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医,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之死的真正原因(华佗之死简介)
他的医术号称“妙手回春”,一生中治愈过无数疑难病症,而且早在一千多年前便进行过简单的外科手术,还发明了麻沸散这样的麻醉药,可谓医学历史上的泰斗。
在三国时代的风云记事中,华佗也留下了许多足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刮骨疗伤”,成为了同时反映华佗医术高明和关羽坚强勇敢的典故。
不过,真正翻开史料记载你会发现,历史书真正的华佗,与这些典故中的形象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刮骨疗伤的事情确实存在,但并非是华佗所为。早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华佗便被曹操下狱处死。而关羽水淹七军,与曹仁战于樊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这中间有着整整10年以上的时差。更何况,华佗有麻沸散在手,根本犯不着让病人平白无故受痛。所以,可以确定刮骨疗毒只是关羽军中的普通军医所为,和华佗毫无关系。
其次,华佗是否真的如有些正面描写的作品所言,是一位才德兼备的高尚名医,一生中钻研医术救死扶伤而不求仕途?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华佗的医术高超这点没错,因为包括《三国志》在内的许多史料都记在了华佗的医疗病例,而且篇幅不小。但是,要说华佗是淡泊名利,可就未必了……
在古代,医生这种职业的地位并不高。因为科技水平的低下和人们观念的问题,古代的医术和巫术基本上可以划等号。说白了,在古人看来,生了病找个郎中来针灸开药和找个巫婆跳大神没有太大区别,反正治愈的可能性都不高。
再加上学医需要极好的记忆力,思考力,以及判断力。名目繁多的病症药理病例,并不是每个人能看懂并灵活运用的,需要一定的天赋。众所周知,由于自汉朝以来独尊儒术的风气,绝大多数天资好的人宁可去走光宗耀祖的仕途之路,很少有人会去搞无利可图的医术,这也在间接上限制了医疗技术的发展。
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这还是在几百年后的唐代,医生都是如底层农民工和街头卖艺者一样的地位,就更别提汉代末年了。
事实上,《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也提到过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意思是华佗本是读书人,但是走不上仕途,最后只能行医为生,这点一直让他心里不爽……看得出,华佗其实还是想升官发财的,即便是行医都行到老了,在医生行业都混到极致水平了,都还在为此而耿耿于怀。
关于华佗之死,一直以来所流行的说法都是被奸雄曹操猜疑所杀。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曹操问华佗头风如何能根治,华佗回答说必须开颅,结果曹操疑心华佗想乘机害他,为关羽报仇……这种说法早都已经被证实为谬。
先且不说历史上的关羽与华佗毫无交集,就这个开颅手术来说,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也几乎完全不可能。
即便是在现代,医疗科技如此发达,设备如此齐全的手术室里,开颅手术完成起来都是有一定难度而且有相当的风险。很难想象,真如《三国演义》上所说,华佗让病人先吞服麻沸散一包,然后用利斧砍开头颅,治疗完成后再以阵线缝合,保证疾病除根且病人毫无痛感……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华佗有意不根治曹操的头风病,以此为要挟向曹操要官位和赏赐,这种说法在最近几年颇为流传,但也未必为真。
据史料记载,沛相陈珪曾经推举华佗做孝廉,但他辞而不就;太尉黄琬征召华佗,华佗也推辞不干,孝廉和征辟是东汉为官入仕的两条大道,但华佗都推辞了。
而且,华佗都一把年纪,一辈子都在搞医疗,毫无当官从政经验,难不成都临退休了还想迈入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再拿这把老骨头上去折腾?再说以华佗的医术,这一辈子钱也挣得不少了,因为找他看过病的达官贵人不计其数,每人随便甩他几两金子都赚得盘满钵满,应该也不会去贪图曹操的那点赏赐。
