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癌症病逝于北京。在去世时,他留下了针对国事、家事以及同盟苏俄的三份遗嘱,其中家事遗嘱中,先生主要嘱托子女们要继承其革命意志,将自己未完成的遗憾进行下去!
蒋介石简历个人资料简介(蒋经国简历个人资料简介配偶)
孙先生一生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是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孙先生自小就开始培养儿子,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精神,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不过相较于伟人级别的父亲,孙中山先生的儿子有些太普通了。
在国民政府中,孙先生的儿子也有自己的主张和抱负,但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1949年,国民党败退,在接到蒋介石前往台湾的邀请后,这个曾经的“太子爷”却直接拒绝了,而是选择远离台湾,流连于美、法等国家。
直到1965年,这位孙先生的独子又投靠蒋介石,移居台湾。当年既然已经公开交恶,16年后孙科又为什么要去投靠老蒋?这里面有着怎样的隐情?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索那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吧!
1891年6月26日,清王朝建立的北洋舰队开启了访问日本的旅程,中国在自强的路上奋力前行着。3个多月后,孙中山先生的第一个孩子出世,这也是先生唯一的儿子。身为父亲,孙先生对儿子抱着很高的期望,取名孙科,寓意真知特识,从科学而来。
由于父亲孙中山是革命的领导者,所以经常四处奔波,年少的孙科也很少能见到父亲的面。在四岁那年,为了安全考虑,孙科跟随自家祖母去了美国檀香山生活。
不过孙先生虽然很少能见到儿子,但对他的培养却一直放在心上。除了偶尔见面时的耳提面命外,他还经常给儿子寄一些不错的书,通过书信帮助儿子做一些重要选择。所以孙科的童年并没有缺少父亲的关心,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独立的性格。
在父亲的影响下,孙科的人生起步很不错,16岁的他便主动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革命之中。同时他的学业也没有落下,先是获得加州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
1917年,少年有成的孙科回到国内。此时孙中山为反对军阀独裁统治,发起了护法运动,在广州另外成立了军政府,而孙科便被安排在父亲的大元帅府内担任秘书工作。
毕竟是学成归来的青年才俊,孙科在美国还曾专业研究过市政学,所以在刚刚回国后,便有包括廖仲恺在内的部分同盟会元老,推荐孙科做广州市市长。而孙先生对待革命并无私心,直接否决了这个提议。直到4年后,积攒了一定革命经验,并有过一定革命成绩的孙科,在国民党元老们的支持下,当上了广州市市长。
可以说此时是孙科的人生巅峰期,他有着优秀的政治背景,履历也非一般人可及,年纪轻轻又当上市长一职,成为国民党新一代的领军人物!被很多人视为“太子爷”,是革命事业延续下去的接班人!
孙科还是很有治理才能的,在市长任上也是做得有声有色,在父亲对外讨伐时,针对革命军缺衣少食、经济紧张的问题,他成为了财政方面的主要支持者!
