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外流亡19年,历经磨难,不停地更换居住的国家,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起初他只想活下来,没有半分对王位的渴求,哪知王位还是落到他头上——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春秋时期在外流亡时间最长的记录。
晋文公是晋献公的儿子,名字叫重耳。晋献公算是一个颇有能力的诸侯王,公元前672年,他攻伐骊戎,虏得骊姬和她的妹妹,自此非常宠幸这俩人。骊姬生了儿子奚齐,她妹妹生了悼子。
有了儿子,骊姬就开始动心思,她想要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可晋国早有了太子申生。骊姬接下来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操作,确实证明了这个女人的谋略,有手段,有办法,但太过毒辣。在笔者看来,堪称春秋时期最卑劣最狠毒最坏的女人,没有之一。(关于骊姬的故事,下次专门来写写她。)
晋文公简介20字(晋文公简介100字)
因为晋献公的宠爱,骊姬的枕头风吹起来很有效果,经过一翻折腾,太子申生自杀。献公众多儿子中比较有才能的两个儿子重耳、夷吾分别逃走。
单说重耳。他带着赵衰、子犯等一批贤士逃到蒲邑,这个赵衰的后人就是赵氏孤儿的主角,其一脉三晋分家。(下次再详说)。他爹献公认为此间有阴谋,就派宦官寺人披去杀重耳。献公让寺人披一天内赶到蒲邑,他当天晚上就赶到了。重耳当然不愿坐以待毙,他翻墙而出,寺人披手起刀落,只砍断了重耳的一只衣服袖子。重耳逃到了翟国。
其后,晋国攻打翟国,翟国在边境线上立即展开反击,不得已,晋军只好退兵。这期间,晋献公病重,他将自己和骊姬的儿子奚齐托付给主持朝政的宰相荀息,希望他辅佐奚齐为君。
如果不出意外,奚齐顺理成章就会上位,但偏偏意外就发生:晋国大夫里克和邳郑想迎重耳回国继位。这个里克是个人物,他直接问荀息的意见,意思是你究竟选哪边站?荀息是个君子,他也坦承:我不能违背对先君的诺言。
朝堂争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尤其事涉继承人的问题。里克马上动手,竟然在献公丧所将奚齐杀死。荀息准备以身殉死,他的谋士建议您千万不能死啊,还不如立奚齐的弟弟悼子为王,您在旁边辅佐,还不是照样兑现了对先君的诺言。荀息立悼子为君,里克又杀死悼子。荀息亦以身殉。
里克等人派人到翟国迎接公子重耳回国继位。重耳一听万分激动啊,每天盼着不就是这一天吗?可他的谋士子犯却劝他拒绝,理由是:没经你父亲同意就逃走他国,父亲死时你也没流一滴眼泪也没有守丧,这叫活不养死不葬,等到继位时你还好意思回去?你不担心国内的老百姓骂死你?多年的流亡生涯,让重耳养成了听得进人劝言的好习惯。于是果断拒绝回国。
其实子犯的建议是有道理的。当时国内的政局形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的争斗尚未拉开大幕,重耳在国内没有强有力的势力支撑,即便继位也难免坐稳。
于是,同样流亡在外的重耳弟弟夷吾回国继位,其为惠公。惠公天天担心重耳哪天杀回来抢夺王位,重耳只得带着谋士位辗转于各个国家之间,饱受各种不待见、白眼,尝尽了颠沛流离的滋味。
比如,经过卫国,人家根本不接待;经过曹国,同样如此;经过郑国,不但没受到礼遇,还差点被杀。
也有看好重耳的。比如到了齐国,齐桓公以厚礼接待,并将同宗的女儿嫁给他。重耳觉得在齐国这小日子过得太舒服,不想离齐回晋。赵衰便将重耳灌醉,用马车载出齐国。
重耳一行来到楚国,楚成王以诸侯之礼接待。宴会上,楚成王问重耳,如果我们两国哪天在平原兵车相见,你怎么回报我呢?重耳说:“.....请辟王三舍。”古时候一舍是三十里,也就是说,两国一旦交战,晋军愿意退避九十里。这也是“退避三舍”的出处。重耳后来回国后,晋国同楚国在城濮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
到了秦国,秦国隆重款待重耳一行,秦穆公以同宗的五位女子嫁给他,后世所称的“秦晋之好”就是这么来的。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六十二岁的重耳成为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他在位八年,率领晋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大败楚军,成为春五霸国的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农女看史: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流亡生涯中的颠沛流离、饱经风霜,将他锤炼成为豁达大度、胸怀壮志、礼贤下士的君王,是一位大器晚成的霸主。连太史公都称赞: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
文献:(汉)司马迁《史记》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