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世纪30年代(1937年)轰动上海的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歌。这首歌曲很快便从上海传遍全国,传遍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近七十年来经久不衰。
这首歌的作曲是出自著名左联作曲家贺绿汀之手笔,熟悉的人较多。但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谁?恐怕知者不多,与张爱玲齐名,是40年代号称上海四大才女之一的左联诗人——关露。
关露
关露
幼失恃怙,寄人篱下。
关露,生于1907年7月14日山西太原,原名胡寿楣,笔名胡媚﹑胡关露等。30年代“左联"时期关露即已知名文坛,到40年代她已号称上海四大才女之一。
关露从小接受母亲的教育和熏陶,酷爱学习,幼时就能背诵唐诗。
母亲在湖南长沙农村养病时,招教几个女学生,一面辅导关露自学中学课本,并读“四书”、“五经”,为关露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逃婚赴沪,跨入高校。
姨母为她物色了对象,希望她能见上一面。事有凑巧,长沙表舅父家那位吕先生来信说,已为关露在河北怀安县谋到一个小学教员的职务,如路费有困难可去上海找刘道衡先生。
为了避免姨母的逼婚,1927年她同妹妹,随母亲的女友一同到了上海。
刘道衡知道关露姐妹的苦难遭遇后十分同情,并表示愿意帮助她们读书,就这样关露进入了上海法科大学法律系读书了。这所大学的教务长就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沈钩儒先生。
1930年,她在《幼稚》杂志上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小说《佘君》散文《她的故乡》。
参加"左联”,多产诗人。
1932年春,关露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不久,淞沪战事爆发,她和丁玲等作家,一同前往闸北前线慰问十九路军的将士们,关露以纯正优美的京腔、委婉动人的声浪即兴朗诵了她自己的散文《悲剧之夜》,进一步激发了将士们的抗日激情,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时丁玲情不自禁地拥抱了关露,盛赞她的朗诵才华。
关露同时参加中华妇女解放促进会的工作,还参加“苏联之友”协会的工作。她除大量投入社会工作外,她的文思更如泉涌,先后以“关露”署名发表了散文《今年的我》《骂人和恋爱》《姨太太日记》《舞伴》《当店》等;关露名副其实地是位多产的革命女诗人。
短暂恋情,琴剑四方。
1932年的一天,关露在妹妹家见到一位刚从苏联莫斯科回来的青年沈志远,此君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他正在绘声绘色地向大家介绍苏联情况时,他的口才和风度吸引了关露。
从此,他们常在一起谈诗、谈人民所面临的灾难。于是在共同的志趣中,他们逐步地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俩常常外出散步或去品尝一点咖啡,感情交流日深。
沈志远是“社联"负责人之一,他全身心地扑在忙碌异常的工作上。关露在“左联”工作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然当下,正是著名的“闽变”之后,国民党在上海大肆逮捕抗日的爱国人士。关露去了长沙刘道衡先生家暂避。
沈志远
第二年春天她才回上海。这时她才得知妹夫李剑华已被捕了。同时也知道恋人沈志远的弟弟也被捕了,而且也牵连到沈志远。
这时沈志远不得不离开上海回浙江金华老家暂避。白色恐怖笼罩上海,沈志远革命热情已经逐渐消退。他对关露的浪漫爱情也自然淡了。
关露把沈志远送到火车站,二人默默无言,从此他们再未见过面。关露美好的、短暂的初恋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迅速消失了。
追悼鲁迅,出版诗集。
1936年10月19日,文坛伟人鲁迅先生逝世,关露和文坛战友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参加了追悼会。
三年后在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的会议上,她朗诵了自己的诗:《鲁迅的故事》,用比喻的手法再现了鲁迅的战斗精神,阐述了鲁迅怎样用“像刀枪一样锐利的笔”为人民而战斗的故事,博得一致好评。
奋斗"孤岛”握笔抗敌
1937年上海战役失利后,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了上海,海大部分市郊区已被日军占领。唯有租界区安全,被称之为“上海孤岛”时期。
这期间,“左联”作家凡已暴露身份的抗日人士不得不离开上海到大后方四川重庆去。有的辗转到了香港,还有部分历经艰辛到了根据地。只有少部分尚未暴露身份的作家,组织上要求他们留在上海,关露便是其中之一。
