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总会让人感慨万千。“诸吕之变”和“高平陵之变”,相隔几百年,如同历史再次轮回,事变情节极度吻合。感慨之余,对二次事变作一比对,请君不妨一看。
一、事变梗概
曹子丹佳人也生汝子犊耳(曹子丹是谁)
“诸吕之变”:
西汉初期刘氏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高平陵之变”:
三国曹魏时期,司马懿趁曹爽陪少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师。自此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二、事变主角
“诸吕之变”:
吕禄,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的侄子。吕后执政期间,封吕禄为赵王,拜上将军,统领北军。
“高平陵之变”:
曹爽,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大司马曹真长子。魏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后加侍中,改封武安侯。
三、变前预警
“诸吕之变”:
吕太后在去世前告诫吕禄,在她死后不要去送葬,一定要据兵保卫皇宫,以免被反对吕氏的刘氏宗室及大臣挟持控制。
“高平陵之变”:
大司农桓范认为曹爽兄弟掌握朝政,不宜一齐离开京都,以免一旦有人关闭城门反对他们,他们就不能回到洛阳控制大局。
四、变中欺诓
“诸吕之变”:
吕禄独揽兵权,周勃不能控制禁军。周勃于是挟持吕禄友人郦寄之父,命令郦寄前去游说吕禄交出兵权。答应吕?归还将印后,高枕而王,这是万世之利。
“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怕曹爽绝地反击,于是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兵权,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要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
五、人言弊害
“诸吕之变”:
吕禄姑母吕媭听其交出兵权后,大怒,骂道:“你当将领却放弃军权,吕家现在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于是把珠宝玉器全部扔到地上,说:“也不用替别人守财了!”
“高平陵之变”:
当曹爽解下印绶时,主簿杨综劝道:“您挟持天子手握大权,难道要放弃这些权力而跑到东市去被砍头吗?”桓范也大哭道:“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像猪一样的兄弟!没想到今天受你们的连累要被灭族了!”
六、变中交权
“诸吕之变”:
吕禄完全相信郦寄所说,于是交出兵权,让周勃得以入主北军。
“高平陵之变”:
曹爽认定司马懿不过是欲令其放弃兵权,于是决定放弃抵抗,请求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七、失权被诛
“诸吕之变”:
吕禄交权后,陈平、周勃等大臣联合朱虚侯刘章,带兵扫灭诸吕,吕禄、吕产等吕氏族人全部被杀。吕媭被施以笞刑致死,连同其子樊伉也被诛杀。
“高平陵之变”:
曹爽被免职后,司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不久,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下,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于是曹爽被诛灭三族。
八、读后感言
当时,吕禄和曹爽所处权力中心是一样的,都手握重权而挟持天子,在法理上名正言顺。但在事变中却手足无措六神无主,为保富贵而听人游说,主动放弃兵权而惨遭灭族。如果当时他们知道与其身诛族灭,不如聚合力量反戈一击,挟天子而令诸侯,历史是否会改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