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从原始、奴隶社会一步跨到社会主义,“直过民族”如何实现两个“千年跨越”?

从原始、奴隶社会一步跨到社会主义,“直过民族”如何实现两个“千年跨越”?

从原始、奴隶社会一步跨到社会主义,“直过民族”如何实现两个“千年跨越”?你听说过“直过民族”吗?他们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特殊成员,大多生活在边境地区、高山峡谷之中,生存条件恶劣,整体性贫困现象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你听说过“直过民族”吗?他们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特殊成员,大多生活在边境地区、高山峡谷之中,生存条件恶劣,整体性贫困现象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党和政府关怀重视下,在力度空前的帮扶下,“直过民族”迎来了摆脱贫困的千年一跃。今天的“直过民族”地区,山河依旧,换了人间。

01

“直过民族”的由来

“直过民族”是对生活在我国境内,在新中国成立前仍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新中国成立后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的统称。

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

△独龙族小孩尝到刚采的冬蜜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边疆少数民族还过着原始生活,仿佛人类的童年阶段,因而被喻为“人类童年”。1954年后,新中国对这些民族采取不分阶级、不搞土改的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而被称为“直过民族”。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几乎“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的历程。

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_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

△左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洛特村洛特老寨基诺族村民阿二(后排右)一家合影;右图:阿二家2017年修建的新房。他家种植了50亩茶叶和约4000株橡胶,年收入约16万元。

尽管直接过渡是毕其功于一役,但并不意味着直接过渡后的工作更简单了,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千百步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与其他地区同等发展的水平。“直过民族”通过直接过渡摆脱了后进的社会发展进程,总体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但是由于直接过渡的局限性,再加上特殊的历史原因,“直过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对滞后。

02

“直过民族”脱贫的云南样本

云南是我国“直过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区,包括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

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

△左图:德宏傣族景颇自治州芒市西山乡营盘民族小学老师雷木宽(景颇族)。在她身后,学生们在开展民族舞“目瑙纵歌”课间操;右图:雷木宽在课堂上。

“直过民族”一直是云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针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大都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的实际,云南省坚持先难后易、先行攻坚,一族一策、一族一帮,创新实践“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将优秀的党员、干部、人才聚集到战贫一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战贫优势,推动“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

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

△左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老曼峨村村民岩烟叫(布朗族)。在他身后,村民在展示布朗弹唱;右图:岩烟叫在炒制刚刚采下的茶叶。他毕业于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专业,回乡创业做茶叶初制加工,家里种植茶叶约80亩,2018年收入约20万元。

目前,云南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26.69%下降到2019年底的2.41%,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等9个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怒族、傈僳族2个民族“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

△左图: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落村二组村民扎海(拉祜族)。在他身后,拉祜族青年在跳本民族舞蹈;右图:扎海在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养蜂基地接受培训。

云南“直过民族”脱贫是全国脱贫战线的一个缩影,中国在扶贫减贫上交出了一份冠绝全球的成绩单。

03

扶贫减贫的“中国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打响脱贫攻坚战,持续加大扶贫投入,不断攻克贫困堡垒,到2020年年底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

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

△左图: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移动营业厅上班的马春海(独龙族)。在他身后,独龙族群众在跳本民族舞蹈;右图:马春海在指导当地群众体验5G虚拟现实。独龙江乡2019年开通了5G试验基站。

体量之大独一无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9000多万,脱贫攻坚完成后将有1亿左右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_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

△左图: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永广村一组佤族村民呢秒(前排右)一家合影;右图:呢秒家的新房2017年建好,旁边的老房子现在用作厨房。呢秒一家种植青贮玉米5亩,套种皇竹草20亩,主要用于企业养牛的饲料,年收入约10万元。

进程之快前所未有。我国在短短几十年间,通过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依靠党和政府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脱贫历程,人民生活即将实现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

△左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村民赵腊退(德昂族)。在他身后,当地村民在跳水鼓舞;右图:赵腊退(左)在民宿招呼客人。他在村里经营一家特色民宿客栈,开业近半年收入约2万元。

质量之高有目共睹。在我国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对脱贫质量的要求和措施贯穿始终。通过扎扎实实的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

△左图:石宝,景颇族,今年13岁,家住云南省芒市西山乡弄丙村跌撒小组,在西山乡营盘民族小学读六年级;右图:石宝在家中的院子展示刀舞。他从小就喜欢本民族的舞蹈,刀舞尤其跳得好。

制度之优充分彰显。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 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290 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带领群众攻破一个个贫困堡垒,筑起一道道防返贫堤坝,书写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脱贫故事。

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

△怒族同胞吃上旅游饭

现在,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冲刺阶段,越到最后越要咬紧牙关,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不能有半点麻痹大意。必须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顽强意志、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奋勇姿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

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_社会奴隶形态有哪些_奴隶社会社会形态特征

点击图片购买

享受8.5折优惠

参考 | 综合《中国制度面对面》、新华网、云南日报等资料

出品|学习出版社

监制 | 于薇

上一篇: 不经历社会的“毒打”,就不懂得赚钱的不易
下一篇: 什么叫社会最底层的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