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八女投江的故事演讲稿(八女投江的故事简介)

八女投江的故事演讲稿(八女投江的故事简介)

八女投江的故事演讲稿(八女投江的故事简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江畔伫立着一座群雕,一位女战士抱着已经牺牲的战友,昂首走向前方,后面的战友紧握步枪向身后怒视,她们似乎在战斗,她们似乎已无路可退,但是她们脸上却充满着无畏,毅然昂首前行,这就是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八女投江。八女投江的故事演讲稿(八女投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江畔伫立着一座群雕,一位女战士抱着已经牺牲的战友,昂首走向前方,后面的战友紧握步枪向身后怒视,她们似乎在战斗,她们似乎已无路可退,但是她们脸上却充满着无畏,毅然昂首前行,这就是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的故事演讲稿(八女投江的故事简介)

八女投江的故事演讲稿(八女投江的故事简介)

八女投江群雕

1984年,牡丹江市政府在筹建群雕时,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群雕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1988年8月1日群雕落成,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参加了落成典礼。群雕南侧建有牡丹江烈士纪念馆,正中的汉白玉石上镌刻着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题撰的“八英烈女铭志”。展厅陈列有康克清1986年题词“八女英灵永存史册”,王震1990年8月4日题词“向抗日烈士致敬”,还有周保中、李延禄等人题诗,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那这座群雕到底包含着怎样的故事,八女到底是谁呢?她们就是原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的八名女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

邓颖超题字“八女投江”

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战时期,我党在东北地区的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自从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东北军退到关内,日军便占领了东北三省,三千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1932年3月1日,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实际成为日本侵略者的附庸。虽然侵略者非常凶残,气焰十分嚣张,但东北人民从未放弃抵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民组织游击队,联合东北军余部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抗日军。

东北抗联袖标

1932年春,中共满洲省委先后派共产党员杨君武与省委军委书记杨林,到吉林省磐石县发展武装力量,领导抗日游击战争,并创建了磐石工农义勇军,11月,杨靖宇以省委代表的身份来到磐石,领导这里的抗日武装,在他的努力下,这支队伍逐步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东满地区,省委派童长荣任特委书记,创建了延吉、和龙、珲春和汪清等反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在北满和吉东地区,省委派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先后创建了巴彦、海伦、珠河、汤原、密山、宁安等许多游击队。就这样,我党在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逐渐发展壮大,到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共编成11个军,人数达2.5万至3万人。其中第1至第7军是我党直接领导的武装,第8、9、10、11军是统战性质的非党抗日武装。这支革命队伍很快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为了消灭抗日武装,日军组织了多次围剿,并颁布良民证制度,强行搬迁民众,与抗日队伍隔离,使得我党的抗日武装补给困难,损失很大。

杨靖宇将军

后来为了壮大抗日力量,打破日军的围剿,1937年秋天,吉东省委和北满临时省委共同商定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4、5、7、8、10军)和第3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3、6、9、11军)西征,日军很快发现了抗日联军的意图,纠集了五万多兵力,开始了所谓的“三江省大讨伐”,抗日联军一路血战,可惜兵力对比悬殊,部队损失惨重,而著名的“八女投江”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八位女战士掩护部队突围

1938年8月下旬,西征军(第4军、第5军)分兵,第5军一路转战,10月下旬,第5军1师在林口县乌斯浑河遭遇了1000余名日伪军,当时虽然抗联队伍号称一个师,但由于长期作战,部队补给困难,1师只剩下了几百名官兵,且武器简陋,弹药匮乏。经过激烈的战斗,抗联渐渐不支,部队领导决定转移,可是日伪军紧咬不放,危难时刻,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带领七位女战士站了出来,她对部队领导说,我们当中多是妇女,或者是伤员,随部队转移希望很小,让我们留下来吧,为革命,为抗日进最后一份力。就这样,她们与部队同志们洒泪分别。冷云把战士们分为三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吸引敌人的火力。渐渐地,敌人转向了她们,部队主力顺利地渡过了乌斯浑河,可是这八位女战士却被敌人重重包围,她们边打边退,走向了冰冷的河水,可是日伪军紧咬不放,意图生擒她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冷云等人并没有动摇,她们早已视死如归,继续向敌人射出一排排子弹,敌人顿时倒毙一片,可是日伪军人数众多,突围已无可能。这个时候,冷云发现,她们只剩下了3枚手榴弹。“同志们,为革命牺牲的时刻到了。”冷云向战士们慷慨激昂地说,她们在扔完最后3颗手榴弹后,相互搀扶,集体走向湍急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这八名为国捐躯的女战士分别是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刚满13岁。

乌斯浑河八女殉难处

当天晚上,突围的大部队派回一个小分队,寻找牺牲同志的遗体,可是他们拼尽全力也只找到了五位女战士的遗体,同志们只好含泪安葬了这五位女战士,继续前方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林口乌斯浑河畔,人民政府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正面是抗联老战士陈雷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后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还建造了八女投江群雕,在邓颖超、康克清等领导的亲自关注下,这里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位女英雄,她们的光荣事迹将在世间广为传颂,被世人永远铭记。

附八位女战士简介: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7月11日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地区从事抗日地下活动。1936年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与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结为革命伴侣,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吉乃臣牺牲,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牺牲时年仅23岁。

安顺福,1915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一个贫苦的朝鲜族农民家庭里,由于参加抗日活动,她的父亲和弟弟都被日军杀害,面对国恨家仇,安顺福毅然参加了抗日联军第四军,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为了革命,她把自己的孩子送给老乡抚养。1938年,安顺福加入5军妇女团西征,行至乌斯浑河,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壮烈牺牲,年仅23岁。

黄桂清,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年仅20岁。

李凤善,1918年10月31日出生,朝鲜族,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

胡秀芝,1918年12月30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牺牲时年仅20岁。

杨贵珍,1920年12月22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牺牲时年仅18岁。

郭桂琴,约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牺牲时年仅17岁。

王惠民,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人,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牺牲时年仅13岁。是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党的女儿#

上一篇: 库里申科(库里申科烈士墓园)
下一篇: 历史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