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阉党是什么意思(阉党和东林党)

阉党是什么意思(阉党和东林党)

阉党是什么意思(阉党和东林党)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明朝的权阉们都是擅权乱政、胡作非为的烂人。依附于他们的“阉党”形象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不但獐头鼠目、粗鄙不堪,而且除了贪赃枉法和阿谀奉承之外什么本事都没有。不过真实历史中的权阉和阉党们却并不是这么脸谱化,他们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明朝的权阉们都是擅权乱政、胡作非为的烂人。依附于他们的“阉党”形象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不但獐头鼠目、粗鄙不堪,而且除了贪赃枉法和阿谀奉承之外什么本事都没有。

不过真实历史中的权阉和阉党们却并不是这么脸谱化,他们中的很多不但相貌堂堂,而且能力出众,甚至干出了远超清流、正臣的成绩。

阉党是什么意思(阉党和东林党)

阉党是什么意思(阉党和东林党)

张彩,字尚质,景泰五年出生于巩昌府安定县,弘治三年,三十六岁的张彩中进士。虽然科举成绩一般(二甲六十九名),但是张彩因为另外一项优势–容貌上佳,被分了一个好差事在吏部文选司任主事。

注:明代选官外貌是考量的一项重要因素,相貌不佳很难被委以官职。文选司负责文官的选拔、分配、任免。

张彩不光长得好,工作能力也非常强。别人几十天干不好的事情,张彩只需三五天就能完成,而且还挑不出什么毛病,同僚们都很服他。加上此时的张彩身在肥缺,却为官清廉拒绝贿赂,这让吏部尚书马文升很快就注意并赏识起张彩。

除了能做好本职工作,张彩在别的方面表现也很抢眼。常常热心的建言国事和边防军备,他对军事的建议让很多边塞重臣都深深折服。有阵张彩被给事中刘郤弹劾(诬其不遵循选官制度),张彩闹情绪要辞职。三边总制杨一清不但替他申辩,还推荐说张彩可以接替他的职务。

《明史·卷三百六·阉党》

可以说张彩看着官不大但是前途却非常光明,大家都认为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张彩就能一飞冲天。不过这一切在正德元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宗联合内廷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对朝堂进行了一次大清洗,简单点说赏识张彩的人基本都被清洗出了朝堂。

此时已经年近五十的张彩不想再重新积累朝堂基础,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去见刘瑾。

《明史·卷三百六·阉党》

出众的相貌、出众的涵养、出众的学识,深深地折服了大老粗刘瑾。张彩的主动投靠,让刘瑾生出了刘皇叔得诸葛亮的感觉。刘瑾立马提拔张彩为吏部文选司郎中,而且在刘瑾的暗示下吏部尚书刘宇很识时务的当了“甩手掌柜”,吏部基本就是张彩说了算。

即便如此刘瑾也觉得亏待了张彩,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张彩从员外郎提拔为吏部尚书并加太子少保衔。张彩也用自己的能力向刘瑾证明了他物有所值。

首先是整人。刘瑾当权之初整治异己,只会生硬地给他们罗织莫须有的罪名,不但低效而且阻力非常大。张彩在吏部工作多年,对于朝堂的内部派系和纷争是一清二楚。他利用这一点为刘瑾出谋划策,让他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刘瑾清理异己的效率得以倍增。

为了更加方便刘瑾拿捏朝堂官员,张彩又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这套制度设计初衷是让官员们在严密的制度下无所遁形,进而让刘瑾抓住他们的辫子,需要的时候直接拉出来就可以敲打。后来这套制度被张居正学习吸收,很多条款直接选入了他的《考成法》。

在张彩的帮助下,朝堂官员们愈发地害怕刘瑾,刘瑾在朝堂的威势更重,可以说是张彩把刘瑾送上“立皇帝”位置上的。

成为权阉的刘瑾自然也有权阉们固有的嗜好–贪财。张彩在这个方面不但想出了拌饭来满足刘瑾,而且他还干出了非同凡响的成绩,对明朝影响深远。

首先张彩将“卖官鬻爵”玩出来了新花样,不但对各级官职明码标价,对于上任时间也划定了价格。例如同一官职立即上任和过一段时间再上任,价码就完全不同。张彩抓住“赃官们”急于求现的心理,通过这种方式变相地抬高了买官的价码,增加了“收入”。

通过卖官虽然换来大笔钱财,但是刘瑾仍然不满足,还收着地方官员的常例。张彩却认为这么做非常愚蠢。

《明史·卷三百六·阉党》

张彩说,这些官员进京之前都在地方上打着孝敬刘公公的旗号大肆搜刮,得来的钱财大头全放进自己口袋,只会拿出一小部分孝敬刘瑾,但是横征暴敛的锅却得刘瑾来背。看着勃然大怒的刘瑾,张彩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他“一石三鸟”的应对方法–反贪。