不过后来他做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1923年,孙科的主要任务还是为革命军筹集军饷。有次,奉孙中山命令,国民政府二号人物胡汉民亲自跑到市政府,向孙科讨要军饷。
胡汉民身为国民党的重要人物,在政治方面俨然就是以后孙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路顺风顺水的孙科并未将其看在眼里,而是仗着“太子爷”的身份,想要给胡汉民一个下马威,并没有同意调拨军饷,让胡汉民白跑一趟,怏怏而回。
很快,孙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战场无小事,何况是军饷这种关键方面出问题。孙先生为此很是愤怒,叫来儿子直接就是一顿骂,想让儿子长长教训。可这次教育并没有让孙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是怀疑是胡汉民挑拨的。于是二话不说,年少轻狂的他抽起手杖便去打了胡汉民一顿。
孙先生知道此事后,在愤怒的同时,还有对儿子的失望,这样一个胸怀不宽广的人,又怎能装得下天下。当时愤怒的孙先生甚至拿着手枪要毙掉儿子,好在众人阻拦,孙科也及时站出来道歉,此事才算过去。不过自此以后,失望的孙先生,对孙科成为接班人便不抱什么想法了。
1925年,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国民党竞选新的领头人,孙科也参与了这次权力之争,不过由于各方面均有所欠缺,他完败于汪精卫。在之后的数十年内,孙科在行政体系中工作,却一直不上不下,只能成为各大派系竞争的棋子。
期间为了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他曾联合汪精卫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可还没过一个月,因为财务危机问题,这个政府便轰然倒塌。而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以及行政方面不错的能力,他又投向了蒋介石一方。
虽然老蒋以德报怨,但却并没有感化孙科。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着注定和老蒋背道而驰的立场。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内的国民党势力已经被大部分扫清,在此末日时刻,他们内部主张和平谈判的势力再次占据上风。此时主战的蒋介石成了最好的靶子,除了李宗仁这种野心家的逼迫,主和的孙科也联系了诸多大佬,是让老蒋下野的重要助力。
最终蒋介石虽然主动退位,但由于国民党仍抱着划江而治等毫无诚意的心思,所以和平谈判没有成功。在此过程中,孙科一直追求的都是维持“光荣的和平”,他的努力不仅没有作用,反而和李宗仁的桂系势力产生冲突,所以在蒋介石和李宗仁等实权派的共同打压下,孙科被迫离职。
由于和蒋介石派系有着不小的矛盾,在国民党决定撤离台湾后,接到老蒋移居台湾邀请的孙科十分犹豫,害怕被报复。所以没怎么思考,他直接选择了退避,带着家人移居到了法国,随后又转移到了美国生活。
到了美国后,由于失去在国内的基础,本人又没有生财之道,孙科很快便花光了积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只能靠着子女给的接济艰难度日。不仅凡事都要自己动手,甚至还在家里后院种起了菜,以维持温饱。
对于这种生活,自小便不愁吃穿的孙科十分难熬。终于在16年后的1965年,孙中山百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蒋介石再次想到了孙科,邀请他来台湾参加“国父百年诞辰”,这次孙科没有拒绝。
虽然之前有过多次不愉快的矛盾,但身为政客的蒋介石并不看在眼里。在他心中,孙科只是辜负了中山先生厚望的“扶不起的阿斗”。当孙科乘坐飞机到达台湾后,蒋介石还是很给中山先生后代面子的,派了儿子蒋经国等政要前往接机,并于第二天亲自设宴招待了这位“阿斗”。
在经历了十多年艰苦生活后,孙科万万没想到,他还能重新回到聚光灯下,成为老蒋的棋子,同时过上吃穿不愁的优渥生活。
在来到台湾后,由于重要的身份以及特殊的时期,孙科频繁出入各种场合,两年后,更成为了东吴大学的董事长,生活总算不那么寒酸了。
1973年9月13日,83岁的孙科突发心脏病,因抢救无效,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停止了呼吸,结束了他幸运而又不幸的一生。
身为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儿子,孙科起点很高,自小便接受到了先进的思想以及教育,长大后仕途有着父亲的余荫,无疑是很幸运的。但虎父犬子,孙科虽有着一定的才华和抱负,却没有领导人的胸怀和格局,所以如此大的落差也成了他不幸的根源。
正如胡汉民当年的评价:因为孙科是孙先生的儿子,所以他有革命的脾气;因为孙科在美国长大,所以他有外国人的脾气;又因为是孙家独子,所以孙科还有大少爷脾气。他会不定时发脾气,有时一种,有时两种,有时三种!这便是他后来政治立场左右摇摆、无法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
回首昔年,相信孙中山先生也是很矛盾的,既有着对儿子的厚望,同时也不希望后人在他的影响下失去自我。这或许就是身为伟人的悲哀和无奈吧!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