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故事中从不乏各种离奇的故事,甚至可以说对于武侠故事而言“没有意外”那反倒才是“意外”,因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动力往往就是各种意外,但前提是要能够逻辑自洽,若是情节设定过于离谱,读者也不会买账,而金庸笔下的故事中也存在一些表面看起来不太合理的设定。
丁春秋口号(丁春秋和李秋水什么关系)
比如《天龙八部》中那逍遥派掌门无崖子也算得上是书中的绝顶高手了,他不仅有深厚的内力,甚至通晓天下武学,拥有如此神功的他后来又怎会败给自己的徒弟丁春秋,继而沦为废人,只能在密洞之中等死?
一、无崖子,内外兼修的顶尖强者
金庸全书能够做到内外兼修之人其实并不多,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资质就是最大的门槛,可即便天赋强如各位主角,也得要有修炼顶尖内功和外功的条件才能达到内外兼修,比如萧峰就没接触过什么顶尖内功,他的强大皆源于他过硬的外功。
(无崖子剧照)
而无崖子就是同时兼具习武的天赋和修炼顶尖内外功条件的幸运儿。
先看内功,逍遥派的各路武功讲究的就以内力为基础,原著第二回便强调过这一点:“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积蓄内力为第一要义。内力既厚,天下武功无不为我所用,犹之北冥,大舟小舟无不载,大鱼小鱼无不容。是故内力为本,招数为末。以下诸图,务须用心修习。”
一套北冥神功就足以让无崖子得到无穷无尽的内力,段誉和虚竹能够成为顶尖强者,皆是得益于这门神功。
书中虽然没有呈现无崖子早年间闯荡江湖的故事,但既然他学了北冥神功,指不定已经吸走了数十位高手的内力。
(丁春秋剧照)
至于外功,无崖子学的可不仅仅只有逍遥派的各路神功,还有天下各大门派的武学,这一点从琅嬛福地的书架就能看出来,除了降龙二十八掌、易筋经、一阳指、六脉神剑之外,天下武学尽归无崖子所有,而李秋水提到过,她与无崖子的目标是创出一门包罗万有的武功,所以无崖子自然会修炼这些武功。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内外兼修之人,却被自己的徒弟害残了,这合理吗?
二、丁春秋与李秋水
其实金庸老先生也觉得不合理,而“丁春秋单人谋害无崖子”这个设定也只存在于旧版之中,到了新修版中,金庸为了让这段故事更合理一些,便做出了些许改动。
谋害无崖子的人不再是丁春秋一个人,而是他的妻子李秋水加上徒弟丁春秋。
李秋水临死前就对虚竹提及过这段往事:“贤侄,我跟丁春秋有私情,师哥本来不知,是你师伯向你师父去告了密,事情才穿了。我和丁春秋合力,将你师父打下悬崖,当时我实是迫不得已,你师父要致我死命,杀我泄愤,我若不还手,性命不保。可是我并没下绝情毒手呀,他虽命在垂危,我还是拉了丁春秋便走,没要了你师父的命。”
(李秋水剧照)
从李秋水的态度来看,无崖子的实力应该是远胜于她的,否则无崖子也不可能说杀就能杀得了她,即便再加上一个丁春秋,无崖子也该能应付才是,毕竟在有极深内力的前提下,他还通晓天下武学,无论那二人使用任何武功,也应该都会被他看穿才是,不是吗?
不过金庸也借杨过的视角传达过一个观点,那就是武功并非学得越多越好:“他东取一鳞西摘半爪,没一门功夫能练到真正第一流的境界。遇到二流对手之时,施展出来固然是五花八门,叫人眼花缭乱,但遭逢到真正高手,却总是相形见绌。”
当然,杨过所学算不上是“天下各路武学”,你看张无忌的手下范遥就更直观了。
三、范右使,通晓天下武学又如何
范右使在《倚天屠龙记》中应该算准一流高手,书中除了张三丰、张无忌、黄衫女、玄冥二老、三渡之外,范右使应该能在武林中横着走,而他强势的原因就在于他也通晓天下武学。
(范遥剧照)
然而即便如此,范遥仍毫无希望站上武林之巅,你且看原著中他看杨逍出招时是何反应。
原文道:“空智于少林派七十二绝艺得其十一,范遥自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此刻见杨逍神技一至于斯,都不由得暗自叹服。”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且不论范遥是从何窥探了天下各路武学,但至少他是和无崖子一样做到了这一点,可知晓、窥探过天下武学,并不意味着能够驾驭天下武学,更不代表他能够在实战中将各路武学运用出来。
所以通晓天下武学的无崖子会输给丁春秋也不奇怪,首先金庸改书后,他是败给了李秋水加丁春秋的二人组合,其次,他通晓天下武学也不一定能融会贯通,只是理论上的强者,他败得不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