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公德_职业道德_家庭美德_个人品德关系论析.pdf

社会公德_职业道德_家庭美德_个人品德关系论析.pdf

社会公德_职业道德_家庭美德_个人品德关系论析.pdf[作者简介]马奇柯(1971-),男,重庆人,博士后,副教授,博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马奇柯(1971-),男,重庆人,博士后,副教授,博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关系论析

马奇柯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除了每一个社会都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总体道德之外,依据

人们不同的公共生活领域,可以大体划分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职业活动领域中的道德

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它们互为作用。社会公德是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基础,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

我国在道德建设中,既要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也要重视个人品德建设。

相对于前者公德所具有的公度性、他律性和制度性而言,作为私德的个人品德则具有私人性、自律

性和自决性的特点,并且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构成了辩证统一的道德整体。公德

建设和私德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双重任务,既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从宏

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不断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又要从微

观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素质,以实现公德与私德的良性互动,促进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公德;私德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8)02-0047-04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

人品德建设之间的关系,加强公德建设和私德建设,调整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提升广大群

众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公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公民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涉及公德和私德的问题,对于究竟什么是公德和私德,在当今的学术界有

许多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公德是与私德相对而言的。“公”是指公共领域,“私”是指私人领域。在共同

生活中,公民的所有行动都具有公共的性质,不可避免的是一种公德行为。所以简单地说,公德就是公

共领域中公民的道德活动,它关系到其他公民的公共生活,关系到公共领域的正常秩序。梁启超把公德

定义为“人人相善其群”,这无疑是正确的。“群”既指公共领域,也指共同生活的公民,“群”就是“群

体”、“公众”。“群”是公德的参与者、担当者、受益者,也是公德的指导者、评价者、监督者。“相善”就

是“德”,指的是那些与人为善,促进群体向心力、凝聚力的道德价值观,体现了公民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只要生活在公共领域中,公民的活动便无不具有公德的规定性。它影响公民的共同生活和公域的公共

秩序,又受到公民的限制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公德行为一般发生在公共领域,但不是必然发生在公共领

域;相反,私德往往发生在私域,但也不完全如此

[1]

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除了每一个社会都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总体道德之外,依据人们不同的公共

生活领域,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公共生活领域的具体道德,这就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职业活

动领域中的道德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道德。相对于这三个活动领域的道德,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当然,这三大领域的划分,只能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

74

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这三大领域来说,每个领域都有其道德规范。同样,这也

绝不是说,某一领域的道德规范,只能适用于这个领域,因为这些道德规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在整

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是互为作用的。一些道德规范虽然在一个道德领域起主要作用,但往往同时

又在其他领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准则,是全体公民在社会

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个人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相互交往的

人们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时,这种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

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社会既然有共同利益,必然也有

反映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可以成为共同的道德,“公共生活规则”就是共同的道德。马

克思还指出,社会公德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列宁也认为,社会公德是

“起码的公共生活的准则”。相对于其他社会道德,社会公德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群众性、公平性、公认

性以及继承性的特点,是维系人们所希望的正常的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保证。社会公德是全

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具有相当广泛的调节作用。它维系着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友好相处,

使社会生活环境安定有序,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

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社会公德的民族,肯定是个充满希望的民族。”因此,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建

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必须从社会

公德的教育抓起。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既然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

本的实践活动,因此,人们的职业生活当然也应该是人类最主要的社会生活领域。与此相联系,社会职

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当然也就成为各个具体生活领域的道德的主体部分。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

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的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联

系。职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作用是一般道德或公德、家庭道德等无法替代的。当一个人步入社会,进入

社会分工行业领域,职业道德的教育使人形成职业道德观念和意识,从而认识了集体以及个人的行为在

集体中的作用,在与职业活动共生存、共命运的同时走向成熟,在树立起职业信念和理想、养成好的职业

道德和习惯的同时,不断逐渐成熟了。可见,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使人走向成熟。职业道德

还具有协调社会关系 、促进社会风气向文明方向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就行业内部关系而言,人与人的

关系起支配作用的是利益关系 ,通过职业道德将统一到为了正当利益而和谐劳动的同一目标下,其内部

的关系就能够不断和谐融洽,就会形成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彼此兼顾、顾全大局、避免纠纷、减少矛盾;

同事之间团结互助、礼貌相待、和睦共处、增进感情,既积极竞争又互相协作; 上下级之间相互沟通、理

解、尊重,形成健康的、人人努力向上的、文明礼让的和谐局面。另一方面,就行业外部关系而言,包括行

业与服务对象和职工家庭的关系 。在行业与服务对象关系上,如果从业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

中尽职尽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优质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就能达到与社会成员关系的和

谐。同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也会在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吃苦耐劳、勤奋好

