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中复村,有一个特殊的习俗,这里的中秋节要在农历八月十四这天过。
这个习俗开始于八十七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4年9月22日,那一天正好就是八月十四。中复村的村民把自己最丰盛的宴席摆了出来,和红军和闽西游击队的子弟兵们一起,提前度过这个中秋节。
松毛岭战役双方伤亡(松毛岭战役电影)
因为,第二天他们就要投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大战。他们其中将会有很多人再也回不来了,再也吃不到月饼了,甚至看不到明天晚上的圆月亮了。这提前一天的中秋节,将是他们年轻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节日了。
为了纪念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和闽西子弟,从此以后,中复村的村民们把中秋节提前一天,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而那场大战就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却又鲜为人知的松毛岭战役。正是红军战士在松毛岭地区以死相搏,才保障了八万红军主力安全转移,踏上长征之路!
现在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那场震天动地的惨烈战斗。
从1933年9月开始,蒋介石调集超过100万人的军队,对中央苏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围剿作战,决心彻底剿灭红军和中央苏区。
蒋介石组织的这次围剿与以往数次作战不同,不仅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并且吸取了往年失败的教训,改变了作战方案。放弃以往那种纵兵深入,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的战法,改为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这种战术是蒋介石花费重金从德国请来的高级军事顾问,为了对付红军经过深入调研之后,专门制定的一种特殊战术。
实际上以红军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灵活战术,以破解敌人的围剿。不过,当时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已经被王明、博古和李德等人所控制。在思想上逐步转向王明主导的“右倾”,而在军事上博古和李德冒险主义和保守主义等前后矛盾的战略指导,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教条主义严重。
当蒋介石的主力部队依靠坚固的堡垒和强大的陆空火力对苏区红军发起猛烈攻击的时候,李德等人竟然喊出“以堡垒对堡垒”的荒唐口号。让武器装备完全处于劣势的红军,去和国民党的机械化部队硬碰硬。结果可想而知,红军损失惨重,却始终无法攻破敌人的阵地。
当红军受到重挫之后,李德又命令红军采取极端保守的防御策略,导致红军以简易工事和血肉之躯坚守阵地。在敌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之下,李德严令前线红军不得撤退,誓死保卫苏区。
在一系列错误的思想和战术的指导之下,红军损失逐步增加,控制范围也日渐萎缩。到了1934年夏,中央苏区几乎已经被敌军整体包围,形势十分危急。
为了保住红军主力,为了将来能争取反败为胜的转机,周恩来、朱德等人与王明、李德等人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做出了红军主力进行整体战略转移的决定。
而那个时候,国民党主力部队已经在准备发起总攻了。
1934年8月,国民党东路军李延年部集结部分兵力准备进攻长汀县,长汀是中央苏区以及首府瑞金的东大门,是红军东部最重要的防线。
同时,长汀地区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口,如果长汀失陷,中央红军主力就无法突出重围,被彻底困死在包围圈里。
此时,李延年先头部队许永湘旅一部,已经在长汀区域内松毛岭南麓的温坊开始驻扎。
长汀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央苏区的东部屏障,就是因为其境内有一座松毛岭。
松毛岭高大险峻、地势复杂、并且延绵数十公里,易守难攻,即便国民党军拥有强大火力,只要上面有部队坚守,也必须付出巨大代价。
面对国军的步步紧逼,李德依旧坚持古板的严防死守战术,命令在松毛岭地区防守的红军凭借有利地形进行坚守。
许永湘旅虽然已经占据温坊,但是他们的人数并不算太多,并且许永湘也没有发起攻击的迹象。很明显他们在等后续的大部队,等国民党主力部队一到,就可以正式发起总攻。
前线总指挥朱德发现了许永湘以后,意识到温坊地区的威胁实在太大了。一旦敌人的主力到达,就能以温坊为后方基地向松毛岭主阵地发起持续的攻击。