1938年11月,诗人锡金回到上海,就和关露等人一起把“孤岛"诗歌活动恢复起来。
奉命策反,周旋敌伪。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简称“八办”。
八办决定策反李世群。"76”号的李士群原也是中共党员,被捕后变节;但此人与中统矛盾极深,抗战后投敌组成“76”号——汪伪庞大的政治保卫机关。
李士群
潘汉年认为这人可以利用,于是他向中共中央请示,后经中共中央批准。首先考虑到胡绣枫(关露妹妹)做卧底,因胡绣枫与之有恩。
1933年,胡绣枫丈夫李剑华在抗日救亡工作中被捕,胡绣枫曾找李士群帮助营救。
第二年李士群因事被国民党逮捕,李士群夫人叶吉娜便向胡绣枫求助,当时李士群夫人叶吉娜刚生过孩子,从浙江到南京投奔胡绣枫,胡绣枫热情接待,李士群出狱后因身无分文,得知妻儿在胡绣枫家,李士群对胡绣枫非常感激,并表示日后一定报答。
潘汉年考虑这层关系,认为胡绣枫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此时胡绣枫在武汉有重要工作,无法接这任务,于是潘汉年想到胡绣枫的姐姐关露。
潘汉年
关露在潘汉年领导下步入了艰辛的忍辱负重的情报生涯。
关露在李士群家跑了一年多,虽略摸到了一些情况,但还没有得到李士群的信任。
直到1941年夏,单线联系人老张找到关露对她说:“得到情报,李士群想找我们,我们可争取他过来。”
关露对李士群进行试探,并成功策反。
抗战胜利,苏北受审。
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曾使关露获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苏北根据地是关露多年向往的地方,可到达后的第三天,厄运降临了。她被带到一间草屋隔离审查,有人要她交待与汉奸的关系,精神完全崩溃了。
后经医生诊断她患上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医生说这是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又受到严重的刺激后造成的。
这时潘汉年知道了关露的事情,他立即给陈毅写了信。陈毅得知此事亲自过问,关露才被放了出来。
蒙冤入狱,红心不渝。
1955年肃反运动开始了。那是阶级斗争的弦绷得紧紧的严峻年代。4月15日的清晨,关露被两名公安人员带走了,她被关在功德林监狱(后改为秦城监狱)。
1955年7月17日《人民日报》披露了潘汉年和胡风被捕的消息,这使关露的日子更难过了。
直到1957年3月底,关露被释放,她很坦然,每当朋友触及这个问题时,她总是轻描淡写地努力维护党的形象,她说:“我在里面帮助党搞清楚一些问题”。
1967年7月1日,关露第二次被捕。
关露心想反正我没有问题,审查完了总该放出来。她重写那些过去交待过的材料,可这次不同的是经常遭到毒打。
1975年5月,关露终于被释放了。两次冤狱十个春秋,什么叛徒、特务等罪名全发落在她的头上,她的健康倍受摧残。
独居香山,笔耕不辍。
关露在第二次释放时还没有结论,她托朋友写信给曾派她去香港的那位领导,可是没有回信,是信没有投到还是……这一等就是六年。
在香山,关露又重新执笔继续写《党的好女儿刘丽珊》,因为她两次被捕,抄家时原已完成的稿子全被抄走了,待她出狱后稿子归还她的只有一半,而这一半不幸在香山搬家时又在汽车颠簸中遗失了,所以她决心重写。
平反昭雪,孤寂仙逝。
1980年5月1日,关露倍受折磨的身体终于全垮了,为了看病方便,她不得不离开乡村的香山,而住在文化部旧有的集体宿舍的一间斗室内。
不少朋友都先后到这小屋来看望她,无不被诗人关露暮年的潦倒、凄凉、孤独而潸然泪下。
关露躺在床上浑身疼痛,有时彻夜难眠,在生命遭受威胁之际,她在盼望,她在等待,盼望组织上给她一个公正的结论。又是两年过去了。
关露终于盼来了春天般的喜讯,1982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同志来到她的床前,向她宣读了中央组织部作出的《关于关露同志平反的决定》。
同年9月15日,丁玲带着秘书王增如来到小屋看望关露,丁玲十分同情关露的目前处境,她表示要向中国作协反映,为关露改善居住条件。
谁知事隔两个半月,1982年12月6日,噩耗传来,革命女诗人关露带着人生的苦乐不幸地离开了人世。
关露支开人服了安眠药,走得太从容,走得太仓促,她是一个人悄悄走的。
这位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早已遍体鳞伤的老人终于走了,平静地走了。
关露留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一份遗言:1、自己在香山的房产交由文化部处理;2、回忆潘汉年的文章已写完了。
第二天,就火化了。骨灰入八宝山公墓(全国规格最高的陵园,林徽因的墓地也在此。)
虽说影视《旗袍》避重就轻,以旗袍的美艳,剧情的曲折将真实的残酷一笔带过,但又有谁真的忍心在回忆起着血淋淋的苦难呢?革命女诗人关露离开我们了,但我们不会忘记她,人们将永远都在怀念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