那么,华佗真正被处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个人觉得,可能还是在他孤傲而古怪的性格上。《三国志》上说华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后汉书》上对华佗也有一句“为人性恶”的评价,从这两处记载可以看得出来,华佗这个人性格并不好,人品也不咋样。
个人觉得,华佗的心路也许是这样形成的:年轻时的华佗想当官从政,但既没有后台推荐举孝廉,也没有钱打点上头,所以即便书读得再多都仕途无路,心结也就这么结下了。
从医以后,华佗的医术越来越高明,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以往攀附不上的达官贵人们为了治病都低三下四求他。这无疑让华佗感到大出一口气,心想你们这些人官位再高家业再大又如何,生了病还不得来找我,不然你一命呜呼了,啥都没福气享受……就这样,在追捧和赞誉声中呆久了的华佗,心里逐渐失衡,慢慢滋生了“老子天下第一”的高傲感。
就如同孔融,杨修,祢衡等人这种恃才放旷的心态一样,华佗走上类似他们一样的心路,也就怨不了到头来和他们一样的下场了。
带着这种心态的华佗,被当时中国的最高掌权者曹操征召,去许昌为其治疗头风。俗话说头风不是大病,但痛起来也真要命,这种病即便在今天也很难根治,更不用说一千多年以前了。
所以华佗所能做的只是以汤药针灸来给曹操止痛,治标而难治本。这时候,二人之间的矛盾就开始爆发了,一边是曹操觉得自己的健康很重要,关乎天下民生,所以要留华佗在身边随时使唤。
一方面是华佗觉得自己的医术天下无双,想找我看病的达官贵人比比皆是,哪能就守在你曹操一个人身边……根据《三国志-魏书-华佗传》的后半段记载,华佗说看病的方子在家里,要拿到方子才能根除头风病(很明显只是个理由)。
于是曹操准了假,但是假期已过还不见华佗回来,就派人去催,这时候华佗又声称老婆病了,要在家里陪伴和治病,还是去不了……你说你找啥理由不好,堂堂天下第一名医还治不好自己老婆的病?
很明显,这种根本不是理由,而是装X。曹操听到这样的理由后,派当地官吏去查看,并下令说如果华佗老婆真的生病,那就再宽限假期,而且还赏赐财物作为补偿。而事实上,华佗的村妇老婆每天都精神得很,根本没病,地方官来的时候,就连装病都懒得装一下……
华佗究竟是想表达什么?他想表达的不外乎是自己的高傲:我是天下第一名医,即便你是天下之主也没有权利随意征召我。即便是征召了,选择的权利也是在我手里,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是不去,你敢把我咋样?
………………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怒气烧脑的曹操不顾头风隐痛,令地方官立时将华佗收压,像犯人一样押解到许昌。以往习惯了达官贵人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到华佗,这盘可真踢到了铁板,尽管有荀彧等人为他求情,也没能改变下狱致死的结局。不单是性命没保住,就连华佗历经一生所写下的珍贵医疗手稿,也在狱中一并烧毁,未能存留下来……
一代名医最终就落得如此下场,华佗就这样死在了他恃才高傲的性格上,这点和孔融杨修等人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抛开华佗的性格问题,曹操在处理华佗这件事情上确实也过于冲动,一句“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便将华佗全盘否定。其实就算是华佗有再多的不是,那都是他的人品问题,和医术无关。
至少,曹操应该想办法把华佗的医术传承下来,这件事不费吹灰之力,只需随便派个太医去监狱把华佗的手稿文献接收过来便可。这样至少能存留华佗的相当一部分医术,对于中医领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贡献,而且福及后人,利好千秋万代……由此看得出,已经不复壮年的曹操受痛风影响,脾气也偏于暴躁,做事有失冷静,犯了大多数君王在年老时都会犯的错误。
当然,曹操的报应也来得很快,在华佗被处死的同一年,最心爱的小儿子曹冲便因病英年早逝,这时候再感叹“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已经晚了……
PS:关于华佗“开颅”的段子,个人觉得出处应该是这样:曹操询问他头风能否根治,华佗随口来了一句“除非把你的脑袋打开,将病根取出来,不然就治不了”……其实谁都知道,人的脑袋打开就活不了了,这句话只是一句随口戏言,以高傲的口吻来告诉曹操这个病没法治而已。
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抹黑曹操,将这个段子发酵加工,用来凸显曹操的猜忌多疑,并最终背上杀死华佗的所有黑锅……其目的,也还是在迎合自己“拥刘反曹”的写作立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