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周素琼(左二)与妇女大姐做纸花
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
意蕴深情的唱词、字正腔圆的演唱,听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掌声四起。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上前连连称赞,与之拥抱,来自香港的眷属也争着与演唱者合影。这位清唱程派名剧《锁麟囊》经典选段的是谁?原来她是建国以后上海市第一位党外副市长、市工商联第一任主委盛丕华的儿媳,盛康年先生的太太,年逾九旬的周素琼大姐。
大家闺秀,成为工商界的家属代表
上海滩地产大王、一号车主周纯卿的故事,人们并不陌生。走街串巷,见到中间带有“庆”字号的弄堂房产,大凡都是周家的祖产,著名的有南京东路西藏中路口的大庆里、厦门路的衍庆里、八仙桥的余庆里、茂名北路的德庆里,七浦路的顺庆里……。而当时拥有一号车牌照,既体现出主人的价值取向,又表现出主人前瞻性的超前意识,车主自然受人关注。周素琼就是这位备受关注周纯卿的三女儿。
周素琼自幼得到父母的疼爱。家里给她一个人配了3个佣人:一个奶妈,一个女佣,还有一个陪她玩的小大姐。
周家原在牛庄路有处三进大宅,她们称为老宅。后来父亲选择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同孚路(今石门一路)又建了花园住宅,他们称为新宅。新宅主楼高四层,宽约五开间,坐北朝南,正门有两根上下节欧式立柱,楼内大小客厅、中西餐厅一应齐全。楼前有花园,可停十几辆车。花园的草坪、雪松、香樟、广玉兰,与奇石、亭台、小桥流水浑然一体,将景观装点的华丽秀美。周素琼随父母迁入新宅。
周家在华山路、乌鲁木齐路还有处占地40亩的花园,叫“纯庐花园”。以父亲名字中的“纯”字命名,外界都称“周家花园”。周素琼的父亲特别喜欢园林。在花园里,他不时地这里架座桥、哪里搭个亭,还仿照北京颐和园建了石舫。
周素琼印象特别深:小时候,父亲带着家人从牛庄路老宅到花园去游玩,最开心的是一家大小不坐汽车,驾着飞奔的马车,穿过静安寺,冲向海格路(今华山路)的花园。在花园有划船、有骑马。父亲为她买来一匹枣红色的小马,定做了小马鞍、小马靴、马鞭,还请一位白俄马师教她。
老上海或许还记得周家的新宅,上世纪50年代作为静安区少年宫的那栋楼,现已拆除,建了商厦。周家花园因作为华山医院,现在还保留着,但是,面积大为缩小了。
女大当嫁,一次偶尔的机会,周素琼与同为宁波商人盛家的公子盛康年相识,彼此年龄相仿、情投意合、喜结连理,那是上世纪40年代的事。盛康年的父亲盛丕华,早年受孙中山召见,组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9位常务理事之一。在上海设有上元企业公司,在武汉设有武埠公司,这两公司都涉及地产,应该说盛周两家既有渊源、又有姻缘。
盛丕华的民主意识以及倾向中共,很大程度受到儿子盛康年的影响。盛康年与中共地下党接触起始于30年代,先是掩护地下党,后组织读书会、演话剧,开展进步活动。抗战胜利后,黄炎培、胡厥文、盛丕华等人组织民主建国会,盛康年也是重要的骨干。解放后,盛丕华出任市工商联筹备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副市长。盛康年也担任了政协、民建、工商联的领导职务,成为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周素琼伴随丈夫参加工商界工作、社会工作,从一位藏于深闺的“名媛”成为工商界的家属代表。
走出深闺,参加工商界家属工作
解放初期,上海工商界有16.3万户。政府对于工商界采取“团结、改造、限制、利用”的政策,工商界中有积极的,但也有观望的、有消极的,参差不齐,许多工作必须依靠家属来做。因此,市工商联专门设立家属委员会。周素琼当时是工商界家属的骨干,她的婆婆、盛丕华太太金曰英是家属委员会的副主任,她们一起配合党和政府做工商界的工作。家属工作实际上也是社会工作,妇女大姐从中也感到在新社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海工商界家属工作有2次大的举措博得了社会的认同,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公私合营期间,周素琼和家属委员会的成员一起现身说法,到那些工商界人士家去“串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盛康年对她说:“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有时我们在会上做不通丈夫的工作;或许你在会下做通了家属的工作,事情就好办了。这项工作远比一般工作来得重要……”周家的女儿本来影响就大,朋友和熟人也多,现身说法,果真见效。刘靖基先生听说她很会做工作,邀请她去自己家里做太太吴舜琴的思想工作。由于她工作出色,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1956年3月29日至4月6日,她作为上海代表团成员赴京参加全国工商业者家属和女工商业者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后,上海工商界将落实政策后发还的钱款集资创办“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当时某些工商界人士存有顾虑:刚刚发还,手头有点宽松,又要集资,不愿意出资。