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白衣卿相(白衣卿相的意思)

白衣卿相(白衣卿相的意思)

白衣卿相(白衣卿相的意思)提到唐朝匡扶四位君王,立下赫赫功勋的老臣,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位汾阳郡王郭子仪,力挽天倾,辅助君王,功成身退,莫过于此;但四朝老臣不仅仅只有他,同样有一位白衣卿相,扬名于玄宗年间,六岁时就和张说以方圆动静四个字赋句,得玄宗夸赞,后与肃宗为友,辅助代宗,更多次救过德宗,也能急流勇退,功成就身退归隐,国家有难再次出山,一生中

提到唐朝匡扶四位君王,立下赫赫功勋的老臣,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位汾阳郡王郭子仪,力挽天倾,辅助君王,功成身退,莫过于此;但四朝老臣不仅仅只有他,同样有一位白衣卿相,扬名于玄宗年间,六岁时就和张说以方圆动静四个字赋句,得玄宗夸赞,后与肃宗为友,辅助代宗,更多次救过德宗,也能急流勇退,功成就身退归隐,国家有难再次出山,一生中曾多次归隐山林,后来山河有变方才出世,不负书生之名,他叫李泌,一个曾多次将错轨的大唐拉回正轨的男人。

年少成名的李泌后来回乡研究学问,更有当时名相张九龄等人的悉心照料,加上自己勤奋学习,十几年如一日,终有所成,博学多才而不喜欢入仕,钟情于山水而喜欢游乐,更崇尚黄老之学,天宝中期上书言政,得玄宗想起当年的天才之名,于是召入宫中,赐予官职而不接受,最终以翰林(只是文学侍从,不算官员)的身份入东宫辅助太子李亨,因此和李亨有了不解之缘,两人算是布衣之交,李亨也明白,这位侍从是大才,几年后李泌因为不满安禄山,杨国忠等人,写诗嘲讽他们,得罪了宰相自然没什么好下场,很快就被驱逐出京城,李泌也看的开,就到嵩山隐居,那时候天子一些行为已经让很多有才之士失望,隐居者也不在少数,因此李泌也不算惊世骇俗,后来局势变得不可预测,安禄山举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甚至攻破长安,李隆基流亡蜀中,和李亨分道扬镳,李亨不想放弃这个可以手握大权的机会,决心到灵武掌握朔方军,但是在途中他是迷茫的,他想到了自己那位侍从,于是写信请他出山相助,李泌没有拒绝,星夜兼程到达灵武和李亨促漆长谈,随后以一介布衣的身份跟随李亨出现在灵武,他的影响力比宰相还要大,期间李亨多次想拜他为相,都让他拒绝,笑言,志不在此。但是李亨还是对他很看重,经常夜晚和他一起吃饭,在二人努力下,加上朔方军强悍的战斗力,朝廷站稳了脚跟,逐渐有人来投奔,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李泌布衣的身份有时候会让李亨有些尴尬,两人出游的时候,百姓会说“穿黄衣服的是圣人,白衣服的是山人”,李亨心理很不是滋味,他为这位好朋友感到不值,随后苦口婆心的骗他穿上了紫袍(三品以上官员专用),然后又发明了“侍谋军国”这个职务,其实就是宰相的权利,许诺说,天下安定后,就随你去,李泌方才同意。李泌的眼光很准确,在确定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李亨想给弓马娴熟的第三子建宁王,被李泌劝阻,因为东宫未立,这样容易让天下人想歪,作为长子的广平王应该领军,如果建宁王立下大功,不就重演了当年太宗皇帝旧事?李亨恍然大悟,让广平王当了这个元帅,不得不说李泌的心思缜密,防微杜渐莫过于此。随后又劝说李亨看在李隆基的份上,别对李林甫赶尽杀绝,因为这样会让李隆基害怕,不敢回到长安,劝说李亨应该有为君的气量,李亨听从了他的建议,因此李隆基得以回到长安,李唐的名声进一步提升。虽然李泌事事为李亨着想,但也不免得罪人,比如李亨的爱妃,因为一些事情李泌是从大局考虑,认为立皇后不能太早,但是在那位张良娣看来就是拆台了,因此怀恨在心,最终建宁王死于非命,只能说可惜。