学、宽和忍让、热情待人等优良品质,为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以职业道

德建设为重点,带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

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

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家庭

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人的社会化创造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 ,并要在家庭

中长大成人。家庭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担负着个人与社会中介的作用。正是在家庭内部,道德

培养训练着人的社会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关系要能够得到正常的维护和巩固,除了特

殊的情感之外,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觉悟,有着重要的作用。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从婚

姻家庭的许多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可以证明,道德因素,特别是夫妻双方的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生活

理想、价值目标,在漫长的家庭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美德建设中,还要弘扬中国传统道

德中“孝”的合理因素,对于完善家庭美德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改善社会风气都有重要意义。当然,我

们今天提倡的“孝”,不是提倡孝顺,而是提倡孝敬,即对父母既要赡养,又要对父母尊敬,这种赡养和尊

8 4

敬,不是无原则的顺从,而是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加强孝敬父母教育,有利于形成爱国主义的思想,有利

于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中国有句古话,“求忠臣于孝子门”。即只有在孝敬父母的儿女们中间,

才能找到忠于国家的人。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孝敬父母了,就一定能够忠于国家 。“孝”只是“忠”的

基础,但是“孝”并不能自发地转化为“忠”,要在“孝”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忠”的教育

[2 ]

。应该看到,家

庭的稳定与和谐,是全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全社会弘扬家庭美德 ,就是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

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 ,鼓励人们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

在我国当今社会 ,家庭不但有着教育子女、延续后代的作用,很多家庭还担负着组织生产、经营企业

或个体工商业的功能,因此,大力加强家庭美德教育,不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家庭和

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使家庭成员更好地遵守社会主义的法律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促进职业道

德和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我们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必须根据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找准切入点,紧扣兴

奋点,抓住关键点。社会公德教育要从有益社会 、有益他人、有益环境入手; 职业道德教育要从爱岗敬

业 、乐业 、勤业 、精业入手;家庭美德教育要从夫妻恩爱、孝敬父母入手。

二、私德:个人品德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建设,现在把公德和私德一起抓,无

疑是一次进步和创新。以往,我国在道德建设中,只重视“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而不提“个人品德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缺憾,并且这种提法,同我们过去一贯重集体、轻个人的

传统有关 。其实,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这三种道德固然重要,但更应以个人品德建设为基础。

相对于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这些公德具有的公度性、他律性和制度性而言,私德则具有私

人性、自律性和自决性的特点。私德涵养有利于公德水平的提高。陶行知先生认为:“私德不讲究的

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要本”,并告诫人们,一定

要“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3 ]

。梁启超也指出:“断无私德浊下,公德可以袭取

者。”

[4 ]

可见,私德涵养对于公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种认为私德的过分发达必然导致公德弱

化的观点是不能令人接受的,甚至是荒唐的。同样,公德建设则有利于私德境界的提升和美德的养成。

公德良好,一方面可以使个人美德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从而促进私德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对“私德

浊下者”构成一种无形而强势的压力。古今中外,难见公德沦丧而私德高尚者,即使有,抱持和固守私

德者则不是滑向愤世嫉俗,成为社会中激烈的道德批判者;就是走向厌世遁居,成为力图与社会无关的

“他者”

[5 ]

。从这个意义上说,约翰 罗尔斯所谓“社会至善是个体从善的前提”的观点是十分深刻的。

个人品德建设不好,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都将是空中楼阁,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把

个人品德建设提出来,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就更加完善了。由于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日益

扩大,人们举手投足无不关系和影响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社会公益,涉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和生活方

式,所以,个体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性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重要。所谓个人品德 ,是指在一

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客观

要求的道德素质和指导自身行为选择的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个体的道德活动是人类道德生活中最活

跃、最生动、最有生命力的内容,它内在地包含着未来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正是这种趋势,使个体不仅

能够接受、内化社会道德 ,而且“再生产”社会道德 。个体道德活动,既是社会道德再现的承担者、实践

者,又是社会道德更新的推动者、创造者。

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个体的道德品

质,才能发挥其道德的功能,以达到更好地按照这些原则和规范调整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

目的。当然,个体道德是受社会道德所决定,又能反作用于社会道德的。我们强调个体道德的重要,不

是脱离社会道德而片面地去突出个体道德 ,而是在社会道德的前提下,强调社会道德如何向个体道德转

化的问题。中国传统道德十分注重个体的道德意志、道德实践、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内讼、内省、澡身

以及表心、表气等思想,都是同个体的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值得传承的。当前,加强个人品德

建设,就是要大力倡导奉献精神、群体意识、责任观念、爱人意识和诚信原则。

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辩证统一

公德与私德作为道德的两个方面,其区分是相对的。无论公德还是私德 ,都是用以约束和规范人们

上一篇: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这句话对么?
下一篇: 机关党委委员分工及主要职责(调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