首先通过反贪可以打击异己。明朝到了正德年间不是说官员全是贪官,但是随便抓一个官员说他贪腐,大概率不会冤枉他。不过官场虽然腐化,但是贪腐仍然是公认的犯罪和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道德硬伤。因此用贪腐来打击异己远比无能、失职、渎职更具备杀伤力。

其次通过反贪可以获取政绩和官声,进而从武宗那里获得更多的信任。其实这里隐含着一个很多人忽视的地方,反贪也是过去出政绩最为快速和简单的方法。

见效快大家很容易理解,抓住贪官并公布其罪行,成绩就一目了然。说它简单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反贪是阻力最小的“革新”行为。

与之相对的裁撤冗官、清丈田亩、变更征收制度、改革税种税率等,这些都牵连整个皇朝上下各色利益群体。不仅仅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可以说谁碰谁死。即便是成功地推行了,没有几年的功夫也难见效果。(具体可以参见王安石、张居正的变法)

而反贪则不然,首先前文已经提到了不论怎么说贪腐都是公认的犯罪和道德硬伤,官员们没有理由站出来反对,在一些情况下还必须配合。相对于其它“革新”,这天然的就降低了执行的阻力。

其次一些官场潜规则在过去并不被视为贪腐,而这些潜规则也足以让官员们吃喝不愁了。例如底层官吏有“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中上级官员有各种常例孝敬,像海瑞临死前不是在算兵部给他的“碳敬”么?

有这些潜规则做收入保障,很多官员也不会去阻挠反贪。毕竟那个年代贪腐更多的是指贪墨朝廷的财税钱粮。

最后反贪可以大把捞钱。贪官被查获,那么他的家产理所当然的是要被没收,但是没收了多少赃款;这些赃款上缴朝廷多少自己留多少,这些不都是刘公公自己说了算么?

为了更为了高效的抓捕贪官以及查抄他们的家产,张彩也拿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

张彩建议刘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查盘,也就是清查各级府衙的账目。原本官员们是不怕这个的,因为他们常常将贪墨的钱粮列为亏空并且在账目上将亏空推给前任或者前任的前任,反正跟自己无关。

张彩对官员的套路了如指掌,他让刘瑾不要跟官员们纠结到底是哪一任落下的亏空,把手上的权力用起来。在你的账上查的窟窿就是你的,要找前任你自己找去。这么简单的一招就让天下贪腐官吏们无所逃遁。

对于被查获的官员转移、藏匿家产对抗查抄,张彩也不跟他们耗精力。没钱补窟窿,就服劳役还债。自己这辈子还不清也别担心,朝廷安排你的子子孙孙接着服劳役,直到还清为止。那你还藏不藏?

张彩这套办法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几乎将朝堂上下的贪官横扫,给朝廷追回了差不多八年的亏空,这惊人的效果也让张彩的“查盘”成了之后明朝对抗贪腐的利器。

在张彩的帮助下,刘瑾打击了异己、聚敛了大量财富、也干出了让武宗称赞的政绩,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因此刘瑾也非常厚爱张彩。每逢刘瑾出宫休假,公卿们前去拜访,常常一众官员在外面等待半天,才看到刘瑾和张彩有说有笑的从内堂走出。

有了刘瑾的厚爱,张彩自然也嚣张跋扈起来。他不光和刘瑾一样喜爱贪赃敛财,也和刘瑾一样喜爱炫耀并玩弄权势。刘瑾通过打击异己,推行自己各种各样的改革来享受权力的快感。张彩则是另辟蹊径,用了个刘瑾所不能的方法--淫戏同僚的妻妾。

抚州知府刘介向张彩求官,张彩听说刘介有个很漂亮的小妾,他招呼也不打就跑到人家里当着刘介的面把他的小妾牵回家。后来张彩听说平阳知府张恕也有个漂亮小妾,他就给张恕罗织了一些罪名,很识时务的张恕立马就献上了自己的小妾。

不过好景不长,大权在握热衷改革的刘瑾没有在意张彩的反对,碰了大明皇朝最不能碰的一个地方--清丈军屯。结果事情没做成,还激出了安化王叛乱。杨一清借机联合了刘瑾的政敌张永(八虎之一,也是权阉),扳倒了刘瑾。

随着刘瑾的垮台,作为他的头号亲信,张彩自然也不能免祸。张彩先是被以结交近侍论死罪,不过还没正式定罪,他就幸运的遇到武宗大赦天下。对张彩而言,不幸的是他的政敌们不愿意放过他,又给他扣了个与刘瑾合谋谋逆的帽子,这个罪属于“十恶不赦”之罪。

眼见着张彩要步刘瑾后尘被凌迟处死,上苍给予张彩最后的恩惠,正德五年十月张彩病逝于狱中免去了千刀万剐之苦。虽然死后仍被挫骨扬灰,但是比刘瑾幸运多了,刘公公是被割了三天总共一千多刀才死。

上一篇: 傀儡皇帝
下一篇: 英法关系(英法关系好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