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人的话题,必然离对不开人际交往的探讨。古代中国用“五伦”规范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五伦的文化中,各有自己的道德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基本讲的是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的文化是人情文化,中国的社会是人情社会,维系人际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做人”。
做人,很重要。会做人,遇到棘手问题春风化雨,遇到麻烦困难贵人相助,积攒的是感情,积累的是人脉。不会做人,人生更多的是个自为战的孤独寂寞,还有单枪匹马的势单力孤,必然也少了人与人的相互支撑,肯定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
以道驭术(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是什么意思)
如何做人?有人用的是“道”,有人用的是“术”。
何谓“道”?《道德经》开篇对“道”作了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第一个道是名词,第二个道是动词,意思是:能用言语解说的道理,就称不上是恒常的道理。实际上,老子是在告诉我们,“道”这个东西是不可言说的,所以,该篇最后一句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么,什么又是“术”呢?“术”的理解相对简单,无论是战术技术,还是算术武术,实际上说的都是方法和技能,或者是手段和门道。
大言希声,大辩若讷,大道至简。我的理解,做人的“道”,一是诚,诚实、诚信、诚恳,没有将心比心,就没有以心换心;二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不能总是心怀怨恨,心生忌妒,否则,生活中充斥的永远都是以牙还牙、冤冤相报;三是真,不欺骗、不做作、不忽悠,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虚假虚伪可能会讨得一时的便宜,但只有真实真我才能让人这一辈子活得踏实、走得扎实。做人的“道”,有点想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无不为”,不要想太多,就能得到很多,就是既不能功利,又要活出自我,志同道合就多往来,“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就离他远点。但也不能以我为中心,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所有这些都是人性自带的缺陷,做人要有点容人容事的胸怀胸襟,这也是做人的道。
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谙于世故、长于交际,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典型代表,也被多数人给予情商高的评价,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从来不会得罪人,处理问题很圆滑,办理事情很周到,身边都是朋友。但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跟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朋友,你愿意和他推心置腹吗?这种问题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一个人无法分类分群的时候,并不是件好事。其实,这样的做人方式可以归纳到“术”的范畴。无论是街边的书摊,还是正规的书店,都会看到诸如《识人术》《一眼看透对方的心理》《中国式潜规则》,甚至《老狐狸精》等教人做人交往的秘籍宝典,实则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的处世哲学。“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差异性是人类基本特征,当人际关系都用这种伪和谐式的哲学处理,阿谀奉承、巴结讨好,对高高在上的仰其鼻息,不如自己的不当回事,这是对人性的不尊重,肯定不是你我想看到,最终,我们还是会回归用品德、才华、修养之类的标准去衡量、去评判做人的好坏。当然,只有做到尊重不迎合、对话不对抗、交流不矫情,才能形成共情、达成共识、走向共同,做人才不会背离人的社会属性,所以,术可以有,但不能剑走偏锋。
老子说过这样的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庄子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对于做人而言,道是讲人为什么而活着,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或者是手段,说明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术。所以,做人最高境界应该是知行合一、自然和谐,就像《道德经》里讲的那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