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诗歌月刊》发布了一则投稿指南,“李白是怎么向《诗歌月刊》投稿的”。《诗歌月刊》以李白为例,说明了作者向《诗歌月刊》投稿的途径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投稿指南让人耳目一新,确实有点意思。
诗词投稿(诗词投稿平台)
图片来源于《诗歌月刊》
不过,如果李白真的向《诗歌月刊》投稿,会被录用吗?《诗歌月刊》说得很明白:刊物只收现代诗,不收传统诗。所以,在这份投稿示例里,李白的诗都被改成了现代诗。
比如《独坐敬亭山》,变成了“许多鸟高高地飞得没有踪影/天上孤单的白云也独自悠闲地在飘去/诗人和敬亭山互相不满足地看着/只有高大的敬亭山能理解他此时的寂寞”。
大家看看,这样改成了现代诗的《独坐敬亭山》,还能发表出来吗?只怕是有点玄。除非编辑知道李白“诗仙”的身份,否则估计就会被当成“烂诗”给丢到一边去了。
诗意盎然,让人回味无穷的《独坐敬亭山》,翻译成现代诗之后,变得索然无味起来。这是翻译的水平不够吗?应该不是,这其实就是现代诗的短板之所在。现代诗,用口语化的方式,确实是很难写出诗意的。
即使是接收传统诗词的刊物,李白如果向其投稿,只怕也会被拒。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如果投给一些接受传统诗的刊物,编辑可能也会将其扔在一边了。所以,刊物编辑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决定了刊物办刊的方向,也决定着哪些作品能够见刊。
这也是现在各大诗歌刊物,成了“香饽饽”的原因。至少先混个脸熟,后面就好办一些。这并不是说编辑有什么错,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怎么着都是有点区别的。如果编辑知道是大名鼎鼎的李白投的稿,那怎么也会另眼相看的。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诗歌月刊》这则投稿指南里,就点明了李白就有一个熟人,那就是当涂县令李阳冰,他的叔叔。李白投稿,是李阳冰告知他的,李白等得心急,也是李阳冰让他不着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熟人好办事”,并不一定就是办事的人怎么不正当了,但熟不熟确实有些不一样。特别是像现代诗这种,并没有明确的好坏标准的事情,那熟人和陌生人的差别可能就更大了。
《中华辞赋》2021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诗人”尚仲敏的一首诗《发表》。先不说这首诗怎么样,但这首诗的内容,反映的就是诗坛“熟人好办事”的现象。这位“哥们”的大作为何不自己投稿,要“我”推荐给编辑呢?因为“我”了解这位编辑的脾性。如果“我”一直说作品很好,那编辑会不会就坚决不用了?
图片来源于《中华辞赋》
所以,李白在寂寂无名的时候如果真的是自己投稿,他的诗作未必就会录用。当然,如果他的县令叔叔李阳冰出面,可能会好一点,但也未必。如果李阳冰认识那位编辑,那被录用的可能性又会大一些。
但是,如果要李白写现代诗,比如他的现代诗版《独坐敬亭山》,如果真的被某刊物录用了,估计会引起一片哗然。这算诗吗?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发表?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哦?这其实就是现在诗坛的样子。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要大家回到传统诗吧,估计整个诗坛都不乐意。继续再写这种现代诗吧,估计大部分读者不乐意。这就是现代诗的窘境,不知道有人有好主意没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