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014-06-516::00来源:《时事报告》[打印][关闭]六十年来

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演变的几个阶段 2014-06-25 16:22:00 来源:《时事报告》[打印][关闭]六十年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演变经历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 年到 1978 年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巩固阶段。1949 年建国以后到 1978 年的 30 年中,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我国建立了"国家——单位——个人"的一元主体社会管理格局。执政党和政府成为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当时的社会管理体系包括作为国家的社会控制和福利供给职能的延伸的单位体制,“议行合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作为单位体制补充管理单位体制以外的城市居民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体制(街居制),依靠政治-身份来划分的阶级分类体制并辅之以运动式、批斗式的政治管理方式,作为党和政府的传送带的群团组织,城乡分割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等。③传统社会管理体制依靠严密的社会控制维持了社会秩序,实现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但却窒息了社会的创造活力,牺牲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第二阶段:1978 年改革开放开始到 1992 年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阶段。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放权让利调动各方积极性的过程,向地方放权、向企业放权的过程使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赢得了自主权和积极性,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为适度行政性分权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所取代,政治和经济逐步分开,私人经济部门在公共部门旁边成长起来。农民向城市和工业服务业的转移步伐逐步加快,但这一时期农民工还被称为"盲流".政府作为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人民公社体制、政治-身份性阶级分类体制先后解体,运动式、批斗式的管理方式被新的法制化管理方式所取代,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日益松动,作为社会控制细胞和福利供给者的单位逐渐变为比较单纯的工作场所。 第三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我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到十六大前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个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及意义
下一篇: 农业、畜牧业、男子是生产主导——父系氏族社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