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郑洞国投降了嘛(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

郑洞国投降了嘛(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

郑洞国投降了嘛(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虽是位国民党起义将领,但对于自己的老上司蒋介石,却也一直有一颗忠心,为此,在平日的工作期间,郑洞国总感到有些焦虑和苦闷。然而,当他真正接触到我国领导人毛主席后,这种情况却产生了变化。1954年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毛主席请柬,上面显示,主席准备在家中设宴款待他。接到请柬后,郑洞国既高兴又紧张,此前的经验告诉他:能够受到领导人的召见,说明中央重视他,但领导人

郑洞国虽是位国民党起义将领,但对于自己的老上司蒋介石,却也一直有一颗忠心,为此,在平日的工作期间,郑洞国总感到有些焦虑和苦闷。然而,当他真正接触到我国领导人毛主席后,这种情况却产生了变化。

1954年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毛主席请柬,上面显示,主席准备在家中设宴款待他。

接到请柬后,郑洞国既高兴又紧张,此前的经验告诉他:能够受到领导人的召见,说明中央重视他,但领导人却又不一定好相处,一个弄不好,很可能就会被打入“冷宫”。想到此处,他不免有些战战兢兢。

郑洞国投降了嘛(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

郑洞国投降了嘛(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

当时的情况比他预计的要好上许多,他刚一进屋,毛主席便立刻从沙发上起身,迎在门前,亲切地说道:“郑洞国,你名字很响亮啊!”

贺龙和叶剑英两位同志也跟在主席身边友好作陪,听到这话,纷纷大笑起来,这让郑洞国放下了些许防备。

众人落座后,毛主席询问郑洞国:“你吸烟吗?”

郑洞国如实回复:“吸。”

毛主席的烟就放在旁边的茶几上,郑洞国顺手拿了一根烟,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又从沙发上站起身,手拿火柴亲自为他点烟。

图|郑洞国(画像)

从毛主席娴熟的手法中,郑洞国可以明显看出,这绝对不是这位共产党领导人第一次干这种事了,正因为如此,才更让人惊讶。他不由想到自己之前的领导人蒋介石,他从不敢想象蒋介石会为谁点烟,这么多年来,他在蒋介石面前总是毕恭毕敬的,不敢有一丝马虎,但即便如此,蒋介石对他的态度还是不太好。这一刻,他感受到了蒋介石和毛主席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之前的坚持是否是正确的。

郑洞国出生于1903年,是湖南省石门县南岳乡人。

1919年,成绩优异的郑洞国被石门中学录取,有了接触新兴思想的机会。于是,当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正在高校就读的郑洞国毫不犹豫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游行。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团保家卫国的火焰在郑洞国心中熊熊燃烧,自那之后,他立志弃笔从戎,以武救国。

1924年1月,正在湖南商业专业学校深造的他接到一个好消息——黄埔军校已经正式成立,并且公开招生。郑洞国明白,这是一次能让他快速进入军事圈的好机会,于是他欣然前往。

临行前,他本打算叫上自己的好朋友王尔琢一同南下,路上也能有个照应,不料,他却发现王尔琢和另一好友已经率先南下了,他只好独自想办法再筹集一些路费,继续南下。

遗憾的是,他这一路上磕磕绊绊,实在耗费了太多时间,等他终于到达广州找到王尔琢后,报考时间早已结束,郑洞国为此心灰意冷,却也毫无办法。

好在他身边还有许多乐于帮助他的好友,眼见他如此灰心丧气,好友们开始给他出主意,最后,郑洞国有位名叫黄鳌的老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由于担心自己考不上,黄鳌前后在黄埔军校报了两次名,没想到第一次就考中了,如此一来,他的另一个名额也就空了出来,黄鳌提议让郑洞国冒充自己,前去考试。

图|黄鳌(画像)

依照郑洞国的本领,想要通过黄埔军校的考核十分简单,只是在入学后,一向老实本分的他却每日每夜都在遭受良心的谴责,更关键的是,不知基于何种原因,他和黄鳌被分在同一个队里,长官每次点名,他都得和黄鳌一起喊“到”。

时间久了,郑洞国再也无法忍受这份煎熬,于是向黄埔军校的教官们交代了实情。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长官们听完这件事后,并没有处罚他们,只是让他将名字改过来。

郑洞国在黄埔军校就读期间,正值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共产党人在军校中随处可见。由于之前的“举报”事件,共产党人认为他比较忠厚善良,也很乐意和他交往,这也造成了一种情况,在两党关系破裂后,蒋介石一度认为他就是共产党派过去的卧底,不肯轻易重用他。

