“光棍”,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语言与大众文化中的性别不平等2.语言与大众文化中的性别不平等-----好词更经常与男性联系-----公共宣传媒介中的女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出版物中的女性形象3.教育上的性别差异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估计,全世界有20%的学龄儿童(1.28亿)得不到基本教育,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童。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各个年龄组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中,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均低于男性。4.性别与职业 就业机会上的性别不平等 考试和录取中优先选择男性 女性的二次就业相当困难 职业晋升上的性别差异调查数据显示,55.8%的女生认为自己找工作时遭遇了性别歧视。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认为,当前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存在“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的现象。 5.收入上的性别差异 联合国的调查表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女性劳动者都比男性劳动者挣得少,女性劳动者的平均收入大约是男性劳动者平均收入的四分之三。 6.性别与政治谢 谢 2005/0212344

上一篇: 多元社会,拒绝身份歧视
下一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