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过继而来的亲戚养子,其成就和名声却超过上将养父,成为帝国名帅;他外表儒雅、风度翩翩,很像一位学术大亨,但在硝烟炮火的沙场世界中,他却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军事战神;他才华横溢、擅长谋略,是“二战”纳粹德国战胜法兰西的首席参谋,却未亲自参加打败法国的军事行动,而沦为无所事事的旁观看客;他在东欧平原屡创军事奇迹,被称为苏联战场希特勒的“救火队员”,最后却因与元首不合意见相左,而被解除军职,成为无所作为的闲散元帅。那么这位赋闲在家的元帅到底是谁?他到底在在战场上有过什么样的精彩表现,为何直到今天,他指挥的诸多战役会成为当今许多国家军事教科书上的经典战例,他的大名依旧被世界军迷经常提及。
1940年5月10日,当担任纳粹德国中路主攻的伦德施泰特德将军率领A集团军群滚滚向前,穿越阿登森林绕过“马奇诺防线”,强渡马斯河,攻入法兰西平原时,英法等国盟军猝不及防,如同突遭雷霆一击。因为意想不到的防线遭到攻击,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的百万盟军顿时大惊失色、乱作一团。盟军两任总司令甘末林和魏刚两人都是“一战”堑壕战的坚定笃信者,可是面对纳粹德国突如其来的“闪击战”,二人也是一筹莫展。无可奈何之际,雷诺总理只好引咎辞职,时年84岁的亨利·菲利浦·贝当则被推上历史前台,重新组阁,应对危局。不过这位一战英雄早已丧失当初在“凡尔登战役”中力挽狂澜的勇气和魄力。上台伊始,贝当元帅就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并命令战斗中法军停止抵抗,在经过短暂的磋商和讨价还价后,法国与德国在6月22日签订了《康边停战协定》。协定规定:法国3/5大西洋沿岸领土由德国驻军,每年70亿法郎的驻防军费法国新政府负担,另外2/5的残山剩水归新政府所有,这个所谓的新政府也就是后来的维希法国政府。至此,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军以完败收场,存在了6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正式覆灭。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拥有悠久光荣军事传统的强大法军仅仅坚持了六个礼拜,就一败涂地,举手投降了呢?这就说来话长了。论及二战期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糟糕表现,其原因众多,不过在这诸多原因中,有一个人在灭亡法国的军事行动中可以说居功至伟,他就是纳粹德国高级指挥官,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埃尔温·隆美尔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的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容克贵族是什么意思(容克贵族现在还存在吗)
曼施坦因元帅出身容克贵族,如果我们把富三代形象地称作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话,那曼施坦因简直就是背负骑士宝剑于1887年呱呱坠地。曼施坦因的生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炮兵上将爱德华·冯·莱文斯基,他的养父则是第二帝国步兵上将乔治·曼施坦因,讲到这里,我们肯定会认为曼施坦因的家族已经很显赫了,其实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在他近亲中,还有一个身份更为高贵,影响力更加强大的亲人,这就是他的姨夫,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兼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
容克贵族那是帝国的统治支柱,如无意外,曼施坦因的未来前途根本就不存悬念。因为按照当时第二帝国的传统,小曼施坦因理所当然地将沿袭祖先曾经的辉煌,进入军队,并逐步成长为新一代德国将军,继而在帝国开疆拓土的宏图中建功立业。
当时的贵族家庭经常举办沙龙聚会,宴会的宾客基本上也都是政坛军界人士,作为将军之子,耳濡目染,少时的曼施坦因就对军事很感兴趣,大人们关于军事政治上的谈话内容,他经常默记在心,用心体会。应该说:幼时曼施坦因的军事天赋就开始被激发出来。
1900年,14岁的曼施坦因进入被称为德国西点军校的格罗斯利希费尔德军官学校,在这所著名军校,他整整待了6年。1906年,曼施坦因有幸进入德皇威廉二世的近卫军步兵第三团实习。“一战”前夕,也就是1913年,曼施坦因又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柏林军事学院在当时的德国,那绝对是帝国将军的摇篮。在19世纪初,普鲁士近代著名军事教育家沙恩霍斯特担任该学院第一任校长,西方兵学圣经《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也曾在此院担任校长12年。正是靠着这对师徒不懈的努力,柏林军事学院成为整个欧洲著名的军校之一。在这所院校,德国一批批优秀的军事参谋人才被培养出来,再输送到本国乃至世界各地。第二帝国的三大功臣之一的毛奇元帅就出自该校。应该承认,虽然曼施坦因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不久,就被突然爆发的“一战”所打断,但是这段人生经历,对他而言意义依然不可小觑。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街头三声枪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按照天才军事家施里芬伯爵元帅在1906年卸任总参谋长之前设计好的战略,德军的主力将穿越中立国比利时,进入法国领土,再调转进攻矛头,南下进攻巴黎,打败法国。可是三个月的“马恩河战役”打下来,巴黎没能被攻克,年轻军官曼施坦因倒是因中弹受伤,住进了后方医院。
