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何浩源 广安观察 邓林灵
11月18日下午4点钟,广安已经降温,摩尔春天的“青立方”打开窗口,窗台上摆放着《青年创业政策解读》、《不宜流通人民币纸币宣传手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精选热点10问》、广安四张名片宣传手册等资料,戴着“小红帽”的青年志愿者为来往的需要提供帮助的行人服务。
今年9月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共青团广安市委围绕组织覆盖面和凝聚力不足的问题,着眼服务青年成长的主责主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加强基层团建,服务青年发展,将帮助青年解决困难的实效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同时组织青年贡献自身的力量,为社会服务。
做活基层团建活动 扩大组织覆盖面和凝聚力
“共青团团旗是什么时候确定的?”11月16日下午,在广安市青联众创有限公司2楼的青年之家,7名青年在争论的时候还举出了例子加以佐证,他们正在参与由共青团广安市委举办的“团章知识小竞赛”活动。
据其中一名青年陈凤介绍,除了此类活动,这里的“青年之家”平时还开展了青年读书分享会、创业故事分享、创业培训等活动,帮助广大青年提供创业服务,帮助青年更好寻找创业机会、实现成功创业。同时,还组织多名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创业导师与创业青年座谈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就业创业。
何恒平 摄
据悉,共青团广安市委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推进基层团建,已经在全市建成青年之家94所,发展“两新”团组织9个,有效扩大了团组织对基层一线青年的覆盖和服务。”共青团广安市委在主题教育中,积极发挥驻外团组织的“桥头堡”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看望慰问、上党课等方式,了解掌握广安籍在外团员青年的工作、生活情况,向他们传递来自团组织的关心关怀,为他们讲述党的初心、共青团的初心和青年的奋斗。
组织青年为社会服务 增强青年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11月16日,在武胜县金牛镇石墙村的“童伴之家”,穿着深蓝色棉衣的5岁小男孩雷海扒拉着“童伴妈妈”李玉莲的手臂,虽然在看到陌生人时有点害羞,但还是露出了浅浅的笑容。据“童伴妈妈”李玉莲介绍,雷海刚来的时候,还怯生生的,通过到童伴之家参加活动,现在缠她可紧了,也变得开朗许多了。跟雷海一样,在这个几十平米的童伴之家里,每个周末,李玉莲都会带着村里40多个孩子,与他们做活动、讲故事等。
“这些孩子大多是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看的孩子,有的上幼儿园,有的上小学。”李玉莲说,村里的孩子一般在完成家庭作业后,就来这里一起玩,她现在是村里孩子们最喜欢的“妈妈”。
“目前团市委已在全市23个留守儿童集中村(含自建项目点)实施‘童伴计划’项目”,共青团广安市委社联部工作人员鲁柳言介绍,“童伴计划”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是一项惠民工程,旨在选聘有爱心、有责任心的“童伴妈妈”,这些“童伴妈妈”既“妈妈”,又是“老师”,在“童伴之家”里,她们定期进行家访,开展安全教育、心理疏导课等主题活动,丰富他们的周末生活,陪伴留守儿童们一起玩耍、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共青团广安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周勇介绍,主题教育开展期间,回乡创业的青年通过团市委搭建“青创集市”展销平台,将广安的农特产品推销给广安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同时组织的多名童伴妈妈为12个“童伴之家”项目村的留守儿童送关爱、送温暖;机关党员干部和400名青年志愿者还在广安各大车站、景区提供引路、充饮、急救等便民服务3万余人次。“要增强青年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服务青年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