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对大多数人而言,执行力是第一位的能力。
提高执行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要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实干精神,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有健全的制度规则保障,更要有及时反馈的“复命意识”和“划句号”的能力。
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只有这1%没落实,看上去就差这么一丁点,结果就是事情没有到位。
实际工作中,绝不能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也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了才反馈。
应该注意适时反馈、阶段性反馈,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和同事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又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特别是执行中遇到困难、发现问题时更需要及时反馈,以便重新调整思路和办法,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只要是和岗位职责有关的事,都要及时反馈,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09
跳出自身看自身
立足自己看自己
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人不可能用自己的眼睛完全看清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些人经常自我感觉良好、夜郎自大,就是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较为狭窄的时空内,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认清自我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自身看自身”。
要学会登高望远,放开视野去比较。看清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渺小,要学会用“第三只眼”看自身,不以自我为中心,用旁观者的心态,高出事物一两个层次来审视自己;
要学会以人为镜,见贤思齐。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确方向和目标。
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立足此时此地的人生思考问题,扬长避短,不纠结过往,不忧心未来,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过好眼前的生活,立足自己看自己,这是一切工作的原点。
要善于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听了几句表扬就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也不能挨了几句批评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要能够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样,未来要怎么发展,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活在当下,做好自己。
跳出自身看自身,可以看得更加明白;立足自己看自己,能够走得更加顺畅。
10
事情要一桩一桩地做
人们常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文章要一篇一篇地写,事情要一桩一桩地做。
这些都是大白话,确是大实话,富有哲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很多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有的需要好几年甚至好几届领导班子传承接力,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
明朝吕坤在《续小儿语》中说:“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
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要取得实效、赢得胜利,都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阵风、不落实,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部门工作事务繁杂,既要会总体把握、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
不能三心二意,狗熊掰棒子,抓一个丢一个,如果这样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做好做透做实每一件事,用足够的耐心和韧劲来面对工作生活,不折腾、不反复,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一抓到底,积小胜为大胜。
11
想问题做事情
要尽可能合情合理
人有人情,物有物理,合情合理就是要合乎情理、合乎原则,两者兼顾。
现实社会中,有时候合情不一定合理,合理不一定合情。
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投桃报李”、“滴恩泉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等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没有感情,肯定也要讲人情。不近人情的人是缺少情商、缺少魅力和感召力的。
但是人情,也有其世俗庸俗乃至功利丑恶的一面。只讲人情不讲原则的人,颠倒人情与原则的关系,丧失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迟早要“栽跟头”。
当然,情与理也不是完全对立的。
一个人既不能太死板机械,也不能太圆滑世故,尤其面对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问题,要自觉和严密地设置人情防火墙,自己不去突破,也严防别人逾越。
要重视人际关系,但不要刻意去追求搞好人际关系,要学会以简单对复杂,别人复杂,自己要简单。
要努力做到情理兼顾,在不好兼顾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也才能做到“自己不打倒自己,别人永远打不倒你”。
12
自觉按职能职责做事
永远忠于职守
处在什么岗位就要履行什么职责,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责任。
不管是在公司部门还是在各自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职能职责,这是我们做事的前提和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明确了职能职责,更要忠于职守,就是忠诚地担起自己的岗位责任和职责操守,时刻提醒自己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这是所有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
每个人首先要熟悉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能职责,对自己职能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主动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千万不要事事等领导来安排。
其实,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好一个“循吏”,那也是大贡献。
当然也要有更高的追求,要努力做个“能吏”,发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工作,自觉做到“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苦累面前多思得,工作当中多思责,“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干大活、出新彩、干出水平。
13
分清轻重缓急
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
轻重缓急,是指各项工作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学会运用辩证法,把最重要最紧迫的放在第一位,不太重要不太紧迫的放在第二位,依此类推,分出轻重缓急。
要善于紧盯大事要事打攻坚战,紧盯急事难事打歼灭战,紧盯薄弱环节打持久战。