“一战”时大名鼎鼎的兴登堡元帅曾写信给住院的曼施坦因,表示问候和关切,在信中,有一句话让28岁的曼施坦因印象深刻并终生难忘。这句话就是“用脑子打仗受伤的机率要比蛮干小得多”。后来战斗更加惨烈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曼施坦因都曾参加,并浴血奋战。作战过程中,集团军总参谋长罗斯堡将军对曼施坦因的参谋才华非常欣赏,他发现青年军官曼施坦因所拟订的作战计划常常比很多集团军资深参谋还更加高明。并由此任命他做参谋长,骑兵师作战科长、步兵师作战科长。在整个“一战”,曼斯坦因获得过一级铁十字战功勋章和一枚霍亨索伦王室荣誉勋章。
不过以当时德国国力,单挑欧美列强,自然力不从心、寡不敌众,硬撑了四年后,也就在1918年11月,德国最终战败投降。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新成立的共和国只能保留陆军10万人,海军1.5万人,空军一千人。这对于一贯拥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德国而言,自然不是什么福音。魏玛共和国建立后,新政府将国防军组建工作交给罗斯堡将军和塞克特上将负责。
战后的曼斯坦因曾茫然所失,一度失去人生奋斗目标。不过凭借老上司罗斯堡将军的关系,他很快也被吸收进国防军筹建工作委员会,参与重建德国国防军,正是通过曼施坦因卓有成效地拣拔和挑选,隆美尔、古德里安和邓尼茨等一大批杰出军事人才才得以继续留在军队服役从而免于裁撤复员的命运。
1933年1月,纳粹恶魔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这位新上任的国家领导人,即便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算是少有的军事战争狂人。为了重现帝国昔日所谓的辉煌,希特勒不惜撕毁协定,践踏和约,首先扩充陆军30万,并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化装甲坦克师部队,另外还秘密重建了空军和海军。
从1933年到1939年,这期间曼施坦因因参与1936年进军莱茵兰非武装区的谋划而被元首希特勒所赏识,军衔不断获得晋升,到“二战”前夕,他已经是中将军衔了。
如果说罗斯堡将军是曼施坦因军旅生涯中第一个伯乐的话,那么纳粹帝国最资深的元帅龙德施泰特就是他人生中另一位难得的贵人。1939年9月1日,德波战争爆发。此次战役,德军投入5个集团军,加上预备队共计62个师,160万人。曼施坦因隶属南方集团军群,任总部参谋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则是龙德施泰特上将。战前,德国参谋部就精心拟定了一份针对波兰作战的“白色计划”,这份作战计划与以往相比,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份作战计划是理念全新的机械化战争模式。
波兰战役是德国“闪击战”在人类战争舞台上的首次华丽亮相,相比于观念陈旧、抱残守缺的波兰军队,德军的表现简直堪称完美,开战当天,波兰空军800多架老式飞机就毁于地面机场,从而丧失了制空权。而且波兰防线属于一线布防,缺乏战略纵深,德军坦克突破波军防线后,整个波军防御体系迅速崩溃,然后德军再利用坦克装甲部队的高机动性,穿插迂回,把波军分点分片切割包围,从而使波军难以形成合力,继而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与此同时,苏军也于9月17日越过苏波边界,进攻波兰。
在曼斯坦因的策划下,南方集团军群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德军就兵临波兰首都城下。9月28日,华沙沦陷,波兰政府投降。10月6日,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事先约定,德国和苏联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瓜分了波兰。此次战役,德军仅仅以伤亡3.8万人的轻微代价就迅速灭亡了当时号称欧洲盟军第二陆军强国的波兰。
虽说整个波兰战役,曼斯坦因的表现可圈可点。其实就本心而言,曼施坦因并不热心攻打波兰,毕竟波兰和英法签有同盟协定,曼斯坦因担心德国一旦进攻波兰,英法联军就会履行同盟义务,派军增援。到那时,德军就要以一国之力应对三国联军东西两面的夹击,德国就又有陷入“一战”时腹背受敌局面的可能。相反,留着波兰这个战略缓冲国,将有利于未来对苏作战。
波兰战役爆发,英法联军忍无可忍,于9月3日被迫对德宣战。不过虽说宣战,英法等国盟军对遭受侵略的波兰却不理不睬,并未派兵增援,而是采取被德国人称作的“静坐战”,躲在“马奇诺防线”里做缩头乌龟,任由波兰自生自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波兰共和国就不复存在。
