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时代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社会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方向且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社会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方向且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精神的重要论述,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状态,勇敢应对和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都将“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把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回答了新时代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当前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中华民族阔步向前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关键阶段遭遇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专业精神和实践品格得到全方位展现。从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磅礴之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实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最终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从历史深处走来并历经沧桑巨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新的使命,呈现出丰富充沛的当代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使其更好地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与民族复兴时代主题相契合,推动其在21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上一篇: 印度“婆罗门”:孩子出生就是贵族,拥有特权,杀人放火不判死刑
下一篇: 什么是历史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