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翻译)

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翻译)

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翻译)2013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咸阳发现了一座唐朝时期的墓,经过仔细判断确认该墓葬的主人正式唐代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儿的墓。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翻译)作为一代权臣,当朝宰相,其墓葬规模极其宏大,并

2013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咸阳发现了一座唐朝时期的墓,经过仔细判断确认该墓葬的主人正式唐代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儿的墓。

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翻译)

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翻译)

作为一代权臣,当朝宰相,其墓葬规模极其宏大,并且还在其中发现了仅次于天子墓葬的五个天井,但可惜的是,该墓的墓室遭到严重破坏,好似人为报复一般。

而在墓中出土的墓志,经过近年来的分析考究,终于在今年年初公之于世,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唐玄宗的认知,让这位曾创造“开元盛世”的帝王人生中,多了一段阴霾。

而对于墓志铭中关于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佚事,也记载颇多,刷新了人们对于这两位君臣的认知,作为一代女相上官婉儿是如何身居高位又做过什么引得自己万劫不复的呢?也许答案就在那九百余字的墓志铭中……

墓碑信息

首先是墓志的开头,写有“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九个字,证明这座墓的主人正是《新唐书》中字婉儿的上官昭容。墓志的正式称呼是“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阐明了上官婉儿生前在后宫中的官职——婕妤。

可“婕妤”和“昭容”又都是后宫中的官位,上官婉儿墓志之所以出现两种官位,正是因为其生前自行去掉了级别更高的“昭容”封号。所以,直到她被杀害时所任的官位依旧是“婕妤”,直到次年唐玄宗才恢复了其“昭容”的称号。

墓志铭的篆刻时间是唐睿宗景云元年,这一年也是这位女宰相死于政变的一年。而唐睿宗给予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上足足篆刻了982个字,对于古代女性来说,将近一千字的墓志铭是极为罕见的,也看得出其生前地位之高,影响之深。

上官婉儿的埋葬地,乃是当时的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是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京师长安附近重要的墓葬区。武则天、太平公主等皇族都将自己的亲人埋葬于此,算是大唐王朝的贵族陵园了。

曲折人生

唐高宗麟德元年,上官婉儿出生,他的祖父乃是当朝宰相上官仪。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也许上官婉儿将在家族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

但世事无常,就在婉儿出生不久后,祖父上官仪就在唐高宗的指示下写下了废黜武则天皇后位的诏书。武则天得知后,唐高宗便将所有罪责推在上官仪一人身上,导致这位宰相以“谋反罪”被冤杀。

上官婉儿也因为家族受到牵连,年纪轻轻就被送到宫女居住的地方——掖庭,就这样,一位贵族千金成为了形同奴隶的宫女。

公元677年,上官婉儿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机,武则天召见了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少女,被她的才华和气质所震撼。

于是免除了其宫女的身份,并帮助她获得了才人的身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武则天是借此机会扶植自己的势力。

即使武则天是自己家族不共戴天的仇人,但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上官婉儿也只能死心塌地为武后效力。武则天当权的三十年时间里,上官婉儿一直扮演着贴身秘书的角色,直至公元705年,神龙之变爆发。

神龙之变后,一代女皇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复辟,因为祖父曾任李显官邸的下属,自己又与韦皇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因此被唐中宗封为昭容。

中宗时期,婉儿时常参政议政,并拥有自己的田亩私宅,俨然成为了朝廷的女宰相。不过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随着韦皇后的私欲膨胀,上官婉儿为求自保与其划清界限。

公元710年,唐中宗暴毙,韦皇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称制,但被临淄王李隆基先发制人发动唐朝历史上第二次“玄武门之变”,上官婉儿不幸死于李隆基刀下。

得知消息的太平公主极为悲伤,将她安葬在雍州咸阳县。而李隆基也隐约觉察到姑姑太平公主也即将重蹈覆辙,于两年后发动先天政变将太平公主一并诛杀。

墓志所云

先天政变后,李旦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李隆基,李隆基登基后便着手将上官婉儿定为太平公主乱党,并将其陵墓大肆破坏,其棺椁、随葬品都被洗劫一空,仅剩下空荡荡的墓室和墓道。

如今我们再来解读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开篇的第一段讲述了一个“光”与“气”的玄妙道理,之所以这样写,很可能在阐明上官婉儿的一生没有掌握“光”的玄妙和“气”精髓,所以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第二段则是用大篇幅介绍了上官婉儿的家庭,从她的曾祖到父亲,依次记载了他们的功绩。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记录,是因为当时篆刻时正值唐睿宗复辟时期,太平公主尚在人世,对上官婉儿和其家庭的评价大多还趋于正面。

墓志铭的第三段,记载了上官婉儿的生平事迹,将她一生的功绩都篆刻在石碑之上,篇幅远远超过的她的父亲和祖父,其实在我们后世的角度来看,上官婉儿的名气早已大过她的父辈和祖辈。

对上官婉儿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应卒逾于星火”,说她即使是在星光转瞬即逝的那一刻,也能够应对紧急情况。这一评价在古代是很少用在女子身上的,足以见其能力的卓越超群。

而通篇来看,墓志铭似乎有意地跳过了武则天时期的历史,这是因为篆刻时期已是唐睿宗后期,当时政坛普遍对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历史予以否认,无论是大是大非还是细枝末节都通过回避来削弱武则天时期的影响力。

对于上官婉儿在韦后之乱中的正确站队,墓志铭也给予了正面的评价,但在睿宗时期墓志铭却用多数笔墨描写唐玄宗李隆基的功绩,将他的所有行为都阐述为“拯救唐王朝”。

墓志铭将上官婉儿的死归结于政变的“乱军”,但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明确写明上官婉儿是被唐玄宗“斩于旗下”的,因此这也可以理解为唐玄宗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而在墓志铭进行的稍加“修改”。

由此可见,上官婉儿在“唐隆政变”中,扮演的就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争的政治牺牲品。

作为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上官婉儿的出现无疑给蓬勃向上的唐王朝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可惜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哪怕是做到“宰相”位置上的她也逃不过政治斗争的漩涡,一生才华谋略终成为别人攀登权力山峰的垫脚石。

哪怕是为她撰写墓志的太平公主也难逃一死。这是她一个人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无数身处权力漩涡中的女性悲惨的写照

上一篇: 冯顺弟简历(冯顺弟的故事)
下一篇: 海伦娜伯翰卡特(海伦娜伯翰卡特辱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