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福汉
曾姓名人及历史人物(中央曾姓名人)
花县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置,由南海、番禺析分出188个村落共14500多人。之后,珠三角、粤东等地区的民众也纷纷迁居花都,到了清末民初发展到390多个村落29万多人。明嘉靖年间允许民间建联宗祠堂,于是花都乡村的祠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花都仍保留有300多座祠堂。毕村的毕氏、三华村的徐氏、吉星村的曾氏、塱头村的黄氏、骆村的骆氏等立村八九百年以上的村落,每个村落都有祠堂十座八座,而一些村落的小姓也联合起来兴建乡祠,花都赤坭镇现存就有多座这样的祠堂。
乡祠形成原因
祠堂是供奉祖先、家族议事、传承礼德、团结族人的重要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宗族大事均在祠堂商议解决,可以说是村族中的司法机构,族长是村族的大法官,而族规是村族的法律。因此,祠堂遍布村落中各个家族。赤坭乡祠的产生与花都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一是长期受贼匪的滋扰。花县立县前,处于番禺、清远、从化等县错壤交界之所,属“三不治”之地,自古便是“逋逃渊薮”和“萑苻之所”。一方面,盘古峒“花山寨”的匪众四处横行抢掠,东至流溪河,西到巴江水,北及清远峡,百姓不得安宁,赤坭的这些村庄就在巴江河畔。另一方面,赤坭与清远交界,清远英德等地的贼匪也不时从此进境,沿途打家劫舍,附近村民长期受到滋扰。
二是争夺水源引起械斗。农耕社会作物收成将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而农田灌溉是作物收成好坏的关键,因此争水灌溉是村族之间械斗积怨的主要原因。过去,花县水利设施落后,好天干旱下雨涝。过去有民谣说:“好天三日车头响(水车),一朝大雨水浸墙;放下禾镰无米煮,背井离家走他乡。”就是当时花都生活环境的写照。一些村族为了争夺水源,甚至利用姻亲、结谊等关系联乡结帮,使械斗日益加剧,村族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三是小姓氏族抱团聚力。花都村落形成的背景不同,一些单姓大村开基较早,人口众多,势力较大。而一些村落的小姓往往只有数十人甚至更少,为了能够在大族包围下的间隙找到生存的空间,他们必须抱团合作,相互扭成一股绳,这样才能积聚力量,共渡最困难的时期。
村落中人丁单薄的姓氏联合村落中的其他小姓,联结一起建乡祠,争取在处理村族之间纠纷和其他问题时能有一席之地。
有个乡祠一副对联:“异姓亦同胞溯当日开基互作藩篱团体固;先灵凝共妥起此间就列无分宾主一家亲。”很好地诠释了建乡祠的目的和意义。
花都乡祠的状况
乡祠也是一种祠堂,但它有别于合族祠。合族祠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具有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集资兴建的,往往有利于形成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而乡祠是由一个村落的不同姓氏联盟合建的祠堂,他们没有血族渊源,一般是多姓氏共居且和睦相处。
○东约乡祠。位于赤坭镇心和村?心自然村的东侧,故名。?心村于清代立村,村北为三坑水库,村南为蓝屋村,因村庄位于丘陵山岗地带的中心,当地人将称这样的地貌为“?地”,而故名。该村是一个包容和谐的村子,村民杂姓而居,有李、黄、欧、刘、龙、张、汤、钟、江、林、平等多个姓氏,数百年和睦而居,相安无事,李姓与黄姓都建有自己的祠堂,而刘、龙、张、汤、钟、欧六姓志同道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合建了这座乡祠。该祠坐北朝南,三间两进,六姓族亲在头门议事联谊,后堂安放神台,供奉六姓祖先。
○厚德乡祠。位于赤坭镇赤坭村,村名原叫“鼓岭”,于明代从番禺迁此立村,东邻茅竹脚,西临沙湾,南接白坭河,北近三和庄,新中国成立后划分行政村,因地处赤坭镇旁边,于是改称赤坭村。该村多个姓氏杂居,清道光二十七年(1901),由谢、古、庾、何、陈、汤、单七姓族人集资修建,祠内没有安放村民先祖神位,纯粹作为各姓族人议事行政、摆酒联谊的地方。该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堂号为“厚德堂”,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崇尚厚德载物,至德悠远。
○崇德乡祠。位于赤坭镇荷塘村。该村于明代立村,东接横沙村,西临黑坭,南邻荷溪,北近白坭河,因建村时村前村后池塘多,种植莲藕荷花盛开,故名。有何、曾、叶、李、卢、徐六姓,其中李姓于明初最早迁入,何姓于明万历年间分别由南海林岳村和黄岐北村迁入,徐姓最后从新华三华村迁入。
立村之初,何、曾、叶、李、卢五姓合建了一座“五福书舍”,用以各姓氏议事、摆酒和对族人进行教育的场所。后来徐姓迁居荷塘,六姓氏共居一处,互敬互爱,经各氏族长老商议,于清道光九年(1829)合建了崇德乡祠。该祠坐东南朝西北,三间两进,右侧带一衬祠。堂号为“崇德堂”,“崇德”的“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人字封火山墙,禄灰筒瓦,灰塑龙船脊,青砖墙,祠堂内部分石雕、壁画保存较好。2008年5月公布为广州市花都区文物登记保护单位。
“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德,这是为人之本。崇德乡祠对各氏族进行道德教育,彰善瘅恶,增强村落的凝聚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何氏族人于清道光五年(1825)建了花厅“其祥书室”,人口发展得快,稍有积蓄筹建本族宗祠,于清同治四年(1865)建“何氏宗祠”。曾姓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了“云史曾公祠”,民国六年(1917)建造了曾氏宗祠。
