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三河坝分兵(三河坝分兵历史意义)

三河坝分兵(三河坝分兵历史意义)

三河坝分兵(三河坝分兵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摆脱被奴役,被压迫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漫长曲折的过程。在这漫长的革命道路上一大批具有反抗意识的人站出来,不畏艰险,不惧生死。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揭开了笼罩在中国上方的阴暗,为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带来新生。一提到新中国革命人物,人民总是会想起毛泽东,周

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摆脱被奴役,被压迫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漫长曲折的过程。在这漫长的革命道路上一大批具有反抗意识的人站出来,不畏艰险,不惧生死。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揭开了笼罩在中国上方的阴暗,为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带来新生。

一提到新中国革命人物,人民总是会想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等。他们用平凡的身躯为了全中国,全国人民扛起来一片天。他们身上的无私无畏,一直引导中国在全世界不断前进。

三河坝分兵(三河坝分兵历史意义)

三河坝分兵(三河坝分兵历史意义)

一提起他们人民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升起敬佩之情,这仿佛已经是一种本能。而这种本能其实在称呼上体会得淋漓尽致。对于称呼一直有两种,一种是按“职务”,一种则是以“同志”称呼。

而刘少奇曾经说过:我党内部只有三个人可称呼职务,是哪三人?

刘少奇

1959年8月3日,毛主席给刘少奇、彭真、杨尚昆、周总理等人通信,他在信中建议党内人员称呼应该用同志来称呼取代职务。同时毛主席更是对刘少奇赞不绝口:“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他希望以此来激励大家像刘少奇同志学习。刘少奇堪称学习,创新实践的楷模。他无时无刻不在充实学习,进步极快。因此,他曾担任多种重要职务。然而无论职位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他的称呼。与刘少奇共同工作的人称呼他“少奇同志”。

这样更能让人接受,才可以更好地把彼此当成志同道合,努力奋斗的好伙伴。而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主席是只能被仰望,无法拉近彼此距离,并不利于工作的发展。

因此他在会议上特别提出:“同志们,我们同在一个革命队伍里,志同道合地在一起奋斗,最亲切的称呼是什么呢?”当时所有人都迷茫,不知道他说的称呼是指什么。会场一片安静,安静的会场上刘少奇激动地说道:“是同志!”

谈到同志一词,其实最早是出现在春秋时期一本专著《国语·晋语四》,专著中解释同志含义来源为“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即志同道合之意。在刘少奇心里他和其他人一样,大家地位应当平等。

如果在称呼上用职务来区别称呼会拉开相互的距离,因为职务会有高低之分,而刘少奇并不认为自己比他人有和突出,大家同样为人民服务,同样辛苦。而同志一词亲切,且无上下之别以此来告诉他人,大家都一样。

这样更能让人接受,才可以更好地把彼此当成志同道合,努力奋斗的好伙伴。而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主席是只能被仰望,无法拉近彼此距离,并不利于工作的发展。

同志这个称呼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家的早已经深深地习惯同志这个称呼。不管职务多大,都同样用同志称呼,像邓小平就叫做小平同志,刘少奇就是少奇同志。

然而即使在大部分人都称呼同志的情况下,大家的称呼对三个人依旧称呼职务。他们分别是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

对于这三个人之所以称呼职务一方面因为大家习惯这样称呼难以改口;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所有人的表示由衷地敬佩,只好通过职务的称呼传达这种敬佩之情。

刘少奇说过:“在我们党内,只有三个人可以称职务,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朱总司令,因为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没有必要改,对其他人,应该一律互称同志。”

众所周知的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不仅对反围剿做出激烈讨论,更是初步确立毛泽东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地位。且提出毛泽东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此后大家的称呼他为毛主席。

无论是在党中还是军中,毛主席的展现他杰出的领导才能。他领导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领导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败蒋介石。他带领党一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建立新中国。

因而他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无法替代的,而主席一称呼正是表达了人民同志对他的敬佩倾慕。大家无法用毛主席之外的称呼去叫他。

新中国成立之初,犹如新生的襁褓的婴儿,到处是豺狼虎豹环绕。毛主席又做出抗美援朝的重大决定,中军越战越勇,成功地解决美国企图通过朝鲜侵占中国的阴谋。

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多处被日军侵占。日军一路南下先是北平沦陷相继是天津、上海、南京等。正是这种不利的局面,一时间人心惶惶。一种悲观消极“亡国论”的思想悄然而起且快速传播。抗战的力量一再有隐隐被摧毁的趋势。

