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塞施密特
整个二战时期,梅塞施密特,德国空军最著名的战斗机莫过于“梅塞施密特”BF109了。有人说这款战机可谓是二战德军的空中“脊梁”!但“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另一款战机BF110,知道的人并不多,知名度要远远落后于BF109。
梅塞施密特(梅赛德斯奔驰)
“梅塞施密特”BF109
但是,后来的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却一直对这款战机十分“上心”!时间回到1930年,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12年了。而在一战时期战场上首次亮相的飞机,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革!
当时各国的主流军用飞机已经开始从双翼机朝着单翼机过渡,德国虽然是战败后,但在航空领域的研发却也不甘落后!当时还在帝国航空部任职的赫尔曼·戈林,梅塞施密特,作为一名一战时期的资深飞行员,他率先提出德国要开发一款新式复座型战机的想法。
梅赛德斯奔驰
1930年代,纳粹德国为实现其侵略扩张计划,梅塞施密特,开始大力扩建空军。1934年德国空军发出招标,要求研制一种接替He51型双翼机的新一代战斗机。巴伐利亚飞机厂(即Bf)主任设计师梅塞施密特设计的Bf109型单发单座下单翼全金属活塞式战斗机在竞争试飞中逐一击败He112、Ar80和Fw159三种机型后,成为此后十年间德国空军的最主要制式战斗机。因此“梅塞施密特”几乎成为大战时期德国空军的代名词。1938年7月,巴伐利亚飞机厂更名为梅塞施密特飞机厂,故Bf109也称Me109。
1939年4月26日,里.弗.温德尔驾驶由Bf109专门改装的Me209VI型特种飞机创造了活塞螺旋桨飞机平飞速度世界绝对记录—755.138公里/小时,并一直保持到1969年。
梅塞施密特109
其实可变后掠翼技术并不是美国人的首创,早在1911年,法国人就开始了可变后掠翼技术的探索,而上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研制的梅塞施密特P.1101战斗机则是真正将这项技术变成了现实。当时的德国已是强弩之末,为了重新夺取制空权,只能寄希望于“黑科技”战斗机,而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的梅塞施密特P.1101战斗机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随着第三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这些“黑科技”战机没有为德国空军发挥什么作用战争就结束了。德国战败后,可变后掠翼等技术便流向美苏等国。
狂风战斗机
在正文开始前,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什么是可变后掠翼技术。可变后掠翼字面解释就是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翼后掠角可以随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的飞机最大的优点在于飞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飞机后掠角来改变飞机的阻力特性、升力,进而是飞机在高速和低速的性能都得到优化。采用了可变后掠翼技术的战斗机不仅可以增强飞机的多功能性、解决不同启动布局设计的矛盾,梅塞施密特,还可以增大航程、缩短滑跑起飞距离并且可以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能和经济效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