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平步青云,从一个泼皮无赖跳到掌管北宋军权太尉的位子,经过了少年闯荡、异地打拼、返京发迹的曲折过程。
王员外以教唆罪为名,在开封府把高俅告了。结果法院判高俅“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高俅无奈流浪到淮西,投奔开赌场的黑社会头子柳世权,后来适逢大赦,高俅思念家乡欲回东京,柳世权就把高俅介绍给了东京的亲戚药铺老总董将仕,董将仕收下介绍信,对高俅进行面试,怕他习性不改,就让他在家住了十多天,又顺便推荐给小苏学士。
水浒传高俅简介(北宋高俅简介)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史称“三苏”。苏洵为“老苏”,苏轼为“大苏”,苏辙为“小苏”。小苏学士,应该是指的苏辙,但此处指苏轼。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小苏学士一见高俅,就认为“我这里如何安着得他”,就打算扔掉这个烫手山芋。他一琢磨,宋哲宗皇帝妹夫小王都太尉王晋卿“喜爱风流人物,正用这样的人”,第二天就打发高俅去王晋卿家面试去了,果然王晋卿对小混混高俅一见如故。流浪了四五家,高俅总算找到组织了。
高俅鞍前马后,过得潇洒自在。这一天,王晋卿派高俅去给端王赵佶送点小礼品。端王正与众人踢球,高俅见球向自己飞来,急忙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端王一看这小子球技高超啊,就想把他留在身边,王晋卿立马答应了。两个月后宋哲宗驾崩,端王继位,是为宋徽宗,高俅“小步快跑”,不到半年做了殿帅府太尉。至此,高俅完成了从流浪汉到国家部级官员的转变。这一点,从科级干部到厅级干部用了五年的“河北第一秘”李真都自愧不如。
在高俅一波三折的发迹过程中,小王都尉王晋卿的“识才”、端王赵佶的“用才”环节最为重要。柳世权给高俅一个温饱的基础环境,使高俅休养生息了三年;董将仕给了高俅一个发展的平台,使其有机会结识高层人士;小苏学士给了高俅一个嬗变的机遇,使高俅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端王赵佶画龙点睛,使高俅最终飞黄腾达。
高俅有无本事?这要看从哪一方面说。论专业技能,他不懂传统中医,否则董将仕早看上他了。论文才他远不及苏轼,否则苏轼不会翌日就把他婉转辞退。但是他绝非无能之辈,且看他“吹弹歌舞,枪刺使棒,相扑玩耍,诗书词赋”无所不会这门本事,使其在小王都尉府站稳了脚跟,而到了端王赵佶那里,这个在东京人眼里“帮闲的破落户,无信行的人”一下子成了“红人”——不可多得的体育健将。这与端王的兴趣爱好有关系:端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由此足见,有共同爱好的端王在,就有闲汉高俅的发展空间。
不多久宋徽宗不拘一格用人才,破格把高俅提升为太尉。毕竟宋徽宗也算是量才使用、知人善用,如果没有高俅这个玩伴,宋徽宗半小时之外索然无味矣。倘若有人不服,估计宋徽宗也会振振有词:我不了解你,怎么重用你!的确,这是一个怪圈:当年孟浩然入仕无门,好不容易被唐玄宗召见,唐玄宗见孟浩然诗句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勃然大怒,说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其实,唐玄宗真的不懂孟浩然,他没有读孟夫子这句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高俅一旦跃出社会底层,他立马就显示出小人的嘴脸。屁股还没有坐稳就开始收拾王升的儿子王进,因为王升当年曾经把他打得三四个月下不了床,王进也知趣,老子胳膊拧不过大腿,辞职走人。后来,因为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娘子,高俅又略施小计,将林冲发配到沧州。
凭爱好用人现象值得重视,有的不以政绩为选拔人标准,而是把“是不是听话、是不是自己人”作为标准,用人唯“财”,用人唯亲,像漫画大师方成讽刺作品《武大郎开店》那样,把看着顺眼,用着顺手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岂不知如此乐了自己,苦了单位,害了国家。另外,如此用人,就为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开了绿灯,使一些安于人情世故的“人精”,游走于阿谀奉承的“马屁精”,成为领导身边炙手可热的人,而让在这些方面有所缺失的人才,失去了发挥才能的平台,错过发光发热的机遇。长此以往,则危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