为确保瑞典铁矿石等战争资源航线通畅,德国就必须拥有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制海权,防止大英帝国海军进入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域,切断德国这条至关重要的运输生命线。为此,从1940年4月起,纳粹德国不惜践踏中立公约,相继闪击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
1940年5月,除了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是自己的盟友外,其他三面环绕的国家不是纳粹就是纳粹的盟友,此刻的法国三面受敌,危在旦夕。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明白,一场血与火的欧陆两强交锋在所难免。
成功征服波兰后,德国就曾提出和平建议,鉴于希特勒之前一系列出尔反尔的无赖流氓行径,英法领导人对这位大独裁者早已失去信任,于是希特勒就有以战迫和的企图,希望用恐怖的战争逼英法就范。于是希特勒责令陆军参谋总部制定一个针对法国作战的军事计划。
对法作战的黄色方案制定出来后,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坚决反对,因为这个所谓的对法作战方案其实就是一战“施里芬计划”的翻版,为此他愤怒地说:“难道我们这代人竟然制定不出一个好计划,而非要抄前人的老文章”。平心而论,希特勒本人对这个计划也非常不满。
曼斯坦因认为:对付法国,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左翼,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将担任主要突击力量的装甲集群巧妙通过地势险峻、被普遍认为装甲部队无法行军的阿登山区,从而绕过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直插盟军防守薄弱地带。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基于这个思路构想,曼斯坦因重新拟订了一个对法作战计划,但是这个大胆诡奇的冒险军事计划,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很不以为然,他拒绝转呈希特勒。
曼斯坦因所拟订的对法作战计划之所以能在以后有出头之日,其实和偶发的“梅赫伦事件”有莫大关联。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国空军军官赫尔穆·赖因贝格尔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致使德国对法作战计划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黄色作战计划文件的意外暴露,让曼斯坦因又看到了希望,于是他再次向总参谋部提交了自己拟订的作战计划,勃劳希契对此非常恼火,一气之下他竟把曼斯坦因调任为第38步兵军军长。不过不久之后,借着元首召见之机,曼斯坦因就把自己对法作战的计划对希特勒陈述一遍,希特勒闻听后非常感兴趣。
鉴于原先的“黄色计划”已然暴露,希特勒就令弗朗茨·哈尔德参照曼斯坦因计划草案,重新制定一个具体详细的对法作战计划。这就是二战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曼斯坦因计划”。
根据新拟定的曼斯坦因计划,总参谋部将进攻法国的德军武装力量整编为三大集团军群。其中C集团军群在德法边境的“马奇诺防线”负责佯攻,牵制法军;B集团军群则通过荷兰比利时国境,一直推进到英吉利海峡,阻挡英军登陆增援法国,并切断欧洲大陆盟军的退路;A集团军群乃是此次战役的主力部队,其机械化部队在迅速穿过崇山峻岭的阿登山脉后,进入法国本土后,其中一路配合B集团军群合围盟军,主力攻击部队则南下迂回,进攻巴黎。
1940年5月10日,德国共出动了132个师,约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7500门火炮,约5100架飞机投入战斗。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组成了盟军部队,共出动134个师,约58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14000门火炮,约2600架作战飞机投入战斗。尽管盟军占尽优势,可最终的战争胜负却大跌眼镜,法国完败,德国完胜。唯一遗憾的是:就在德法两国在法兰西战场上决战争衡之时,这场战役的作战计划制定者曼斯坦因却以38军军长的身份驻防波兰而无缘亲身参与。后续苏德战场,曼斯坦因又有何精彩表现,待续(完)。
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他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因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而在德国享有“头号战略家”的称号。
在整个“二战”历史中,人们习惯将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隆美尔二人并称是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而且无论敌我双方,大家都公认他是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
阅览后请别忘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和转发支持作者。关注账号:历史探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