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在春秋时期,众多小国相继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这才有了后面的战国七雄。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江国,就是在春秋时期被消灭的。江国为殷商到春秋时期,伯益后人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度意欲江国来说,国名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音。这个诸侯国以“鸿鸟”作为图腾。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史料的记载,江国的始祖为伯益之三子,曾被夏朝第一位君主启册封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因此,对于江国来说,和秦国等嬴姓诸侯国,可谓同宗同源了。到了春秋时期,江国被强大的楚国消灭。
一
江国宾(江国庆)
首先,对于江国这个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始祖江元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伯益的后代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一带)。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始祖秦非子是商朝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而就商朝名将飞廉来说,也是伯益的后人。所以,江国和秦国一样,都是嬴姓诸侯国,也即二者存在同宗同源的关系。当然,秦国地处今甘肃、陕西一带,和江国之间没有接壤,所以这两个诸侯国的交集不是太大。
对此,《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世本》也说:“江、黄皆赢姓国。”
周朝时期,江国的都城位于今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证据是,这里发现了江国故城。江国故城约有900平方公里,距淮河1公里,城池约有2.4平方公里,是一片险拔的高地,古称“凤凰台”,当地人叫它“烽火台”。西北角有座2000平方米的圆锥形土堆,曾是江国君主游乐、纳凉的地方,古称“江亭”。
二
江国建立初期,曾一度繁荣,国力强盛,百姓渔、猎、耕、织,安居乐业。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西周时期,江国不仅地处中原之地,而且周边没有强大的诸侯国。在周王室的威慑之下,楚国等大国更是没有办法染指中原。但是,周幽王被杀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江国等小国的命运也发生改变。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地位和威望的下滑,导致诸侯争霸的局面形成。在此背景下,江国等小国,不仅需要依附于周边的大国,还无法避免最终被消灭的结局。
春秋初期,作为一个相对弱小的诸侯国,江国曾依附于楚国,而就楚成王来说,则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江国的君主。对此,在笔者看来,楚国通过联姻的方式,以此向中原之地施加自己的影响力,比如申国、蔡国等中原地区的诸侯国,也和楚国存在联姻的关系。当然,伴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联姻并不能阻挡楚国吞并这些诸侯国,比如申国、蔡国等诸侯国,最终都被楚国吞并了。
三
等到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时候,江国则选择依附于齐国。齐桓公(?~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春秋》中记载,僖公二年(前658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左传》曰:“服江、黄也”,杜预注:“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侯”。
齐桓公在位时,江国又参加了北方诸侯国针对楚国的阳谷和召陵之会。和黄国一样,江国虽然想要遏制楚国,却不敢和楚国直接相抗衡。所以,江国不敢贸然参与直接伐楚的行动。即便如此,江国已经得罪了决意北上东进的楚国。
公元前624年,“楚师围江”。后来因为晋国出兵救江,楚师暂时撤走。第二年秋天,楚穆王再次出兵,一举灭掉江国。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左传·文公四年》的记载,楚国消灭江国的行为,明显刺痛了同姓秦国,秦穆公为之服哀。
正所谓“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杜预《注》:“降服,素服也、}意思是秦伯公穿朴素的衣服,表示悲哀谦卑,和现在的降半旗意义是一样的。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秦伯)公曰:“同盟灭亡,虽不能救,敢不矜乎!(虽然江国也为嬴姓,但不能相救,实为惭愧,大丢面子。)吾自惧也。对此,在笔者看来,秦穆公在位时,秦国虽然走向了强大,但是,当时的秦国,依然不能和楚国正面相抗衡。况且,江国靠近楚国,而远离秦国,这促使秦穆公自然是爱莫能助了。
四
最后,总的来说,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来,江国又与齐、宋等诸侯国联合,试图抵挡楚国的锋芒。到了鲁文公四年(前623年),楚国国君楚穆王一怒之下灭掉江国,江国君主的后人纷纷逃散,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姓这个姓氏。江国所属人口,史书中未见记载,根据其时代人口密度推断,其人口当在一万人左右。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江姓和春秋时期的江国,自然存在直接的关系。当然,这样的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比较普遍的。比如郑国灭亡后,后人以国号郑作为姓氏。同样的道理,秦国、楚国、齐国、魏国、韩国、赵国、燕国等诸侯国的国号,基本上都成为了比较常见的姓氏。
如今,江姓的人口已330余万,为全国第79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江姓人口由40万增到330多万,增长了9倍多。在全国的分布上,江姓人口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江西、安徽这四个省区,大约占江姓总人口的49%,也即接近一半了,其次分布于福建、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这五省又集中了30%左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