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1954年《天仙配》右:1973年《牛郎织女》
天仙配的故事简介缩写(天仙配的故事简介50字)
《天仙配》讲的是董永行孝,又名《百日缘》、《织锦记》、《槐荫记》等,主旨是宣扬赞颂中国的“孝”文化。而《牛郎织女》是人们对银河岸边两颗“天空中最亮的星”的美好想象。《天仙配》讲的是屌丝逆袭赢取白富美,里面没有“牛”,《牛郎织女》牛郎则是被贬下界的牛郎星。
大概是善讲故事的爷爷奶奶在暑热难当的夏夜,铺个席子在葡萄架下躺着乘凉,便指着天上的最亮的几颗星开始信口开河,给小儿讲段子,而后口口相传代代更新,最后逐渐演变成型的。而严凤英的电影将这两个美好的传说在近代再一次传播开来。
至今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看电影里牛角帽子和牛郎飞天用的两头翘的飞鞋
我收藏的太平广记和搜神记
干宝《搜神记》
太平广记
第一章董永遇仙传说的发生
第一节文化背景:孝感文化与遇仙文化
一、孝感文化的生成——从“孝人”到“感天”
二、遇仙文化的演进——从“神人交”到“仙人配”
第二节社会背景:行孝-封侯-遇仙
一、行孝二、封侯三、遇仙
第二章董永遇仙传说的演变
第一节说唱——与俗众互动
一、《董永变文》
二、话本《董永遇仙传》
第二节佛道——与俗信接轨
一、佛教因素
二、道教因素
第三章董永遇仙传说的完成
第一节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考述
一、元曲
二、明传奇
三、清代以来的地方戏曲
第二节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完成与影响
一、《天仙配》归属黄梅戏
二、黄梅戏对《天仙配》的改编
三、黄梅戏《天仙配》对传说模式的定型
第四章董永遇仙传说的口头传播
第一节民间传说的传播原则
第二节董永遇仙传说的传播特征
一、地域性特征:三条传播路径的形成
二、时代性特征:四种传播态势的推进
第三节董永遇仙传说的传播区域
第四节董永遇仙传说的口头形态
一、博兴中心的董永传说
二、孝感中心的董永传说
三、东台-丹阳中心的董永传说
第五节董永遇仙传说在传说家族中的地位
第五章董永遇仙传说的人物考探
第一节董永历史原型考
一、历代对董永籍贯与生活时代的认定……
第六章董永遇仙传说的民俗研究
第七章董永遇仙传说的当代关注
附录一:托名词刘向《孝子传》辨伪
附录二:答网友“500座”先生对董永历史原型的质疑
部分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九天星出品的系列绘本
桃子说:说了这半天就是《天仙配》里有土地爷没有老牛,《牛郎织女》里只有老牛没有土地爷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