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如何)

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如何)

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如何)11月30日,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提出,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确保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至关重要。展望2023

11月30日,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提出,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确保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至关重要。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步入内外需增长动能转换期,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或将有所改善。考虑到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信心和预期的改善仍需一段时间,宏观政策要着力“稳增长促回升、防风险保安全”,改善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如何)

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如何)

《报告》对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从宏观调控四大目标角度进行了分析。一是经济增长呈“V”型走势。2022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3%,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0.4%,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为全年低点。预计四季度增长3.8%左右,全年增长3.2%左右;二是物价水平温和可控。物价基本稳定,不仅为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实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也与全球通胀蔓延形成了鲜明对比;三是就业压力有所上升。2022年3月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前三季度平均为5.6%,与2020年平均水平相当;四是国际收支保持平衡。2022年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2.4%,比2021年高0.6个百分点,仍处于合理区间。其中,出口较快增长、进口低增长带动货物贸易顺差创历史同期新高,前三季度为5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7%,这为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报告》提示,从2022年全年经济运行看,有四方面变化值得关注:一是疫情内外防控难度明显增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加大。二是房地产市场景气深度下行,系列稳市场政策尚待显效。三是出口延续较快增长,但由强转弱趋势逐步确立。对主要目的地出口增速分化:对美、欧出口增速放缓,对东盟出口稳中有升。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增速出现新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汽车出口高速增长等。四是稳增长政策的托底作用更加突出。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尤为突出,一方面,退税力度空前。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范围在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6个行业企业基础上,新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7个行业。截至11月10日,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已达到2.3万亿元,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力度加大。1-10月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6.4%,高于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1.5%)。据测算,财政支出增量拉动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约1.4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或将有所改善。从国际看,全球增长放缓,但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慢,甚至可能出现转向,这有助于稳定中国金融市场,减轻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同时,全球经济或将步入下行通道,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不同步的趋势仍将延续,经济增长将呈现“内升外降”格局。

一是疫情影响相对减轻,消费持续恢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更加优化,将为2023年服务消费、线下消费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接触类消费将成为消费恢复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在稳增长政策持续支持和防疫政策优化背景下,居民收入有望持续恢复,对未来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将有所改善,边际消费倾向将有所提高,这将为消费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房地产市场逐步筑底回升,带动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住房相关消费回暖。

二是投资增速可能出现放缓,基建投资仍是重要支撑。发挥基建投资托底作用仍将是政策的重要着力点。预计2023年政府将继续加强基建项目储备,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运用准财政工具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推动基建项目早开工、专项债等资金早使用,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外需疲弱叠加价格涨幅放缓,出口增速将承压下行。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和供给缓慢修复,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在波动中下行。世界银行预计,能源价格将在2023年出现11%的回调,有色金属、农产品价格中枢下移,这将带动生产购进价格涨幅降低,进而带动产品出口价格降低,价格对出口名义增速的支撑将减弱。但对东盟出口有望延续高增长。

四是工业生产维持复苏态势,防疫形势好转有望推动服务业稳步回归。2022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企业供应链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效果有望在2023年持续显现,巩固生产端持续发力的基础。同时生产正常化运行趋势有望延续。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付诸实施生效,物流和交通运输条件有望进一步改善,生产端恢复确定性较强。

五是CPI涨幅前高后低,PPI降幅触底回升,PPI-CPI“剪刀差”持续为负。展望2023年,物价水平总体温和,PPI-CPI负“剪刀差”将有利于中下游企业利润改善,同时考虑到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或将引起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波动,2023年基建投资规模,仍需要高度关注外部通胀输入压力。

原文刊登于2022年12月06日《人民政协报》第5版财经周刊

记者:李元丽

上一篇: 李妍憬(李妍瑾结婚)
下一篇: 塞翁失马的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原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