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这里是我国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总面积达39.5万平方公里,属于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保护区,河流、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和冰川面积约为2400平方公里,因水资源之丰富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
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在过去由于环境的变迁(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高山草原草甸不断退化,河流出现了断了或干涸,湖泊、沼泽面积缩小,冰川和冰雪加速融化逐年萎缩,赖以生存的动植物种类、种群数量也随之减少,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变得异常脆弱,不仅严重威胁江源生态的安全屏障,也威胁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中南半岛诸国的生态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调整畜牧养殖模式等,三江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复活”的三江源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那些曾经消失的动物又回来了,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丰富。
地处三江源的核心区域之一的曲麻莱县,地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得好,今年以来可谓是珍稀野生动物踪迹频现,例如红斑高山蝮、野牦牛等。而近日生态管护员在进行例行巡护时,意外拍到雪豹与岩羊“和睦相处”的画面,只见十多只岩羊没有因为雪豹的到来而四处逃窜,雪豹只是静静地看着岩羊吃草,最后“看累了”还俏销的转身离去。
根据动物专家的分析,雪豹之所以没有捕食岩羊,有可能是这只雪豹当时处于饱腹状态,故而没有捕捉岩羊“打牙祭”,而这只雪豹之所以处于饱腹状态却还要来到“猎物”面前,或与它“标记领地”和存贮食物的习性有关。但是岩羊看到自己的“天敌”,竟然没有将它完全“放在眼里”,或许能用“见惯不怪”来形容了,因此有可能表明这里雪豹出没是常有的事。
不过三江源岩羊“邂逅”雪豹的事还没完,青海玉树州囊谦县的一处红外摄像机又拍到岩羊幼崽“出行”的影像,据了解该处红外相机布控点一共拍到了3只岩羊幼崽。
岩羊是金钱豹(花豹)和雪豹共同捕食的对象,而在岩羊活动的三江源地区相继“拍”到雪豹和金钱豹活动的影像,这也说明三江源或已成为雪豹和金钱豹这两种高原旗舰物种、顶级食肉动物共同的栖息地。
然后,岩羊的出没并非只在青海三江源地区,甘肃兰州也有岩羊出没的报告,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综合中国新闻网的报告,在甘肃省会城市兰州市的城郊榆中县,有摄影爱好者在山间拍到十多只岩羊结队在山沟里奔跑、觅食的画面。
榆中县属于兰州市下辖县之一,它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南部,东连定西市安定区,东北与白银市靖远县、会宁县接壤,西接兰州主城区城关区和七里河区,西南与定西市临洮县交界,北隔黄河与兰州皋兰县、白银市白银区相望,总面积为3301.64平方公里。
有兰州“后花园”之称的榆中县,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西侧的陇西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被「黄土」覆盖。略似“长方形”的榆中县地形呈马鞍形,也就是南部高、北部低、中部低洼,地势由东北、东南、西南三面向西北倾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县境的西北侧穿过。
榆中县大致上地处我国陆域“地理几何中心”,古丝绸之路分三路穿境而过,根据不同的条件可将榆中县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南部的高寒二阴山区、中部的川塬河谷区以及北部的干旱山区,总体上来讲地貌独特、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并且由于中部川塬河谷区雨热条件较好,因此成为榆中县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豌豆、洋芋、玉米以及胡麻等。
尽管榆中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大约在280~556毫米,且“黄土高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严酷。但是近年来榆中县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春、雨、秋“三季”抢墒造林的方式,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尤其是实施了“三北”防护林、森林保护以及退耕还林等各项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岩羊、金钱豹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常“露面”。
而此次摄影爱好者拍摄地点是榆中县北山的双阴岔锅坑浪沟,这里属于「北部干旱山区」,而根据岩羊在山间“撒欢”的照片来看,山坡地带植被比较茂盛,说明这里的水土保持非常好。而随着榆中县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包括岩羊在内的许多野生动物也会越来越多。
岩羊是一种兼具绵羊和山羊特点的偶蹄目牛科动物,属于羊亚科羊族岩羊属岩羊种,又被称为「崖羊」、「青羊」、「石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种,有较强的耐寒性,主要栖息在青藏高原及周边海拔2100~63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依靠攀岩这种“天生绝技”躲避天敌的捕食,天敌主要有豺、狼、雪豹等肉食动物以及秃鹫和金雕等大型猛禽。
从体型上来看,岩羊大致上介于野绵羊和野山羊之间,体长一般在1.2米~1.4米、肩高0.7米~0.9米、体重约为60~75公斤,不过尾巴比较短,只有13~20公分,属于体型比较适中的动物。并且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头上都长有角,不过雄性岩羊的角粗大如牛角,但微微向后上方弯曲。
岩羊常穿梭于悬崖峭壁之间,春夏季节主要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而到了草木枯黄的时候则啃食枯草,并且也会舔石头补充盐分和到固定的地方饮水。由于岩羊在漫长的进化中“蹄子”的外壳变得特别坚硬,这样可以让它牢牢地卡在岩石上不至于掉落,而且岩羊具有很强的爆发力,一次可跳2~3米高,从10米(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高处跳下来一般也不会摔伤。
与其它大多数哺乳类动物一样,为了让幼崽能在水草丰盛的季节出生,岩羊通常是在冬季发情交配,每年的6~7月产仔,但是繁殖率比较低,每胎仅产1只幼崽,不过幼崽出生不到半个月就能在岩石上攀登了。
由于岩羊的繁殖率较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又任意遭到猎杀,据粗略统计从1958年至1989年的三十多年间就捕杀了约15.5万-31万的岩羊出口到德国,以至于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西部高山高原地带曾常见的岩羊也逐渐成了“稀有物种”,为了保护这种野生动物,目前已属于我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推行退耕还林湖岸湖还草、国土绿化行动以及封山禁牧等,包括三江源、祁连山、贺兰山、秦岭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岩羊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