但是,周素琼耐心细致,在市工商联的领导下,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有户范姓的工商界家属,丈夫去世较早,落实政策发还一笔款项,起先答应认款,后来正式出资时思想有波动,经周素琼上门劝说,那位太太按原数认购爱建股份。爱建公司首次集资5000多万元,周素琼其中也有一份功劳。此时,民建、工商联合署办公,称“两会”,周素琼被推选为民建上海市委第五届委员,过了4年又连任了一届,充分说明组织上对她的肯定。
奉献爱心,回忆往事积累文史资料
文革前一年,盛康年因病去世。周素琼独自一人,生活很艰难。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她凭着顽强毅力坚持下来。周素琼自幼生活在富庶的家庭,耳濡目染,待人接物、衣着打扮自然得体,还特别有爱心。她特别喜欢洋娃娃,自幼喜欢,藏有大大小小几十只。她一个一个为它们量体裁衣,不同的娃娃配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小衣裳,冬天给它们织毛衣。现在,高科技配置的娃娃会“说话”,陪伴她,与她说话聊天。人说:喜欢长毛绒娃娃的人有爱心。确实如此,上世纪80年代,民建、工商联两会定期组织妇女大姐活动。在华山路893号会所的南楼104室,妇女大姐团团围在一起,有时学习,有时制作“爱心”物品,遇有义卖、募捐之类的任务,周素琼不甘落后,将自己手工制作的物品拿出来,帮助边远地区困难群体、支援灾区难民。
2008年汶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因骨折躺在病床上的周素琼大姐怎么也睡不着,叮嘱着身边的阿姨把六千元善款捐到市妇联,委托妇联转交灾区。节前,市妇联特地送来了“奉献爱心”的匾额。
心境豁达,才是健康的保证。如今,已经95岁的周素琼,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走起路来也不需要别人搀扶。因为她是代表性人物,市政协、市民建、工商联经常组织活动。她非但参加,还常常追忆些陈年往事,为后人积累一点文史资料。有一次,市政协招待已故老领导遗孀,同桌的宋仪侨副主席请她们每人回顾一件往事。周素琼回忆起上海刚解放时,陈毅同志和华东局领导想找个合适的地方与工商界代表人物见见面,向他们宣传党的工商经济政策。负责统战工作的潘汉年同志把陈毅同志这个意思告诉盛康年,请盛康年想想办法。盛康年征询周素琼意见后便向潘汉年同志建议:陈毅同志与工商界的见面会是否安排在他丈人留下的静安寺路花园洋房里。因为工商界都熟悉周家新宅,有的还是多年的朋友,到这儿开会有亲切感;同时环境优雅,花园里又可以停车,不易引起注意,安全系数大。潘汉年同志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于是,陈毅同志与上海工商界的第一次见面会就在周家召开。周素琼的这段往事是在史料中从来没有记载过的。1949年6月4日《商报》曾报道陈毅同志在中国银行四楼与上海工商界座谈的消息,研究者原以为陈毅与工商界的首次见面是在中国银行的那一次,听了周素琼的回忆,才明白,在中国银行大型座谈会前还有一次小型的会议,是在周家召开。这段史料很有价值,深得在座同志的赞赏。
更为喜悦的是,组织上经常关心周素琼,亲朋好友常常看望她。有次,荣(毅仁)府亲家任(秉道)公九十大寿,在小南国设宴,邀盛家姆妈周素琼赴宴。酒过三巡,有人提议请周素琼唱一段京剧,盛情难却,没有伴奏,旁坐的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表演艺术家李炳淑也鼓励她演唱,还为她打拍子。于是,李炳淑击掌合拍,周素琼清唱一段《锁麟囊》中的“二六转流水”。这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个场景。
相关链接:盛丕华、盛康年父子
盛丕华(1882~1961)原名沛华,浙江镇海人。少年时在家乡就读私塾。14岁时来沪,进老宝成银楼当学徒,后升为助理司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参与浙江旅沪学会。宣统二年(1910年),被聘为大丰洋布号司帐。民国9年(1920年)筹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当选为常务理事。同年,当选上海总商会会董。民国16年,任江海中国银行汉口分行行长秘书,在此期间,盛丕华与人合伙,在武昌开设武埠公司,经营房地产业。民国19年返沪,回证券物品交易所筹设证券部,任常务董事。同时,兼任中一银行董事。民国23年与人合伙组织上元企业公司,自任经理。民国28年,为不与日商合伙,将上元改称为地产公司。同年,开设红棉酒家,任董事长,在红棉酒家举办星期聚餐会,起先主要是谈生意,后逐渐成为议论时局的聚会,经常邀请一些教授、专家及工商业者等各界爱国人士演讲,积极支持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红棉酒家三楼改称“红楼”,专供民主人士活动之用。民国34年12月筹组工商协会,成立时被推选为常务理事。民国35年初,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被增补为常务理事。同年6月23日,作为“上海人民和平请愿代表团”代表,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呼吁和平,反对内战。