○玉堂乡祠。位于赤坭镇黄沙塘村。该村门迎巴江河,后枕大岭山,周边水塘河涌环绕,地势低洼,常受涝灾之苦,每逢大雨一过,遍地黄沙,故名。村民诸姓杂居,最多时有24姓,由戴姓、汤姓先迁此立村,以黄姓、陈姓居多,以朱姓为最著。该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由该村黄、陈、朱、钟、卢、黎、袁、邓等十多个姓氏宗亲集资而建,坐西北朝东南,凹斗式门面,象征富贵不断头。另朱氏、黄氏建有本族的祠堂。
○华侨义祠。位于赤坭圩卫生院内,此地原属赤坭村。建于民国初年,由东南亚华侨捐资回乡建造,不定期派人把在南洋打工去世同乡的骨灰运回国,存放于义祠内,等待亲属认领安葬,此举深受侨胞及亲属的称赞。旧《花县志》云:“东国凋残,莫剧花邑,寇残之,兵残之,水旱凶荒残之。”天灾不断、战祸频仍、民生凋敝是近代花都的实况。
因此,旧时乡人出国大多是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应募或卖身的被称作“卖猪仔”,大多为南洋和金山,多少人踏上这条艰险而未知的路,一走就是一辈子。因此,华侨集资营建义祠的义举,一是还了客死异乡的同胞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对“落叶归根”情感的一种慰藉。该祠在抗战期间曾损坏,20世纪40年代为赤坭乡国民第一中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修葺,改为县立第四小学,20世纪50年代改建为镇卫生院,拆掉砖墙建成两层宿舍和药库。
和合出英才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水土如果凝聚了天时地利人和,形成了包容、团结、和谐、互助的良好乡风,就必定会孕育出优秀的人物。这里,只列举荷塘村徐氏、曾氏与黄沙塘村朱氏等:
○荷塘村徐亨一家俊彦。徐亨(1912-2009),广东黄埔海军学校第十二期、暨南大学政治经济系及美国海军训练中心毕业。
他曾为中国体坛健将,足球、排球、篮球和游泳样样俱精,曾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台湾奥委会主席、全国体协副理事长;他是抗日爱国的海军将领,曾任海军长江舰队永宁舰长、海军第一舰队少将副司令等;他是驰骋商界的巨擘大亨,退役后任复兴航空公司香港公司经理及董事、香港富都大酒店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是政界精英翘楚,曾任中国台湾红十字会会长、当选“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党第十至十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评论委员、《台湾日报》董事长,2006年成为热心家乡教育的广州荣誉市民。
徐亨的大伯徐甘棠是当时中国三大数学家之一,民国期间曾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亨的父亲徐甘澍毕业于博济医院(现广州孙逸仙医院),曾赴美留学并获得X光学博士学位,引进了中国第一部X光人体透视检测机,回国后在广州开设“佐生药房”,并兼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教授。
1932年,徐甘棠和徐甘澍兄弟念及家乡孩童读书不便,合力在村里创办了一所完全小学——“棠澍小学”,以兄弟二人名字为校名,是赤坭地区最早实行新教育体制的学校。2001年春,徐亨捐资200万元将棠澍小学在新华城区易地重建。
荷塘村历史名人还有曾贯忠、曾守忠和何文。曾贯忠为清咸丰元年(1851)辛亥科举人,曾守忠光绪元年(1875)恩贡,两人的功名碑坚立在乡祠前,激励着后人奋发。
曾氏还有12人考取监生、庠生、增生及附贡生。何文20岁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抗战胜利后随两广纵队北撒山东,后编入四野,南下解放广东。
○黄沙塘村朱氏“三代举人”。朱桂芳,号香圃。绩学能文,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举人,多次参加会试未果而绝意官场,在家乡设课讲学,创办“联平团局”,使得境内安宁,百姓安居。他俭省节约,但是对事关地方公益却毫无吝啬,为方便行人捐集巨款建筑大路,农田失收豁免佃农田租,植万株松树建筑房舍,归隐泉林。
朱珩(1857-1927),号楚白,朱桂芳之子。十二岁即能下笔成文,有“神童”之称。清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进士,钦点刑部主事,历任知县、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民事庭庭长等职,熟悉经学及辽、金、元三史,并曾任国子助教及总理衙门舆图馆编辑,有《元朝秘史》等多部著作。
朱兆莘(1879-1932),字鼎青,朱珩之子、朱桂芳之孙。民国外交要员。广州广雅书院肄业,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优级师范馆毕业获钦点中书举人。获官费留学获美国纽约大学商科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法科硕士学位。历任驻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公使馆一等秘书、意大利全权公使兼驻英国代办、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西南五省外交特派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任担任国际联盟理事会、万国禁烟会议中国代表等。
赤坭这几座乡祠,历经百年的风侵雨蚀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而斑驳落离、残破不堪,但是从它们的墙楣、梁柱、匾额、梁架、屋脊等留下的合辙押韵、意含深远的对联以及灰塑、石雕、砖雕、壁画等,我们感受到村落中曾经飘荡着的诗雅风韵,深藏着的修身齐家的道德修束,充溢着的包容和谐的纯朴乡风,折射出的“远亲不如近邻”的“善邻”之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