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冯·格莱姆,1945年4月25日获晋为空军元帅,战时历任空军东部军区指挥官、第6航空队指挥官、空军总司令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中尉,是第34战斗机中队(Jagdstaffel34)的一名飞行员,整个战争期间共击落28架敌机。
费迪南德·舍尔纳,1945年4月5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陆军总司令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中尉,是巴伐利亚皇家步兵团(RoyalBavarianInfantryLifeguardsRegiment)的一名连长。
瓦尔特·莫德尔,1944年3月1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B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36预备师(36thReserveDivision)的一名参谋军官。
布施元帅(布施元帅军事能力)
莫德尔因为在一战期间的不俗表现引起“国防军之父”“塞克特注意,进而成为战后所保留的4000名军官之一。
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1943年2月16日获晋为空军元帅,战时历任第8航空军指挥官、第4航空队指挥官、第2航空队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少尉,是第11战斗机中队(Jagdstaffel11)的一名飞行员,整个战争期间共击落8架敌机。
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1943年2月1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2集团军指挥官、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F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巴伐利亚皇家第5师(5thRoyalBavarianDivision)的一名参谋军官。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943年2月1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克莱斯特装甲集群指挥官、第1装甲集团军指挥官、A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近卫骑兵师(GuardsCavalryDivision)的一名参谋军官。
克莱斯特在一战时参加了坦能堡、兰斯、香比尼与默兹河等诸多战事,并且与兴登堡有着深厚的私交。
恩斯特·布施,1943年2月1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16集团军指挥官、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H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56步兵团(56thInfantryRegiment)的一名营长。
卡尔·邓尼茨,1943年1月30日获晋为海军元帅,战时历任海军潜艇部队指挥官、海军总司令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中尉,是UC-25号和UB-68号潜艇的艇长。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1943年1月31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10集团军参谋长、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第6集团军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111步兵团(111thInfantryRegiment)的一名营长。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942年7月1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11集团军指挥官、顿河集团军群指挥官、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213步兵师(213thInfantryDivision)的一名参谋军官。
曼斯坦因家族显赫,双亲的亲戚中共有16名军官,其中许多都衔至将官,他的生父和继父都是上将军衔。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1942年6月30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3集团军指挥官、第18集团军指挥官、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206步兵师(206thInfantryDivision)的一名参谋军官。
埃尔温·隆美尔,1942年6月22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非洲装甲集团军指挥官、非洲集团军群指挥官、E集团军群指挥官、B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皇家符腾堡山地营(RoyalWurttembergMountainBattalion)的一名连长,以第64军(LXIVCorps)参谋军官候补军官的身份迎来战争结束。
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1940年10月31日获晋为陆军元帅,一战时期军衔为奥匈帝国陆军元帅,是柏姆-厄尔默利集团军群(ArmyGroupBohm-Ermolli)指挥官,柏姆-厄尔默利不仅是唯一一位前奥军将领被授予德国国防军元帅军衔的人,他还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获得过元帅军衔的双料元帅。
隆美尔在一战期间曾以一个连的兵力击溃意大利一个团,俘虏了35名军官和1200名士兵。
阿尔贝特·凯塞林,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空军元帅,战时历任第1航空队指挥官、第2航空队指挥官、南线总司令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3军(IIICorps)的一名参谋军官。
埃尔温·冯·维茨勒本,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1集团军指挥官、西线总司令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121步兵师(121thInfantryDivision)的一名参谋军官。
瓦尔特·冯·赖歇瑙,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10集团军指挥官、第6集团军指挥官、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7骑兵师(7thCavalryDivision)的一名参谋军官。
赖歇瑙在一战期间曾在德军名将马克斯·霍夫曼手下任职,霍夫曼是坦能堡战役和马祖里湖战役的指挥官之一。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任陆军总司令,一战时期军衔为少校,是第34步兵师(34thInfantryDivision)的一名参谋军官。
君特·冯·克鲁格,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4集团军指挥挂、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B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总参谋部(GeneralStaff)的一名参谋军官。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南方集团军群指挥挂、西线总司令、D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少校,是第15军(XVCorps)的首席参谋军官。
威廉·李斯特,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14集团军指挥官、第12集团军指挥官、A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少校,是第8预备师(8thReserveDivision)参谋长。
李斯特在一战期间曾负伤两次,是最早的一批重伤奖章(WoundBadge)获得者。
胡戈·施佩勒,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空军元帅,战时任第3航空队指挥官,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第4野战飞行中队(4thFieldFlyingDetachment)的一名飞行员。
埃哈德·米尔希,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空军元帅,战时任第5航空队指挥官,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炮兵第204航空侦查队(ArtillerieFliegerAbteilungNr.204)指挥官。
威廉·冯·勒布,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第12集团军指挥官、C集团军群指挥官、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少校,是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陆军元帅(Rupprecht)的参谋,鲁普雷希特被认为是一战王室成员中最优秀的统帅。
威廉·凯特尔,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任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总长,一战时期军衔为上尉,是总参谋部(GeneralStaff)的一名参谋军官。
凯特尔一战时曾在西线的第46野战炮兵团服役,1914年9月在法兰德斯的战斗中受重伤。
费多尔·冯·博克,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时历任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B集团军群指挥官等职,一战时期军衔为少校,是德国皇太子集团军群(ArmyGroupGermanCrownPrince)作战处长。
埃里希·雷德尔,1939年4月1日获晋为海军元帅,战时任海军总司令,一战时期军衔为上校,是科隆号巡洋舰(SMSColn)的舰长。
赫尔曼·戈林,1938年2月4日获晋为空军元帅,1940年7月19日获晋为帝国元帅,战时历任空军总司令,一战时期军衔为中尉,是第1战斗机联队(Jagdgeschwader1)指挥官,整个战争期间共击落22架敌机。
维尔纳·冯·勃洛姆堡,1936年4月20日获晋为陆军元帅,战前的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一战时期军衔为少校,是第7军(VIICorps)的一名参谋军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