民国38年2月,经中共地下组织的安排,盛丕华从上海赴香港,辗转到达北平,参加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检阅人民解放军的仪式。4月15日,参加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的宴会。席间,盛提出组织南下顾问团,协助解放军接管上海的建议,得到毛泽东的赞许。上海解放后,组织工商界劳军。在第一届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提出筹组上海工商团体。1949年8月26日,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成立,当选为主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市副市长。1951年2月,当选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主委。其间,率领上海工商界抗美援朝和各项爱国运动。1956年1月,代表上海工商界呈递全行业公私合营申请书。同年4月,再次当选市工商联第二届主委,1958年12月第三届连任。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分会主任委员、民建上海市委主任委员,第一、二、三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副主席、第二届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二、三届常委。
盛康年(1914年~1965年),又名仲悟,浙江慈溪(今属宁波市)人。肄业于震旦大学。
青年时期起,广交朋友,接触了许多左翼文人、艺术家、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他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满,激于民族义愤,积极探寻救国之路。1933年,他任《新社会半月刊》杂志主编,把原来只谈风花雪月的杂志,改进为评论时政、宣传抗日的进步刊物,影响到外省、北平等地,在中层知识分子中深受欢迎。后遭国民党政府查封。1934年,盛康年参与了由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等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他还到青年学生中发展“武卫会”组织,投入学生界、文化界、职业界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在其父亲盛丕华任红棉酒家董事长时期,协同组织“星期聚餐会”,吸收爱国民主人士参加,聚餐会逐渐成为议论时局的宴会。民国35年初他加入民主建国会,把红棉酒家三楼改为“红楼”,专供爱国民主人士活动之用。民国37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盛康年身负重任,从白色恐怖的上海去香港,传递消息,汇报情况,与潘汉年、章汉夫、许涤新等中共负责人取得联系。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盛康年随军南下,在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的支持帮助下,组织“七一”学习会,以聚餐、讲座等方式广泛联络上海工商界上层人士,向他们宣传党的工商政策,并介绍荣毅仁、郭棣活、刘靖基等著名工商界代表性人士与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人会见,在中共与工商业者之间联系反映工商界的情况和意见。1949年9月,他作为民建会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3年担任民建上海市分会秘书长,在宣传贯彻《共同纲领》,推动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盛康年历任政务院参事,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民建中央第一、二届委员,民建上海市委第一、二、三届常委,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作者王昌范系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干部作者自注:谨以此文缅怀2012年8月2日逝世的上海工商界家属代表周素琼大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