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庄公梦蝶(庄公寤生惊姜氏)

庄公梦蝶(庄公寤生惊姜氏)

庄公梦蝶(庄公寤生惊姜氏)那些青史留名的历代君王没有几个不“腹黑”的;春秋时的郑国第三任国君郑庄公在这些“腹黑”之君中堪称代表,轻而易举戡定内乱,巧妙地塑造自己形象,手段高明,能排第一。这位“腹黑”之君,两位伟人却给予了截然相反的评价:孔子对他是能贬极贬,毛泽东对他却是称赞有加。一个人物

那些青史留名的历代君王没有几个不“腹黑”的;春秋时的郑国第三任国君郑庄公在这些“腹黑”之君中堪称代表,轻而易举戡定内乱,巧妙地塑造自己形象,手段高明,能排第一。

这位“腹黑”之君,两位伟人却给予了截然相反的评价:孔子对他是能贬极贬,毛泽东对他却是称赞有加。一个人物,为什么两个伟人评价却如此不同呢?

孔子是怎么贬斥郑庄公的?

庄公梦蝶(庄公寤生惊姜氏)

庄公梦蝶(庄公寤生惊姜氏)

对于郑国发生的内乱,孔子以其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只有简略的6个字:“郑伯克段于鄢!”

为《春秋》作传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是这样解释的: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左丘明的解释尽显郑庄公“腹黑”的本质。

郑庄公与共叔段一母同胞,但却毫无手足之宜,其做法甚至比逼曹植的曹丕还要狠毒。

在野史记载之中,曹丕与曹植除了争夺权利之外,曹植还惦念着嫂子的美貌,这让曹丕很不爽,于是故意找茬要弄死曹植。

当曹植诗成七步后,曹丕读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时,还是动了恻隐之心,把曹植放回封地去了。

但是郑庄公对于自己这位亲弟弟却费尽心机,必欲除之而后快。

共叔段在溺爱的母亲纵容下,越发贪得无厌。不满足于蚕食扩大封地,联合母亲做内应,准备起兵攻打郑国都,夺取兄长的权力。

郑庄公的“腹黑”就体现在这里。

起兵谋反本来是一件十分隐秘的事情,但是郑庄公却轻而易举地就获取了对方动手的情报,于是当机立断派公子封率200辆战车前去平叛。

共叔段的叛乱很快被平定,郑庄公似乎还不满足,又把他的生身母亲姜氏迁出都城,安置在一个荒凉、偏僻的颖城,并且发誓:“不到黄泉,永不见你!”

那么郑庄公为什么能够很快就获取共步段谋反的情报,并且知道他的母亲姜氏准备做内应呢?

最好的解释就是母亲姜氏、弟弟共叔段身边,郑庄公早已安插的眼线,派出潜伏的特工监视他们!

您说郑庄公腹黑不腹黑!

图与内容无关

毛主席为什么称赞他呢?

郑庄公道德上是有瑕疵的,孔夫子用他的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进行了讽刺,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却称赞这位“伪君子”呢?

毛泽东评价郑庄公的话是: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

毛主席这个评价更多的是指向心机和手段,并不涉及道德。这与孔子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不过,从郑庄公平息亲弟弟叛乱的手段以及处理母亲流放的善后问题,的确是很厉害的,充分显示了郑庄公能屈能伸、灵活机智的风格。

郑庄公作为一国之君,如何获得臣工和百姓的信赖、拥护,是郑庄公必须面对的问题。

郑庄公在大臣面前就是示弱。面对郑国大片城池都被共叔段蚕食、吞没,连臣子都看不下去了,郑庄公却装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这是母亲要的,我能怎么样呢?”

被大臣们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郑庄公又安慰他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在朝堂之上,郑庄公很好地塑造了“孝”的形象!孝,是统治国家的基础,也更容易得到臣民的支持和拥护。

郑庄公通过不断地示弱,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在后来共叔段叛乱时,共叔段治下的京地百姓都纷纷逃离共叔段。共叔段众叛亲离,这是共叔段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郑庄公对待母亲却很讲究策略。

郑庄公对母亲充满怨恨,但是为了维护治国的需要,尽量克制、隐忍。即使内心不情愿,他也总能巧妙地化解。

姜氏向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让郑庄公把虎牢关封给共叔段。虎牢关易守难攻,属于战略要地,郑庄公却说:“这个地方虢叔曾经死在这里,不吉利!”

明明是自己舍不得,郑庄公却能让对方主动放弃这个地方,您说郑庄公厉害不厉害?

等到母子反目,郑庄公把母亲流放在颖城。颖地的一个小税务官来谒见郑庄公。

这个小税务官还煞有介事地以身说法,说自己如何孝敬母亲,引发郑庄公的内疚。

其实,这是郑庄公和这位小税公演的“双簧”罢了。凭着心机很深地“腹黑”君郑国公看不透这名小税务官的心思吗?

郑庄公顺水推舟、顺坡下驴,挖掘地道,在地下与母亲相见,既不违背当初的誓言,又很巧妙地维护了自己“孝”的形象!

这就是郑庄公的厉害之处,或许也就是毛泽东称赞他的原因。

上一篇: 康师傅跟统一是哪个国家的(康师傅统一是哪个国家的)
下一篇: 长勺之战的成语典故(长勺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