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纪同行的爱国人士范秦武先生
作者:王书田
马励武简介(马励武找女戏子)
范秦武先生,是华县政协二、三届委员。其原名生华,生于1907年6月3日,华县瓜坡镇罗家村人。4岁时过继到东赵乡北沙南村舅父家,易名秦毓镔。1996年范老90寿辰纪念之日,原县政协副主席李端礼曾代表县政协向这一世纪老人赠送了寿匾,并赋诗一首,赞扬了他终生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爱国爱民,为统战竭尽终生的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操。今年之95高寿的范老先生亦然精神矍铄,锲而不舍,研习书艺,乐此不疲。拂去岁月之风尘,勾沉往事之始末,范先生的坎坷经历和人品至今仍熠熠生辉。
范秦武先生
1911年,辛亥革命席卷全国。刚懂事的小毓镔亲眼目睹了家乡发生的革命壮举,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1920年,范秦武考入咸林中学。在那里,他接触了许多革命先躯,受到了新文化思想的熏陶,暗暗立下了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志。高中毕业后,任教于七里寺小学,受地下共产党人的影响,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传播新文化、反封建、反军阀和抵制日货浪潮中去。1926年,他考取了冯玉祥部录事,多次聆听苏联顾问的政治宣讲,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唤起民众,救国救民的志向。
“四?一二”政变后,青年的范秦武深感失望,愤然解甲归里。经地下共产党人张孝直、梁廷举推荐,范秦武进华县教育局工作。期间,他积极组织师生配合渭华起义,开展了轰轰烈烈地“打倒新军阀、铲除地主恶霸”的政治宣传活动。渭华暴动失败后,他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外出藏匿近一个月时间。后来,在挚友和新到青年县长李耀彩(中共地下党)的掩护下,再次回到县教育局,任督学之职,参加了取缔私塾、推行平民教育的进步活动。
柳溪小学何小勇供
1930年,省教育厅动议拟撤消华县咸林中学,他便与县里的有识之士同为“坚持咸中办学”而据理力争、奔走呼号,表现了一个热血青年热爱家乡、热爱教育、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可贵精神。
1935年,范秦武先生应同学马励武之邀,投笔从戎。先后历任国民党第十三军四师十旅上尉书记官,166师少校秘书兼军法官,139师留守处少校主任,第二十九军上校军法处并稽查处处长,陕西商州警备司令部上校秘书兼军法,并临理参谋科,第二十六师上校办公室主任及后方师部少将司令,南京国防部军法局上校法官等职。从1935年到1949年,在长达15年的军旅生涯中,他虽身居要职,却始终保持了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
他同情革命,主张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和平建国,并苦心孤诣,不遗余力地致身于统战事业,做出了许多有利于革命和人民的事情,其爱国主义精神诚为可嘉。他忍辱负重,始终抱着转化马励武的信念,进行了种种策反准备,终因马励武顽固不化和各种原因没有成功,使他深感遗憾和自责。15年也使他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和反动本质,1949年他毅然辞去了军法局职务,放弃了去台湾的安排,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解放后,他以全部热情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紧抓学习,狠抓生产”,工作中任劳任怨,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和工人赞誉。他还利用自己的才华,大力开展歌颂社会主义的宣传活动。
1972年退休后,范秦武先生又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了祖国的统战事业。被华县政协曾补为政协委员并兼任瓜坡镇政协学习组组长。应邀参加了华县《明华州初志》的校注和勘误工作,参与镇政府廉政建设,开展文化建设,移风易俗,树立尊长养老新风,弘扬民间正气,宣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做好台胞工作,鼓励他们捐资助学,为振兴家乡教育,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明《华州志》秦寂供
范秦武先生自幼爱好书法,根基于欧,而遍习柳、颜、赵四体。早于1930年在本地就小有名气,时有“大秦”、“小秦”之说。后又承于右任前辈指点,进研篆隶。退休后,更是“自觉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其惮精竭智,研习书法,孜孜不倦。1996年编印《书稿拾碎及隶篆书法》三本,社评“隶书独特,开出了书艺新花”。他提出了“书法为我用,为我乐,为我寿”的观点,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并荣获众多称号和名誉。95岁的范老先生满面红光,不用人搀,不用拐杖,脚步咚咚着地,参加政协、书法界的各项活动,泼墨挥毫,吟诵诗歌,每逢有大事、佳节,必有新作。可以说他的诗词书艺、人品及情操同出一辙;气度和胸怀,处世与为人及人生价值观共熔一炉。
范秦武《书稿拾碎》及隶、篆书法集
一个与世纪同行的高寿老人,其虽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但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精神却是以一贯之,并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二十世纪的时代风云和震撼人心的历史画卷。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解读范老,对我们不无教益和启发。
二000年十月
图文来源:《忆述——我的历程》
原文作者:王书田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