尽管松毛岭地势险要,但也挡不住敌人的持续进攻,并且一旦双方在松毛岭陷入胶着,客观上就把中央红军主力堵在了苏区之内。待敌人各路援军一到,红军休矣!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朱德临机决断,决定不在死板执行中革军委只在松毛岭上坚守的命令。他命红九军团和闽西游击队,趁夜色,走山路,悄悄靠近温坊。
温坊距离松毛岭主阵地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而红军最近一段时间的作战风格一直都是坚守不出。许永湘认为红军还在山上的阵地里坚守,所以温坊是非常安全的,并且后续部队正在不断向这里靠拢,自己也并不是孤军。
整个温坊地区的防卫非常松懈,9月1日深夜时分,红军偷袭部队已经在温坊营地四周的山上集结完毕。红军指挥员见敌人已经入睡,于是命令部队发起突然冲锋,杀入敌营。
敌军根本没有防备,被打了一个惊慌失措,根本没来得及组织起有效地反抗,纷纷四散逃窜。双方激战一昼夜,许永湘旅大部被歼灭,只有少数逃之夭夭。
正在红军打扫战场准备撤退的时候,侦察兵报告,有一支敌人的部队正在向温坊缓慢行进,应该尚未发现这里的战事。
这是一支奉命到温坊集结的国民党部队,兵力不多,只有一个团。红军指挥员当即决定再打他一个伏击战。
敌人的这支部队行进速度较快,在原定计划之前出现在了温坊附近,因此没有得到许永湘的求救信号。
当他们进入一处峡谷地带的时候,突然遭到红军从两面高处的猛烈攻击。敌人也是猝不及防,只能调头逃窜,但此时他们已经在红军的口袋阵之中了。双方随即展开激战,当天下午,这一个团的敌人基本被全部歼灭。
在温坊地区的两次战斗,打破了红军长期以来的作战方式,主动出击运动歼敌,取得了丰硕战果。共计歼敌四千余,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
温坊失利,让亲自作坐镇南昌行营的蒋介石大为光火,这是自第五次围剿开战以来,国军最大的一次失败。蒋介石盛怒之下,把蒋鼎文、李玉堂和李延年等相关将领骂了个狗血淋头。
红军在温坊的反击也让蒋介石对这里提高了重视,如果红军开始改变战术思路,对于国军进攻松毛岭的战略计划将大为不利,所以他立即调兵遣将做出了相应更改。
首先将攻击松毛岭的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撤下,急调北路军总指挥顾祝同前来接替,第三师师长李玉堂由中将降为上校。在前线负责指挥的第三师第八旅旅长许永湘,临阵怯战,指挥不力,就地枪决。
其次,命令东路军各部快速向温坊一带再次集结,加快战略部署,准备强攻长汀门户松毛岭。原来负责主攻的就是李玉堂的第三师,由于此前遭到红军突袭损失较大,因此从前线撤下,改为后勤保障部队。
其余部队分别是:李延年第九师、李默庵第十师、宋希濂第三十六师、陈明仁第八十师、刘戡第八十三师,参与进攻的主力部队是五个师,另外再调一个重型炮兵团在后方进行火力支援。
最后,蒋介石依然担心松毛岭地势险要,仅靠那一个炮兵团的火力,还略显不足。于是将自己心爱的空军也调了过来。当时国军的战斗机数量并不多,是蒋介石的心肝宝贝,但为了能一举拿下松毛岭,他还是命令南昌的空军时刻待命,战事一开,六十余架战机将全部参战。
而红军方面取得了温坊之战的小胜之后,也已经意识到接下来将会是一场极为险恶的大战。
松毛岭是守卫长汀,守卫中央苏区东部防线的关键要塞。实际上中革军委早就得到了蒋介石全套的作战计划,虽然他在北部安排了重兵,逐步向南推进而实际上真正的进攻重点却是东路军。
这边的六个师都是嫡系中央军主力,并且李玉堂、李延年、陈明仁、李默庵等都是国军中擅打硬仗的猛将。
红军在松毛岭上原本就修筑了坚固工事,但为迎接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早在七月份中央就动员当地群众数千人配合红军在松毛岭上修筑更多、更坚固的防御工事。
松毛岭作为整个东部防线的咽喉要塞拥有得天独厚的险要地势。要通过松毛岭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主峰脚下的白叶杨岭,另一个叫刘坑口。这两条山路都是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而过,崎岖而又陡峭,四面都是耸立的高山。
赣南地区雨水充沛,山上树木植被极为茂密,可以埋伏千军万马而难以发现。
红军依照山势在山顶、山腰以及山洞、土岭等险要之处,修筑了大量的防御阵地。尽管红军没有钢筋混凝土技术,但他们专门设计挖掘的土木结构的壕沟、地堡,也非常坚固,除非被重型炮弹直接命中,否则很难被彻底摧毁。
并且红军的暗堡之上都有茂密的植被覆盖,工事修好之后,立即在上面插草、栽树,当时正值夏天,没几天这上面就是和周边一样郁郁葱葱了。
在松毛岭战役开打之前,红军又调集力量对工事进行了加固和扩展,把原有工事再进行多层加固,加深。在凡是能够向敌人射击的地方都修上工事,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点,确保山下对山下的敌人没有射击死角,让敌人无处躲藏。
中革军委命令负责在松毛岭阻击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务必阻挡敌人三天。因为此时的中央红军尚未集结完毕,只有在松毛岭挡住敌人才能给主力争取到足够的时间转移。因此,松毛岭战役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
