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明史专家,他在1943年,曾以《由僧钵到皇权》为书名,写过明太祖朱元璋的事,后来又于1948年,在原稿的基础上,写成了《朱元璋传》一书,并送呈毛主席观看。
明武宗朱厚照简介(明武宗朱厚照是昏君吗)
毛主席对于吴晗先生的这本书,有很多积极的评价,但也有一些建议,其中一条是:毛主席认为当时的农民军重要倡导者彭和尚,不应该是吴晗先生所说的“功成身退”,他认为这里面应该有一些隐情。
吴晗先生深入查找资料之后,果然发现彭和尚其实是被元军杀害,于是对毛主席的其他建议也都做了认真回应。
对于明武宗朱厚照,在前文《明武宗朱厚照:为什么我31岁会死在豹房?答:慈父慈母多败儿》中,咱们已经聊过了他的那些荒唐事,熟悉他的人应该也知道,朱厚照因为在生活作风上“比较放得开”,而且异常的“贪玩”,所以在《明史》中的形象相对较差。
但是毛主席却曾说:
这个评价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对朱厚照来说,已经算是非常正面的好评价了,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如此评价朱厚照呢,朱厚照在史书中又为什么那么“差”呢?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历史,虽然说是由史官所写,但难免会被给他们饭吃,且还有一百种方法“影响”他们的皇帝所影响,所以尽信史书,不如不看,但史书中的有些东西却非常值得挖掘。
我们在前文中说过,朱厚照当皇帝之后,之所以能那么“洒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家中“独子”,母亲又是父亲唯一的女人,所以他从小就没什么竞争的压力。不过玩耍了一生的朱厚照,在自己英年早逝时,却没能留下子嗣。
朱厚照去世以后,一直在后宫“无为而治”了十几年的张太后终于着急起来,儿子的皇位传给谁好呢?
从表面上看最合适的人选是兴王朱厚熜,因为从“兄终弟及”的角度来讲,朱厚熜论资排辈是能排得上,更重要的是,朱厚熜的亲爹已经去世了,而且当时的朱厚熜还不过是15岁的妙龄。
于是这么一个拿过来就能用,应该比较好摆布,也方便追认张太后的丈夫为父亲的人,就被张太后和杨廷和联手圈定了。
但是,已经年纪不小的张太后和杨廷和,并不了解新生代年轻人的想法,而且这个主子还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们中间各种的“斗法”,咱们专门写朱厚熜的时候再说,就说这三人最终的结局,张太后最后没有赢得朱厚熜的礼遇,最终郁郁而亡,杨廷和被削职后赶回家,最终郁郁而亡,而朱厚熜,史称嘉靖皇帝,他的事迹...不知道的咱们以后会细聊。
在嘉靖皇帝刚进京城时,他虽然难缠,但身在矮檐下,难免会低头,而在他熟悉了战场之后,所有人都是他的傀儡。那么一直被压制的嘉靖皇帝,用什么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正确,方式很多,给“前任”抹点黑是其中之一,毕竟只有你不仁,我才方便不义,你要是个好人,那么我算怎么回事。
由此可见,我们是绝对有理由相信,朱厚照的相关历史,应该是经过修饰的,那么真实的朱厚照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
朱厚照继位时,和未来的嘉靖皇帝一样,也是一个大家眼中比较容易摆布的15岁少年。当时他最为倚重的,是号称“八虎”的八个太监。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如果先皇去世的早,继位的小皇帝都会对太监有莫名的好感。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太监无论怎么乱来,原则上他们都只会“狐假虎威”,而不会“鸠占鹊巢”,所以在小皇帝认为大家都不太可信的时候,太监团体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八虎”中,又以一个叫刘瑾的最厉害,刘瑾不光脑袋瓜聪明,还非常有野心,他一度把朱祁镇在位期间,最有权力的太监头子王振当作自己的偶像,他后来也几乎得到了王振当年能获得过的权柄,但就在他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时,朱厚照把他给弄死了。
单从此处我们就能推断出,朱厚照绝对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难怪他爹当年说他聪慧,真是知子莫如父。
朱祁镇当年在王振的蛊惑下,曾御驾亲征瓦刺,结果只成就了“土木堡之耻”,随后的70多年间,大明上下,无人敢再提让皇帝御驾亲征,但是“顽劣”的朱厚照却不信邪,人家不光御驾亲征,还亲自拿斩杀了一个敌人,从此以后,蒙古人消停了好几年。
但史书中对于这场应州大捷却点到为止,好像是朱厚照不是为了江山社稷挺身而出,而是他脑子有问题跑出去疯玩,所以蒙古人才被他吓得的不敢南侵的。但是看完了嘉靖的继位过程之后,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一段为什么要这么写,如果不这么写,那么朱厚照的人设就会出现“纰漏”。
除了这些大事之外,我们还能从一些小事上看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公元1506年,朱厚照减了苏杭织造的岁币,禁止吏民在生活上奢靡,因陕西有灾,就免了当地的税粮;
公元1508年,南京、凤阳等地有灾情,朱厚照安排赈灾;
公元1511年,朱厚照对发生了贼寇的地方免税一年;
公元1519年,朱厚照安排赈济灾民,并对相关地方免税五年;
......
这是一个只知道混迹于女人堆里的皇帝应该干的事?
由此可见,朱厚照可能确实不是一个十分好的皇帝,但也一定不会像史书中那么不堪。
吴晗先生作为明史专家,尚在有些问题上需要毛主席的提醒,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老人家的话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