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最令人恨得牙痒痒的奸臣当属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此人于正德八年(1513)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在江西袁州府,嘉靖十年(1531)凭借父亲的“安排”,进入国子监学习,其实也就是所谓的镀金,毕业后的结局大家都想得出来,作为官二代的他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直接走马上任,曾历任尚宝司少卿、太常寺卿等职位。
在民间百姓眼中,严世蕃是典型的奸臣形象,且比他的父亲“更胜一筹”,他的奸诈阴险是建立在机敏上的,他熟国典,识时务,同时还擅长揣测人心,因此能够讨得当朝皇帝的重用和嘉奖,可谓是嘉靖朝第一鬼才,看得出,是典型的没有将聪明才智用对地方的人。
而他的嚣张跋扈到了何种程度呢?举几个例子你们就能明白了。严嵩曾收赵文华为义子,他在江南游玩回来,选了当地一顶价值连城的金丝帐作为给严世蕃的特产礼物,又考虑到严世蕃有二十七个妻妾,于是便给她们一人带了一个珠宝髻。想当然送这些礼物是为了攀关系的,然而严世蕃却觉得赵文华只送这么点东西,心中很是不满。
朱载坖(朱载坖怎么念)
严世蕃和父亲严嵩还手握重权的时候,朝中各个部门基本都会观察他们的眼色去行事。而严世蕃知道嘉靖帝并不太亲近第三子裕王朱载坖,所以有意克扣裕王府的岁赐。朱载坖接连三年没有收到该发放的岁赐,考虑到府上的人都指望着这钱来养活,于是只能东拼西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去讨好严世蕃,严世蕃收了钱才让户部补发了岁赐。皇子为了拿到他应得的岁赐,还要倒贴给官吏银子,这严世蕃确实有很大的“官威”,也难怪他会经常将此事挂在嘴上,甚至成为了他向别人讨要贿赂的理由。
严世蕃平日里除了讨好嘉靖帝以外,便只需要考虑要怎么才能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以及怎么在二十七房妻妾和数不尽的情人之间做一个时间管理者。他既然能够做到,当然也有他的绝技。
绝技之一:善于揣测人心。严嵩再任首辅时,已经年近七旬,平日里不仅要日夜常伴于皇帝左右,而且还要分出精力帮皇帝处理政务,年老体弱,实在难顶,所以时常会将自己无暇顾及的政事交给严世蕃去处理,甚至于在私底下直接让他带笔完成票拟。本来这票拟是不该过严世蕃之手的,但每次呈上去的票拟都恰巧符合嘉靖帝的心意,于是嘉靖帝就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有史料曾称,有一天夜里,嘉靖帝的圣旨传到了内阁,希望能向内阁的人询问意见。当时留在内阁的有严嵩、徐阶和李本等人,他们看着圣旨犯了难,一时之间竟没有一人能拿定主意回复嘉靖帝。严嵩见事情没有进展,就叫来身边的侍从,要他记住圣旨的内容,然后到严世蕃那去求助。在等答复的过程中,嘉靖帝有些等不耐烦了,于是三个人只好按照自己对事情的理解给意见,然而都不是嘉靖帝想要的答案。终于严世蕃的回复被送了过来,嘉靖帝看完后,紧皱的眉头中有了松懈的意思,这才让严嵩等人松了口气。
绝技之二:过目不忘的好记性。严世蕃虽然是一个奸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不可多得的聪明人。嘉靖帝信奉道教,所以时常举行祭天祝酒的活动,而在这种活动中,焚青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青词即用红笔写在青藤纸张上,敬献给神明的奏表。严世蕃还是学子时,就深知嘉靖帝喜好能够写好青词的官员这一特点,所以在学习写青词上下了一番功夫。
嘉靖帝写青词时,总爱带上包含着个人政见或是疑虑的暗示,然后将青词交给诸臣,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他答复。谁不想给皇帝一个满意的答复呢?严嵩也想,但是他早早便江郎才尽了,实在难以应付嘉靖帝抛出的有刁难人之意的政治任务了,于是他注意到了儿子严世蕃,这小子博古通今,熟读经史,且记性好的没话说,所以此后都将青词的撰写扔给了他。
还有一次,嘉靖帝某日读书,遇有不解其意的地方,于是便询问大臣那段话的意思。内阁值班的诸臣皆不晓得皇帝说的这段话出自哪里,自然不能回答皇帝。而严嵩又想起了严世蕃,派人去询问答案。果不其然,严世蕃的回帖中,将那段话出自哪本典籍,甚至是第几卷第几页都说的明明白白。严嵩派人找到了书,这才给了嘉靖帝满意的回答,当然也不免要夸严世蕃两句,因此加深了嘉靖帝对严世蕃的重视程度。
绝技之三:异常充沛的精力。严世蕃精力旺盛,是明显可见的,不然他公事繁忙,哪里还能顾得上喝酒娱乐,男女通吃,夜夜笙歌呢?纵情声色,自然免不了被酒精放倒,但为了不耽误处理父亲抛来的政务问题,严世蕃有他的一套方法。这方法便是,叫侍人去端一盆滚烫的热水,毛巾在水中浸泡,趁热时围在头上,稍有凉意,便马上放到热水中浸热,重复两三次这个动作,酒就可以醒了,这样在政坛上便不会再显出一副醉态。
严世蕃是天才,不可否认,但他却糟蹋了这种天赋,一身本事全用来维系自己的奢靡且浪荡的生活,当然凭借自己的才能讨口饭吃的行为不错,但严世蕃错就错在,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老百姓的头上,这也是他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的最重要的原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