为了完成阻击任务,中革军委派遣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负责坚守松毛岭,同时再紧急征兵1600余人,派他们驰援松毛岭战场。
一时间,国共双方在松毛岭地区剑拔弩张,长汀地区的火药桶即将被燃爆。
中复村就在距离松毛岭不远的地方,这里也是红军的后勤中转地。朴实的村民数年来与红军朝夕相处,早就把他们看做是自己的亲人,村里也有十几个年轻人参加了红军,并且就守在松毛岭上。
山雨欲来风满楼,国民党大兵压境,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中复村的村民们也知道了,红军要在这里打一场从来没有过的打仗,要死很多人。
看着这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年轻人,村里的老人们流下了眼泪,想着这些小伙子可能明天就要死在战场上了,他们真的不忍心让他们离开。
村里的老人商量了一下,明天就是中秋了,可他们马上就要离开,所以就在今天晚上为红军提前过一个热热闹闹的中秋节。村长让各家各户马上准备,把自家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为红军践行。
那天晚上,红军战士与中复村村民一起度过了一个一生中最难忘的中秋节。
在次日凌晨,这一队红军就接到紧急命令,敌人已经开始进入进攻阵地,命令他们立即赶赴松毛岭。
当第二天一早村民们起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红军的身影,他们往松毛岭方向望去,早晨山上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开,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静谧,和平时一样的安详且幽静。
突然,几声闷响打破了山顶上的宁静,国民党军的进攻开始了。
1934年9月23日清晨7时,国民党东路军总指挥顾祝同下令,向白叶杨岭、刘坑口红军阵地开炮。
国民党口径最大、射程最远的榴弹炮团,数十门大炮同时向山顶倾泻弹药。
风景秀丽的松毛岭顿时硝烟四起,山石、土堆、树木被炸得四处纷飞,巨大的爆炸声在十几里之外还能听见,松毛岭上更是地动山摇。
山上的鸟儿们早就被惊得四散飞离,各种走兽也纷纷向外逃窜,这里已经变成了不断爆炸的火药桶。
红军战士们按照命令隐蔽在坚固的工事之下,躲避炮火,等待敌人地面部队攻上来。
敌人的炮击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数千枚大小榴弹炮将松毛岭炸成了一片焦土。炮击还未及停止,天空中又飞来了数十架美制O-2MC轻型轰炸机。
这些飞机在低空飞过,然后将一枚枚炸弹投掷在了红军的阵地上,红军没有重炮也没有防空武器,这个阶段只能隐蔽在工事里,极为被动。
尽管红军修筑的工事非常坚固,但是敌人的炮火和空中轰炸强度还是远远超出了中革军委的预料,不少阵地被炸毁,也造成了部分红军战士伤亡。
炮击一经停止,国军地面部队密密麻麻的就从崎岖的山路上开始狂奔,向着红军的阵地发起冲锋。
白叶杨岭是红军的主阵地,也是国军进攻的重中之重,担任主攻的是国军主力精锐,宋希濂之三十六师。这支部队在北伐时就表现突出,被蒋介石极为看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善于猛打猛冲,攻城拔寨。
三十六师在最前面冲锋,李默庵的第十师和刘戡的第八十三师在两翼协同策应,霎时间,数万军队涌入了狭窄的松毛岭山路。
松毛岭上红军总指挥是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当他从望远镜里看到国军密密麻麻的进入自己的伏击圈之后,命令部队开始还击。
红色信号弹在松毛岭延绵十五公里的阵线上空不断闪耀,红军的反击开始了。
在敌人向主阵地冲锋的两侧山地上,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率先喷出了火舌。然后各种步枪的声音接连不断的响彻山谷。
国民党军装备精良人数众多,但却是仰攻,处于不利地位。红军躲在壕沟里被炸了一上午,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这下子把愤怒全部朝山下的敌人发泄出去。
当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太阳高悬在头顶上,能见度极高。红军居高临下,凭借隐蔽的工事,从各个角度向山下的敌人射击。
由于是从上向下俯视射击,步枪的射程大大提高,并且山路狭窄敌人的队伍非常密集,红军瞄准射击极为便利。
国军的先头部队几乎全部被击毙,损失惨重,后续部队被埋伏在两侧山地密林之中的红军所阻挠,无法快速支援前线。他们只好开始向两侧上方射击,但根本看不见目标,只见不停地有子弹穿透树叶射下来。
无奈之下,国军进攻部队只能呼叫炮火支援,同时又派出小分队冒着枪林弹雨上山攻击红军。
在敌人进攻的途中,红军与他们展开了殊死搏斗,对于任何一个阵地,哪怕只有一个简单的壕沟,也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松毛岭上除了主阵地上的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之外,中革军委还动员了闽西地区上万游击队员支援松毛岭战役。