郑洞国本人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解释,也就这样一直被他怀疑着,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30年,才有所改变。

1930年,阎锡山、李宗仁以及冯玉祥试图占据更多主权,于是对蒋介石发起攻击。在一次战役中,冯玉祥部趁夜袭击了蒋介石,国军来不及反应,瞬间全线崩溃。正当这时,时任国军团长的郑洞国站了出来,冒死守住了重要阵地,令国军转危为安。这场战役充分展示了郑洞国强大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对蒋介石的忠心,蒋介石因此对他有了些许信任,开始愿意任用他。

1933年初,日本鬼子在占据东北三省后,自信心爆棚,又集结部队,准备向华北、长城各关口发起进攻。国难当前,在国内人民的舆论讨伐下,蒋介石不得不暂时放下对共产党人的偏见,调第2、第25、第83师组成第17军,稳定华北局势。

身为2师4旅旅长的郑洞国接到任务,带兵驻守长城一线,利用落后于敌人数倍的兵器,与日军血战。

军队休整期间,4旅战士偶然得知83师阵地即将被敌人击溃,该师师长刘戡(kān)自戕(qiāng)未遂的消息,于是他们紧急调整战略计划,连夜赶回前线。

图|刘戡

4旅战士赶到前线时,阵地上早已尸横遍野,身穿黄衣的日本鬼子也已经快要冲破防线,形势岌岌可危。

在这危急关头,郑洞国再次挺身而出,他脱下军装,手举机枪,亲自带兵冲锋,四旅战士因此深受鼓舞,跟随他一同击杀日军。他们勇猛无畏的气势,令日本鬼子为之颤抖,最后,他们等到了后续部队的增援。

1942年春节过后,蒋介石发出指令,要求郑洞国自前线回到重庆,出任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与盟友一同抗击日寇。

1944年5月,盟友出动突击部队,对密支那机场发起进攻。但在敌人的奋力抵抗下,一直不能得偿所愿。就在战局僵持不下之际,郑洞国担负起指挥重任。他亲临战场,认真调查、分析守军的各个特征,见敌军依托工事,打不了就往后躲,不利攻克,于是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掘壕推进,分段冲锋,逐个消灭。

同年7月7日,郑洞国命令中国部队在战机的掩护下,对敌方发起攻击,派出大炮连番上阵,对敌方实施地毯式轰炸。敌人通讯设备全部失灵,再也无法准确传出指令。8月3日,中国部队集结,对敌发起总攻,致使日寇全线崩溃,战损人员多达3000多名,密支那城司令官切腹自尽。

这场战役,击溃了日本鬼子在缅北最后的战略要点,日方在缅北的防御体系也就此被瓦解,大大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1945年,日本鬼子宣布投降,郑洞国率部回归,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

从上述事迹,我们不难看出,郑洞国是有一番真本领的,而且对国民政府足够忠诚。

那么,这么一位将士,是怎么成为起义将领的呢?

图|郑洞国

1948年新年伊始,国民党部队在人民解放军的奋力打击下,在东北战场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龟缩在长春、沈阳等几个大城市中,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这种局势下,蒋介石仍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中不愿醒来,眼见危险慢慢靠近,他非但没有暂避锋芒,反而派出大部队,企图从军事战斗力方面压过我方。正当这时,让谁担任主要指挥官,便是他需要做出的重要决策。

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让郑洞国接管此番大任,随后,他致电卫立煌,要他找郑洞国共商“大事”。

他们不知道的是,郑洞国此时已经看清形势,对东北战局彻底死心,他只想趁解放军还未包围长春之前一走了之。正巧他的胃病复发,这本是一个小病,但他却打算装成大病来养。为达目的,郑洞国特意请示总部,说自己想去北平疗伤。

一切准备就绪,郑洞国正要启程,秘书就给他送来了卫立煌的加急电报,在电报中,卫立煌要求他兼任长春防守司令官。郑洞国被这突如其来的指令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也实在不想接受驻守长春这个烂摊子,于是决定不理会卫立煌的命令,照原计划到北平去。

遗憾的是,卫立煌并没有因此放过他,得知郑洞国已经踏上行程后,卫立煌立即跟踪追击,在沈阳追上了郑洞国,两人当场吵得面红耳赤。最后,迫于军人使命,郑洞国不得不接受上级指示,前往长春驻守。