幸运的是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之后又再次取得台儿庄大捷,一股与“亡国论”对抗的力量迅速升起。

其实当时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中日双方的差距下,中国是处于弱势。当时作为领导人的毛主席决定把从抗战开始的经历与经验教训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除此之外,他还对抗战的前途、抗战方式、抗战策略做出思考,进一步指明了抗战的前进道路与方向。

1936年7月,毛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访谈中明确指出;中日早晚要打一仗,此战是不可避免且持久。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主席又说道:中日之间最后的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

为了更好地编撰《论持久战》,毛主席从1938年5月开始废寝忘食,同时对战争相关的大量中外著作进行查阅。在他的《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我方必然是最后的赢家,胜利只是时间的问题。正是这个理论提出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信心。

的确不出所料,国共团结一心在经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后,中华人民终于站起来。然而对外的大山推翻之后,全国一片欢声笑语,内部问题又随之而来。毛泽东无惧自身安全,毅然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可是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协议,随之而来的是内战的爆发,广大人民再次陷入战乱动荡中。于是毛泽东又领导解放军同蒋介石战斗,经过毛泽东及解放军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地打败蒋介石,从此真正的和平的新中国站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犹如新生的襁褓的婴儿,到处是豺狼虎豹环绕。毛主席又做出抗美援朝的重大决定,中军越战越勇,成功地解决美国企图通过朝鲜侵占中国的阴谋。

因此毛主席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是无法比拟的,大家都亲切称呼他的姓加主席,这不仅仅是称呼的问题,在简单的称呼后面是每一个人对他的尊敬,而同志也是无法叫出口,主席相比同志更是全国人民深深地精神的寄托。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对周恩来称呼是周总理,转到红军时期,大家又称呼他为周副主席。周总理这个称呼是在西北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在会议上讲到成立人民政权时就说道:“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职务是“内阁总理。”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带头喊周恩来为周总理,后面党和国家机关人领导人都称呼他为周总理,其实后面中央发文要求党内相互称呼改为同志时,大家也已经很难再改过来了。因为周总理在党的地位,还有他的为人深受大家的崇敬和爱戴。

因此,除了毛主席,朱老总这些人私下叫他恩来之外,其他人几乎都称呼为总理。毛主席是我们中国成立第一人,而在这漫长的革命生涯之中,周总理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之一,作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他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同样他也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拥护中,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称呼他为总理,后来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全国民族都习惯性的称他为周总理。充分的体现了他是一位令人尊敬,值得拥戴的一个人物。

有时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会称呼他的名字,但是在大部分的公共场合,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为周总理。

1958年,周周恩来去广杭州视察之时,他的随身物品如枕巾,床单,被子等,他都会随身携带。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枕巾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所用的。他的枕巾看上去破旧不堪,已经缝补多次。当时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趁他不在之时,偷偷地换了一条新枕巾。

后来周总理发现后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他还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我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而且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本色。”

后来在邓小平的回忆中,他说道,周总理一天工作时间要超过12小时,有时是16小时以上,他的一生都如此度过。

而在聂荣臻笔下,他谈到周总理是这样说的“50多年来,我耳闻目睹,恩来的革命品德感人至深,他无限忠于革命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总是夜以继日,不顾疲劳,不顾安危,兢兢业业地工作,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周总理为什么有这么拼的精神和毅力?在接见日本朋友的时候,周恩来是这样解释自己对工作的投入程度的:“在漫长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有许多同志都牺牲了,为了把牺牲了的同志的工作承担起来,我们活着的人更要加倍地工作。我每天都以此激励自己。”

朱德,他在军中的地位非常高。1930年八月,他担任了中国红工农红军总司令。之后大家称为他为老总,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年龄稍长,在中国共产党中也属于一个党的领队人物。另外,在军队中,他一直担任的是总司令。

无论是红军八路军还是解放军,他都是在军队中担任的,是最高职责三军统帅。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第一人,朱总师令是一个人厚的长者,他甘居于幕后不张扬,谦逊。他有优秀的作战才能。

朱德

周总理曾说“向导”就是指的是朱总司令。在南昌起义大军一路南下,而朱总司令作为开路先锋。然后进入广东后,他负责作为殿后,砍断敌军的追击。在三河坝分兵,继续南下的主力军,却遭受到了失败。当时朱老总他的部队仅剩2000多人,一路征战大家都倍感疲倦。