这些闽西子弟兵生长在这大山之中,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他们手持简陋步枪、火铳,采取自己擅长的游击战打法,不停地在侧后方袭扰国军,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国军无论进攻还是撤退,总有人在山上、密林之中向他们放冷枪,有时候是子弹,有时候是铁砂。还有人冷不丁地扔个马蜂窝下来,搞得国军有火没出发,只能向山上胡乱扫射。
怒不可遏的敌人对这些接连不断的冷枪弄得不胜烦恼,于是呼叫炮火和空中支援,向松毛岭山岭上实施无差别覆盖式的轰炸。这也导致了闽西游击队员大量伤亡。
红军与国军在各处阵地上展开了惨烈厮杀,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激战一昼夜,红军主要阵地依旧牢牢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蒋介石命令次日加强进攻力度。
国军在兵力和火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虽然红军奋力抵抗,但毕竟兵力有限,无法分兵与敌人争夺已经失去的阵地。因此很多前方阵地在炮火和敌人的冲锋下,不断的失守,敌人逐渐向主阵地推进。
当敌人的前锋进入主阵地射程之后,白叶杨岭主峰阵地上,红军仅有的几门山炮、迫击炮开始发威。
炮弹并不是直接命中敌人的队伍,而是打在两侧的山壁之上,大块的山石迅速崩裂下来,国军被砸死、砸伤者不计其数。
三十六师毕竟是精锐部队,宋希濂下了严令,前锋部队拼死向前冲。他们冒着红军的炮火和交叉火力不断地向前推进。
罗炳辉见敌人已经进入步枪射击范围,于是下令轻重机枪一起开火,同时发出信号,埋伏在四周山林里的游击队开始施射冷枪。
由于前方阵地已经失陷,双方在白叶杨岭前沿阵地展开了激战。这里是松毛岭上最为险要的地方,红军提前将阻碍射击视线的树木悉数砍掉,国军根本没有任何遮挡,只能用血肉之躯硬冲,结果遭到密集射杀。
如果国军只有地面部队,在白叶杨岭,哪怕再来二十万军队,也只有送死的份。宋希濂看着自己不断倒下的部队,心急如焚,只能不断的呼叫炮火和空中支援。
一顿狂轰滥炸之后,国军趁红军尚未回过神来,立即开始冲锋,红军发现之后马上组织反击,双方你来我往,绞杀在一起,白叶杨岭上血流成河。
9月25日,双方的搏杀依旧在持续,按照原来的命令,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只要拖住敌人到今天晚上,就完成了任务。
可就在这关键的一天,总指挥罗炳辉和政委蔡树藩却接到军委的命令,让他们到瑞金去开会。无奈之下,指挥权只能交给副军团长,罗炳辉叮嘱他,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敌人,并且他预感到,今天之后这场仗也未必能停下来。
瑞金的中央红军主力还是没有集结完毕,王明、李德要求红军和中央机关要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他们正在收拾大批的办公设备和家具,动作极其缓慢。
罗炳辉和蔡树藩非常着急,前方战事极为凶险,松毛岭虽然险要,但是敌人的炮火和轰炸机太厉害,我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如果瑞金方面再不转移,敌人就要冲进来了。
后方的会议一直在进行,前方的战事也一刻未曾停止。
果然如罗炳辉所料,中革军委命令他们继续阻击敌人,直到中央红军主力转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斗陷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在战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弹药充足,物资完备,并且双方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来打。
罗炳辉率部队抵挡到9月27日,白叶杨岭阵地才被敌人以巨大伤亡的代价攻占。但主阵地失陷之后,红军并没有出现溃退,而是在后续几公里的山岭阵地上继续阻击敌人。
并且此时主力红军基本集结完毕,开始转移。9月29日敌人攻占松毛岭大部分阵地,宋希濂在登上主阵地视察战场时,被密林深处射出的一颗子弹击中,身负重伤。
9月30日,红九军团在钟屋村举行誓师大会宣布松毛岭阻击任务圆满完成,现在奉中革军委命令开赴瑞金,与主力汇合开始西征。
松毛岭一战,红军和村民们连续进行了七昼夜,牺牲进万人,有效迟滞了国民党主力部队在东路进攻的行动,为中央红军集结争取了宝贵的七天时间。正是有了这宝贵的七天,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才得以进行,因此中复村也被称为“红军长征第一村”,松毛岭保卫战也成为了保卫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大战。
现在松毛岭上已经建起了革命纪念碑,每年都会有大批群众前来瞻仰、缅怀当年的革命先烈。中复村至今依旧传承着八月十四过中秋的习俗,以纪念那些为保卫家园而牺牲在松毛岭上的红军战士们!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