事情的后续和郑洞国之前猜想的差不多,还没等他在长春安稳几天,人民解放军对长春形成了包围之势。

为了全面战胜敌人,解放军先派出大炮,对长春周边地区进行轰炸,切断敌军逃跑路线,这样一来,郑洞国部只能被打得步步后退,防区面积越缩越小。

图|国民党军队

紧接着,解放军又对长春进行封锁,切断敌方粮食供应。长此以往,被围困的国民党士兵便闹起了饥荒,在饥饿困苦的环境下,渐渐失去了战斗的决心。

等这些计划统统生效后,解放军便开始对敌人实施军事打击。先派出精锐部队,对防守力度薄弱的地区进行冲击,还没动用什么真本事,竟然就把敌军的王牌军队打得屁滚尿流。

郑洞国带队驻守到3月下旬,全城的军粮便只剩下150万公斤,也就是说,只够两个军的10万人吃一个月,如果这些粮食吃完,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更令他绝望的是,人民解放军接到消息,开始攻击长春机场,如此一来,长春守军的最后一条粮食通道也被断绝了。

这下子,所有国军都明白了己方境遇,为保证自己未来的生活品质,将士们开始不顾军令,肆意哄抢民粮,同时,还有人开始投机倒把,将粮食的价格抬上天价,即便郑洞国如何阻止,也于事无补。

这年10月,长春守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粮食断绝,士兵们个个身体浮肿,四肢无力,连走路都变得极其困难,整个长春城一片死寂,再无一丝生气。

10月3日,蒋介石终于从白日梦中清醒,命令长春守军往外突围,可突围又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呢?经过讨论,郑洞国和将领们发现,依照国军目前的状态来看,根本无法冲出解放军设置的防线,一旦强硬突破,很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不突围又能怎么做呢?死守,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众人悲哀地得出结论:想要保住部下,只有起义这一条道路能行得通。

10月15日,蒋介石亲自给郑洞国等人下达命令:

郑长官,曾泽生、李鸿长官:

目前,共军主力正猛攻锦州,东北局势十分不利。长春空投物资亦无法维持,全城已呈现饿殍状态,亦无转进机会。望吾弟接信后迅速率部,经四平街以东地区向东南方向转进。行动之日先行电告,将派空军掩护。沈阳方面已派青年军207师部队在路上接应。中正手启。

图|蒋介石

面对蒋介石的命令,郑洞国心烦不已,强行突围行不通,但不突围又会违抗上级指示,惹蒋介石生气。最后,郑洞国横下心来,既然突围不行,不突围也不行,那还不如就听从上级的指示,这样,即便意外来临,也算是为党国献身了。

这样想着,郑洞国终于下定决心,要依照上级的指令来办。

准备行动之前,郑洞国召开了在长春地区的最后一个军事会议。会上,郑洞国严肃地宣读了国军高级将领下达的指令,又问大家有什么意见。

六十军军长曾泽生沉声道:“我军是没有什么希望突围的,他们的士气实在太过低迷。”

郑洞国没有为此生气,只是一直在寻找新七军军长李鸿,希望他能站出来发表意见。正当他为自己找不到踪影感到疑惑时,该军副军长回复道:“李军长近来病重,让我全权代他发表意见。我们的情况和六十军的差不多,这你也是知道的,但只要你做出指示,我们必定服从。”虽是这么说着,他的神情却极其消极。

郑洞国听了这话,过来好一会儿才表态:“好了,别说了,既然上级下令了,我们遵从就是了。”

紧接着,他下达了最后的指令:“行动安排在今天,傍晚时分,我们将带领全军突围,等我们离开长春后,沈阳方面将派战机前来轰炸,因此,请诸位确定全军都进行了转移。”

时辰将至,全体将士已经集合完毕,却迟迟不见六十军的身影,郑洞国有些诧异:六十军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一直没有来?

就在这时,旁边的电话响了,郑洞国赶忙去接,只听到一个男声着急地大喊:“郑长官,大事不妙,六十军全体都投敌了!”

郑洞国神色平静,仿佛没事人一般,淡淡地说道:“让曾军长来接电话。”没过多久,电话再次接通,对面传来曾的说话声:“长官,我是泽生,如今我已经带领将士们起义了,往外突围没有任何希望,蒋介石不顾我们几万战士的安危,但我们不能不顾,如果长官想要对我们出手,我们也只能得罪了。希望长官想清楚,和我们一同起义。”郑洞国明白对方的心意已决,默默放下了电话。

就在他以为六十军只是一场意外时,部下来报,新七军也没有继续行动,随后,解放军轻松地攻进了城。郑洞国终于明白,除了自己以外,其余人早已做好起义的准备。

当天23点左右,郑洞国低垂着头走进电报室,给国民政府发去最后一封急电:

“……职率本部副参谋长及司令部与特务团全体官兵及省政府副秘书长共约千人,固守央行……外围守兵,均已壮烈成仁……曾部突变,李部覆没,大局已无法挽回……职当凛遵训诲,克尽军人天职,不辱钧命……”

郑洞国早已下定决心,等解放军真正攻克长春后,他便“舍生取义”,在他卧房的枕头下,已经备好了上过膛的手枪。

一段时间后,外面传来激烈的炮火声,郑洞国明白,解放军已经对长春发起总攻了,同时,自己“舍身”的时间也到了。他弹了弹身上不存在的灰尘,慢慢走到床前,将手伸进枕头下,下一秒,他愣住了,里面的枪,没了!