牢牢把控工作节奏、力度和质量,善于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切实做到“打鼓打到重心处、工作抓到要害上”。
抓本质,就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客观全面、深刻系统、辩证历史地看问题,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深挖细查,为工作打牢基础。
抓重点,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能分清主次、合理布局工作力量,以重点带动一般,不平均用力、撒胡椒面,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抓关键,就是要把握关键少数,掌控关键环节,认准关键时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牵住牛鼻子,打蛇打到七寸上,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集中精力,扭住不放,持续用力,善作善成。
14
掌握特点,把握规律
特点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别之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性,也就是个性。
但无论事物如何复杂、如何变化,其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这就是规律,也可以称之为共性。
规律具有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不能任意创造和改变,但可以认识和利用它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造福人类。
善于把握规律,才能认识事物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倘若没有掌握特点、把握规律,将会是盲目推进,不得要领,甚至事与愿违。
工作同样如此,不同的部门和岗位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要想得心应手、从容应对、体现水平,就要掌握特点、把握规律。
首先要正视每一件工作的个体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全面分析,合理施策,有针对性地把每一个问题解决好、每一项工作落实好。
同时,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也有共同的规律,不能拍脑袋决策,否则就要吃苦头,造成损失。
要善于把平时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使思想和行动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观实际,增强认识规律、找准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提高运用规律的水平,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和有效性。
15
始终保持适度的紧张感
生命是需要永远激活的,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工作必须在状态。
对每一个人来说,压力太大会崩溃,但没有一定的压力,不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对身体、对生命、对工作都是负能量。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青蛙在温水里待得太久,就会跳不出来;人如果太闲适,就容易生出事、干坏事。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有压力不一定是坏事,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人的健康等方方面面都有好处,它能使我们不忘“初心”,远离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始终让思维和行动保持在平均水准以上,甚至可以迸发超出想象的能力。
工作任务重、节奏快,更要人在岗上、岗在心上,时刻警醒、积极适应、快速跟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一心一意谋工作、干事业,推动创新发展。
当然,也不能过于紧张,要劳逸结合,生动活泼,正确面对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避免造成心理失衡和精神压抑。
16
不多事、不误事、不坏事
不多事、不误事、不坏事,看似简单,要求不高,实则蕴含深刻。
“不多事”,就是尽好本职、守好本分,看好自己的门,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越位抢球,不无事生非,做老实人不吃亏。
知事晓事不多事,就会太平无事。
“不误事”,就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岗位作为锻炼自己的舞台,认真履职尽责,把工作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载体。
这是一种牢记使命、敬畏岗位的责任自觉。也只有责任,才能使一个人坚持和长久。
“不坏事”,就是走得端、行得正,不坏别人的事、不坏大家的事、不坏集体的事。
现在职场里,有些人名利思想作怪、价值取向错位、红眼病严重,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混淆黑白,他们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人过不去、跟心过不去。
这样的行为不可取,我们要有阳光心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与人为善。
17
急事缓办,缓事急办
所谓“急事”,往往是突发事件、紧急事件,让人措手不及,无法选择、不能回避。
人的一生,遇急遇险在所难免,能够坦然面对,急事缓办、缓事急办才是大智慧。
急事急办可能会忙中出错,急上加急就会错漏百出,难以弥补。
急中生智也是有的,但可遇不可求,急中生智是超常态,急中失措才是常态,所以说很多急事反而急不得。
急事缓办,体现的是一个人沉着冷静、深思熟虑的智慧、勇气和应急能力,遇到急事要赶不要急,应当冷静思考、从容应对,不急于表态,不随便答复,考虑周全后再去妥善办理。
所谓“缓事”,是指常规性、日常性事务,或者预先知道需要做的事,都是你必须做的职责内的事,类似统计报表、会议纪要、周报月报等等。
有的人认为这个事是一个周或者一个月以后的事,现在不用着急以后再说,最后缓事都变成了急事,时间到了就措手不及,弄得一团糟。
缓事急办,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对缓事要有计划,抽空及时做不要拖延,要事先安排以免临时抱佛脚,忙乱而又得不到好结果。
18
务虚与务实相结合
务实是指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务虚则指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搞清楚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
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务虚就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
一般来说,人们比较警惕务虚不务实的毛病,却不大重视只务实而不善或不会务虚的做法,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就会陷入事无巨细、疲于奔命的困境,工作就很难突破和提高。
孙悟空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每渡过一难,他都会腾云驾雾到空中,看看妖魔鬼怪在何方,并思考如何应对,这其实就是务虚;如果发现妖怪,那就跳下来打,这就是务实。
没有务虚,务实就没有方向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盲动或蛮干;没有务实,目标计划则都停留在想象阶段,一切就都是空想。
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要务好实必须务好虚。
每个人要在务实中生存,更要在务虚中提升。
不能借口真抓实干否定务虚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务虚就是空谈道理、只说不干;更不能借口务虚,不干实事、不求实效、坐而论道。
既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又要善于谋划、注重总结提升。一定要正确理解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文中配图来自《穿普拉达的女王》。
END
普通人拼命努力
优秀的人改变成长模型
我花了6个月时间认真打磨
把过去六七年的爆发式成长经验
都总结到这门25节的思维课里
庆祝超过7000人学习
设置了200张优惠券
618限时特价,全年最低
扫码立即报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