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彭老总领导的红三军团东征西战,为创建巩固中央根据地,以及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自1930年6月组建,到1935年秋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红三军团的番号一共存在了五年多时间,期间有时候还被称为红三军。
了解红三军团历史的人,或许心中都有一个“小遗憾”,那就是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之后,红一方面军和红一军团恢复番号之时,红三军团的番号并没有被恢复,而是被编为了红一军团第4师。即红军陕甘支队恢复为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恢复为红一军团,而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红三军团)被编入了红一军团。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这次恢复番号之时,为了红军各部队的顺利整编,以大局为重的彭老总主动向组织提出:“为保留井冈山的旗帜,应恢复红一军团番号,而将原红三军团列入红一军团序列,红10团、红11团、红12团编为红一军团第4师,红13团编入红一军团第1师。”
杨富春简历(李富生简历)
从这次整编的结果来看,彭老总领导的红三军团整体上改编为了红一军团第4师。此后,红三军团的番号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1937年8月,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由原红三军团改编而成的红一军团第4师,又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343旅第686团,从而走上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全面抗战时期,是彭老总和当年红三军团的老战友们的珍贵合影。有意思的是,彭老总身边的三个人都曾担任过红三军团政委,而且在1955授军衔之时,都没有参加军衔的评授。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与彭老总一起并肩战斗,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的同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那么,照片上彭老总身边的三个人都是谁呢?
站在最右边的人是滕代远。滕代远是湖南怀化人,出生于1904年,他比彭老总小六岁,是红三军团首任政委,后来于1933年1月调任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在全面抗战时期,滕代远先后担任过军委参谋长、太行山抗大总校副校长、八路军参谋长等系列重要职务,他参与创建并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
在解放战争中,滕代远又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有着非常多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滕代远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兼铁道兵团司令员,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授军衔之时,由于滕代远已经开了军队系统,所以他没有参加这次军衔的评授。1974年12月,滕代远因病逝世,享年70岁。
从右到左,站在第二位的人是杨尚昆。杨尚昆是今重庆潼南人,出生于1907年,他比彭德怀小九岁,是红三军团第二任政委。1931年1月,滕代远离开红三军团之后,时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杨尚昆来到红三军团接任军团政委。1935年8月,因工作需要,杨尚昆与当时担任红军政治部副主任的李富春对调,离开了红三军团。
全面抗战时期,杨尚昆担任过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领导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杨尚昆又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等职务,协助周总理处理中央日常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杨尚昆的成就非常大,还担任过国家主席。1998年,杨尚昆因病逝世,享年92岁。
站在最左边的人是李富春。李富春是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00年,他比彭老总小两岁,是红三军团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政委。前面说过,1935年8月,因工作需要,李富春和杨尚昆对调工作,来到红三军团担任政委。李富春和彭老总在红三军团一起工作时间比较短,后来随着红三军团并入红一军团,李富春就调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了。
在全面抗战时期,李富春曾协助陈云主持中央组织部工作,协助任弼时处理中央书记处日常事务,在财政经济工作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在解放战争中,李富春在东北地区工作,担任过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务。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富春的成就也很大,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李富春因病逝世,享年75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