图|郑洞国

正在这时,外面闯进一群国军,好几位甚至还哭着抱住郑洞国的大腿,对他说道:“长官,你可千万不能想不开呀!我们兄弟们还得仰仗您生存呢!”

郑洞国的好友,一名常年采访他的战地记者也走进屋,对他说道:“您的恩师给您传来一封手令,如今就放在军部办公室。”

郑洞国发问:“哪位,我的恩师?”

记者点头应答:“是的,您之前在黄埔的老师周恩来。”

郑洞国再次问道:“他给我写了什么?”

“希望您能遵照进入黄埔军校的初心,如一转念,即当以起义相待。”

与此同时,一位国军将领跑过来,同他说道:“长官,起义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您赶紧去主持大局吧!”

就这样,郑洞国被手下簇拥着,来到指挥部大厅,他远远一看,发现里面已经站满了共产党人,事到如今,他也只好认命。

不久后,长春城内再次响起猛烈的枪声,这是郑洞国的属下与共产党商量好的,为了体现长春守军“顽强的抗争精神”,特意朝天射击,这一阵射击声,也宣告着双方已经达成合作,长春市得以和平解放。

这天晚上,共产党两位萧姓将领邀请郑洞国参加晚宴,宴会期间,两人不断为郑洞国倒酒、夹菜。面对他们的热情,郑洞国却宛若局外人,不愿过多交流。直到酒过三巡,这位将领向共产党人表示:“我为国民党工作二十几年,如今败了,任君发落;至于我的部下们,要是他们想回家,希望将他们放回去。”随后,他又提出希望不要广播、登报,同时不参与任何宴会,回归普通老百姓身份的想法。

我方很重视他的才华,于是婉拒了这个提议,并给他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如果目前还不能接受身份上的转变,不如到哈尔滨去休息一阵,瞧一瞧如今的新天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郑洞国同意了这个方案,他也想看看共产党治理的国土是怎样的,他想要解开自己的疑问:为何共产党能夺得民心,而国民党不能呢?抱着这样的想法,郑洞国等人第二天便去到了哈尔滨。

图|哈尔滨老照片

1950年8月,因胃病复发,郑洞国回到上海医治,自北京转战时,两位萧姓将领再次请他吃饭,希望他能为共产党效力,早日解放台湾。虽然经过两年的学习,郑洞国的思想已经转变了许多,不再只想着为蒋介石献忠心,但要他和曾经的同事争锋相对,他还是做不到。

几天后,周总理邀郑洞国到自己家吃饭,席间,问起郑洞国未来的计划,郑洞国回复:“我没有别的才能,如今年岁已大,决定回乡下种田。”

周总理当时还宴请了另一位黄埔军校的学生,他听到郑洞国说出这话,搞怪地说道:“好啊,你竟然敢在老师面前说自己老。”说完这话,众人哄堂大笑。

周总理微笑着说道:“洞国呀,你如今五十岁不到,还有大把时光可以为人民服务。目前国家还在建设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

周总理的态度深深打动了郑洞国的心,他沉思片刻,决定等伤养好了之后,一切都听从总理的指示来办。

1952年,郑洞国接到周总理指示,前往水利部工作,开始为建设新中国作贡献。由于工作出色,1954年9月,还被中央推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当上委员之后,没过多久,郑洞国便接到毛主席的请柬,主席希望请他到家中吃饭。

在主席家中,郑洞国深刻感受到了党中央领导人对自己的善意,同时,毛主席亲自为他点烟的动作,也让他看出了国共两方领导人的不同之处。和毛主席的交谈后,郑洞国也终于明白了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他钦佩主席的才华与为人,自那之后,他开始真正改变自己的立场,一心为我党服务。

图|伟大领袖毛主席

1991年凌晨,这位伟大的起义将领离开了人世,在临死之前,他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动情写道:

“毛主席——共产党的一把手、国家元首、人民拥戴的领袖居然为我点烟,这不能不使我感到共产党领导人不是官,而是朴实的人民公仆,既平凡又伟大。”

上一篇: 王尽美简介
下一篇: 行将就木的意思解释(行将就木的意思和造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