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东汉末年,汉献帝流落于群雄之间,毫无自己的生存价值。此时的汉朝已经病入膏肓,然而这其实怪不得这位皇帝,真正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党锢之祸”。东汉,一个神奇的朝代,在它的中后期,即位的皇帝基本

东汉末年,汉献帝流落于群雄之间,毫无自己的生存价值。此时的汉朝已经病入膏肓,然而这其实怪不得这位皇帝,真正让局面变得不可收拾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党锢之祸”。

东汉,一个神奇的朝代,在它的中后期,即位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小孩子。一个孩子如何执掌天下,为了坐稳皇位,他只能依靠最亲近的母亲,也就是太后。

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

不过在那个时代,太后即使垂帘听政,也不能独掌大权,她需要在外面扶持自己的人,有谁能比父亲、兄弟、子侄亲近呢?于是外戚这一集团便闪亮登场了。

皇帝不可能的不长大,在其成年执政后,发现昔日保护自己皇权的外戚们占据了朝堂上的主动,自己跟个磕头虫一样没有权威,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扶持起了一批新的势力,宦官。

在皇帝的支持下,宦官们勇往直前,很快便干掉了外戚集团。皇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于是便给宦官及其家人加官进爵。东汉王朝前中期基本上是太后——外戚集团执政到皇帝——宦官集团执政两者之间流转。不过到了中后期,士人阶级开始不满足,并暴动起来,宣称这天下也有我的一份!

这时候的士人阶级和以后的读书人可不一样,他们是非常有骨气的,平日里不搞贪污腐败,只想要创造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公元159年,汉桓帝与宦官集团联手干掉了当时的外戚外戚梁冀,并杀掉了不少忠于他的部下。风水轮流转了,这下子宦官再度得意起来,他们的子侄、亲戚要么在朝堂上执掌大权,要么外出当太守。宦官底层起来的人物,缺乏基本的政治素养,他们的亲戚自然也好不了多少,很快各地便怨声载道,流民四起。

为了改变政治格局,士人阶级的领头羊,名士李膺出场了。说起这个李膺,在东汉末年的名气非常响亮,甚至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举个例子,被曹操称之为王佐之才的荀彧有8个叔叔,被称之为荀氏八龙。其中一个最有名的荀爽因为帮助过李膺一个小忙,从登上舞台开始到董卓入京病死之间,反复说了几百遍,很骄傲的样子。

公元165年,李膺担任司隶校尉,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上台后直接利用手里的权力干掉了大太监张让的弟弟。正是在他的领头之下,士人阶级开始对宦官动手,中常侍侯览的哥哥、中常侍苏康的侄子、大太监单超的弟弟都被干掉了。

几乎所有人的怒火都被调动起来,不过有一个家族除外,那便是号称四世三公的袁家。他们不仅不搞这个诛宦官这一政治正确,还与中常侍袁赦眉来眼去,情意绵绵。

汉桓帝一看,你们这些人是要造反啊,于是他发布圣旨。表示这些党人(士人阶级)排除异己,是反动派,号召全国干掉他们。于是李膺等二百多个德高望重的士人被抓,当然,汉桓帝没有老糊涂,他知道自己如果干掉了这些人东汉就完蛋了。所以只是关了一阵子,随后便让他们回家了,不过这些人却被禁锢终生。也就是说一辈子不能做官,只能老死在家。第一次党锢之祸结束!这次没死多少人,反而提高了党人的声望,为士人阶级第二次反扑打好了基础。

公元167年,万恶之源汉桓帝驾崩,继任的是12岁的刘宏,也就是后来的汉灵帝。不过这时候的他懵懂无知,朝政大权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窦太后的手里。上文也说过了,窦太后一旦掌权,必定会重用外戚集团。她的老爹窦武一跃而起,被封为大将军,执天下之牛耳。

这刚上位肯定要提拔几个士人阶级的能臣,于是他让陈蕃当了太傅、胡广当了司徒,这两人在当时都非常有名。他们与大将军窦武组成了三人执政小队,既然都是自己人,上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遭受党锢之祸的士人们平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膺等人回到了朝廷,宦官集团再度受到压迫。不过对于这一切,窦武很不满意,于是他跑到了宫里三番两次的劝说窦太后杀掉位高权重的阉人。窦太后这里虽然放权给父亲,但脑子没啥问题,他知道宦官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太后,自己要杀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宦官集团如果被彻底灭掉了,到时候一家独大,皇帝可就没优势了。

于是她坚决不同意这件事,并狠狠地骂了一顿窦武。眼看着女儿是没啥指望了,窦武决定自己动手,他在朝中大肆逮捕宦官,但是抓了之后却不杀,放在那里。结果这给了宦官们喘息空间,他们集合起来挟持窦太后,斩杀了窦武、陈蕃、李膺等人。随后更是大搞株连,杀掉了三四百人。

东汉的皇权似乎再度得到了保障,不过士人阶级却损失惨重,那些志存高远的人物基本上都被干掉了,剩下的大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聪明人以及像四世三公袁家这样的人物。

于是在黄巾之乱后,东汉彻底完蛋了,末代皇帝汉献帝更是成为了一个谁都能捏一下的玩物。

上一篇: 彩虹是什么(彩虹是什么意思啊)
下一篇: 联合国成立的时间(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