猝不及防又得到了主力军战败的消息,这就导致了军队的军心斗志迅速丧失。无论是师级还是团部干部,众人对革命的前途再次产生质疑,自信心大幅度下降,大部分脱离部队的想法。这种情况下,朱总司令仍旧坚定信念,他始终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

他一直在激励大家坚持到底,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放弃。从刚开始的2000多人,最后仅剩800多人。一路上在朱总司令的劝说下,大家将信将疑一路前行,然而总有人悄然离去。

然而,这800多人又再一次面临了分崩瓦解的状态,朱总司令看到一个土台子,他站上台子上发表了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演讲。

朱老总说,“俄国1905年失败了,但1917年就迎来了胜利,现在的我们就是1905年的俄国,属于我们的1917一定会到来。”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朱老总的军事上的能力在红军早期的时候早有体现。当时朱老总去到井冈山,大家都热烈地欢呼说到:“来了个会打仗的”。而一直在军队中受到广泛使用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朱老总首先总结出来,并得到推广。

在粟裕的回忆录里就曾提到朱总司令当初上井冈山后,这个十六字方针。正是16方针的推广,使得全军在后面的几次战役中连连获胜。是井冈山的军民就流传出“井冈山来了个会打仗的军长,用的十六字诀,肯定能够打胜仗”。

后面的会议中正式指出这个十六字方针,却说的是毛委员说的。当时跟随朱总司令一起的部队人员就问到这个战略,我们在湘潭暴走时提出的,为什么现在说是毛委员说的呢?对此,朱德他只是一笑而过,他说只要打胜仗,其实谁说的都一样。

史沫特莱所写的朱德传记《大路》中阐述了朱德的军事才能。朱总司令与毛泽东两人相辅相成,正是“朱毛”他两人合作。这给毛泽东深入接触到军事活动的机遇,更是在后面极大的发掘他潜在的军事天赋。

肖克将军在回忆井冈山斗争时也说,朱德具有极高的威信全军对他都极为崇拜。可以说他具有种“很高的威信”和“带点神秘式的信仰”,这一切印证着总司令的在军中无法比拟的地位。

八一南昌起义,对朱总司令来说他威望和地位的起点。部队对他的认识这不是一个简短的过程。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沉着镇定地说: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其实队伍中没有多少人知道关于1905年的俄国革命,但是丝毫不影响。因为从朱德那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话语中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他那种无法抑制的战斗激情,胜利的自信。正是他的激情澎湃的演讲,就像星星之火一般迅速传播,感染力之大。

西方的领导科学家在阐述领导力形成的三大因素上指出,第一恐惧,第二,利益第三是信仰。恐惧迫使人们服从利益的话,利益引导人们服从信仰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服从。朱德他刚开始进入军队中,地位并不重要,并没有人听从指挥。

正是在那个时候,关键时刻面对即将分崩离析的队伍,他竖起了高山一样的信仰与信仰来阐述利益,通过信仰利益祛除众人的恐惧,这是他的领导力和领导威望的具体的体现,在巨大的危机风暴中诞生。

陈毅,后来他阐述了朱德所说的两条政治纲领,一个是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第二个是革命,必须自愿,这两个纲领作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宣传工具的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认为主要在抓建设,所以开始有了我们的政治制度等,相应就有多种职位。但对称呼这个问题,毛主席认为应该仍保持共同的信念,称呼同志才能代表全党全军上下共同的思想。

于是他在给周总理和刘少奇同志写封信的时候就提到了上面说的称呼问题。并说道希望在党内对于相互的称呼,不要用职务,而是用同志来称呼。

后面,大家也相互以同志的称呼并形成习惯。称呼这问题可大可小,以职务为称呼,有可能会导致攀比而已。以同志来称呼的话,可以拉近党内人员的距离感。所以刘少奇说,除了这三个人,其他全部要改为同志。

[1]杜立芳.刘少奇研究史[D].扬州大学,2018.

[2]李林.毛泽东主席逝世国际反响研究[D].湘潭大学,2020.

[3]敬爱的周总理的光辉一生[J].四平师院,1977(03):26-29.

[4]邹琪.朱德研究史[D].扬州大学,2018.

上一篇: 宋亚轩出生地(宋亚轩出生于哪儿)
下一篇: 樊夫人(樊夫人是谁的老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