白衣卿相(白衣卿相的意思)

白衣卿相(白衣卿相的意思)

至此之后,李泌和李亨之间有了一些隔阂,因为建宁王和李泌之间关系很好,而建宁王的死,与其说是张良娣和李辅国陷害,不如说是李亨自己对这个军功赫赫的儿子的不信任,随后这些人把矛头对准了李泌,这位深得皇帝信任的重臣。757年,再次反击战的时候,李亨拒绝了李泌的稳妥战略,想先打两京,理由是着急迎接李隆基回长安。这个理由骗不了任何人,但是李泌没有办法更改它,李泌定下的先打河北从长远来看是正确的,可惜李亨心急了,后来河北藩镇独立,导致军阀割据,不得不说是这时候埋下的伏笔。但是不管怎么说,长安被收复了,李唐光复了,而这位宰相决心再次归隐山林了,因为他明白,再不跑就完了,不仅得罪了后宫的张良娣,还有外朝的李辅国,而且李亨对他的宠幸让朝臣嫉妒,木秀于林,风必吹之。于是他让李亨兑现当初的诺言,天下安定,就放他归隐山林,成全了这段君臣之情谊。他说出了五个理由“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就这样,李泌在最后和李亨点明了广平王必须要保护,因为建宁王已经死了,不能再死一个皇子了,随后给广平王说了保全的办法,最终在李亨不舍中归隐。但是,天下的局势还需要他,不久之后肃宗去世,当年他多次庇佑的代宗继位,他再次回到了长安,因为这时候的唐朝,并不太平,野心勃勃的各地藩镇,跃跃欲试的吐蕃,内部还在权力斗争,让代宗苦不堪言,只能倚重这位老臣。可惜这位老臣屡屡为权臣所不容,代宗年间多在外地任职,一位位宰相都怕这位老臣回到长安,但就算这样,这位老臣的建议,代宗也会一一听从。不仅如此,代宗的皇子李适也和李泌交好,或者说李泌曾多年教导这位皇子,情谊深厚。后来代宗去世,德宗继位,泾原病变后流亡梁州的德宗把这位老臣召回身边(只能说代宗和德宗对他还是有所忌惮,不到逼不得已,不会重用),李泌纵横捭阖,帮助德宗重回长安,随后又在立储的问题上多次建议德宗,最终稳固了朝堂,他没有明确说要立谁,只是劝谏德宗,要坚定的扶持太子而不能三心二意,最终让皇子们意动而太子心慌,更是列举了肃宗和建宁王的事,告诉德宗要信任太子。随后明白言多必失的李泌再次请求归隐(乞骸骨),因为确实年龄大了,这时候郭子仪已经去世,同为四朝老臣,李泌也不年轻了,不想掺合这些事儿了,而德宗除了安慰李泌,始终不肯点头,因为他需要这位老臣的威望来帮他稳固朝堂。几年后病故,追封太子太傅,又因为封邺城侯而称李邺城。至于谥号问题,可能是白衣太久,又或者其他原因吧。这位老臣没有谥号。

可以说李泌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因为那几位君王处于乱世,在位时间都不长(玄宗除外),所以四朝老臣其实不少,而李泌相对于郭子仪之所以寂寂无名,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他参与进了皇帝的家事,又经常性的归隐山林,李亨和他关系好可以不在乎,但是当年的广平王正值危机,你拍拍屁股跑了,代宗对他还是有怨气的,所以后来的李泌就算不得皇帝心腹了,谁让他喜欢山川,不想做官呢?白衣卿相,不还是一介白衣?

上一篇: 武松人物特点(武松人物特点及事迹)
下一篇: 2023基金从业考试报名(2023基金从业考试报名时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