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喜大师,绰号“吉祥佛”,他是山东人氏,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普喜大师身材高大却很瘦削,面色黝黑,看起来好像是天竺来的一位梵僧。
他年轻的时候一心向佛,多次恳求父母,允许自己出家为僧,去追求佛法。父母责备他说:“你若是出家做了和尚,我们家就会绝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自己考虑吧!”
法相宗和唯识宗的区别(法相宗是什么意思)
他为了给父母立后,娶了一个妻子,和妻子生育了两个儿子,这才得到父母许可,出家做了和尚,法号“普喜”。
普喜是法相宗的高僧,他出家之后,夜以继日地钻研《唯识论》、《师地论》、《因明论》等佛家经典著作,佛法造诣极为深厚,被人尊称为“普喜大师”,名扬天下。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薛禅皇帝(忽必烈)下旨创立江淮御讲之所,里面聚集了来自天下各个著名寺院的高僧大德,忽必烈下旨,让普喜大师负责主持日常事宜。
普喜大师每日都会升座宣讲《华严大经》,每天要讲够十卷经文,从未间断。在御讲所,他和另一位高僧——来自云南的断无念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端无念大师是法相宗的巨擘,当时,天下没有僧人能够超过他的成就,普喜大师经常与断无念大师辩论佛法的疑难精微之处。
断无念大师的说法偶尔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普喜大师并不迷信权威,一味附和,而是敢于当面指出断无念大师的错误。
断无念大师也会诚心地接受普喜大师建议,并且称赞普喜大师的佛学造诣高深,不在自己之下。两人互为师友,成了佛门的一段佳话。
多年后,普喜大师安然圆寂,遗体火化烧时发现了很多舍利子。普喜大师的门人,将普喜大师的灵骨和舍利子,放在漆盒里面妥善保存。二十年之后,众弟子在丹徒为普喜大师修建了墓塔。
当弟子们打开漆盒,准备把里面的舍利子也放到塔中之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舍利子粘在了漆盒里面的衬布上面,犹如“蜂屯蚁聚,触之熠熠生光”。众弟子双手合十,叹未曾有。
普喜大师圆寂多年之后,镇江一带的老百姓还在家中或者寺庙,悬挂着普喜大师的画像,称之为“吉祥佛”,虔诚礼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