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do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do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do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到协调处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得到协调处理,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反对世界霸权主义;

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推动“一国两制”的统一战

线,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

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

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

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

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要抓住和

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

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

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

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

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

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

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

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适应了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

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其意义重大,影响

深远。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探索和认识,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

一个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

标。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 "社会更加和谐"

作为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根据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把"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更加明确

地提了出来。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不仅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概念,

而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是

对十六大确立"全面小康"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

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它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内涵,是我们党对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越来越体现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发展观。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入把握,是我们

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继承

与发扬,更是对我们党执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思路上的重

大创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顺应时代特征和

矛盾性质变化提出的关系到社会主义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决策,集中体

现了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 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发

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关键阶段。2003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 美元,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 美元。从2003 年的

人均1000 美元到2020 年达到人均3000 美元,对于我国而言这一阶段机遇良多,是

一个 "黄金发展期",同时隐忧不少,又是"风险高发期"。而这种隐忧和风险,又主

要来自伴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不协调。这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状况,不仅已经影响

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而且使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现实矛盾

更加难于处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

必然要求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党的执政所必须的广泛的社会基础也不是一劳

永逸就能解决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一个政党要掌握政权并巩固政权,不仅要

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阶级基础,还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要

竭力获取社会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认同,善于增强对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一个政党

要在历史上有所作为,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去实

现历史发展的目标。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对执政

党的认同感和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人民群众

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

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

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形成全

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党才能真正巩固党执政的社

会基础,并且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

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

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

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上一篇: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度的产生
下一篇: 2022年公务员联考常识积累:动物社会行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