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绝人之路。
曾仕强教授曾公开表示自己两度失业,他都没有迷茫和害怕过。
因为他的祖父从小就跟他说,老天不会给你没饭吃的。
人并不需要天天工作,天天拼命。
现在的快餐文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匆匆忙忙。
急着少年成才,急着事业成功。仿佛自己不拼命,把自己人生过得慢下来是有罪的一样。
最后,搞得社会上的人都神经兮兮,天天紧张得要命。
因为想要的太多,一点小事都能成为压垮人们精神世界的稻草。
曾仕强举了成都作为例子,人家成都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打麻将,也不见得别人就过不好。
悠闲喝茶照样过好日子,这就是以慢打快。
曾仕强教授最后说,要是自己选择,他会选择那种不紧不慢、不慌不张的生活。
为何一定要过那种匆匆忙忙急得要命的生活?
慢生活不是罪恶的。
人们的生活节奏为什么一定要快呢,只要不慢就可以了。
曾仕强教授这种对于“慢生活”的肯定,倒是和之前王健林批评四川人天天打麻将的散漫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现代社会这种快节奏生活和急于求成,与其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不如说是人们长期被“教育”出来的。
资本运作的周期越短,资本增殖的速度就越快。
源于这种需要,作为早期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总是把效率放在第一位。
福特和泰勒的管理思想,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在模仿和实践他们的效率之思。
不可否认的是,在他们的效率运动影响下,社会劳动力的每年产出都提高到33%左右。
为了让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力,都能够达到最大效用化。
这群效率大师们研究每个劳动者的工作动作,并把他们的基本动作称作“动素”。
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整套的流水线作业流程。
他们用专利的脚手架,以此迫使工人减少弯腰和伸手等“多余”的动作。
对于他们来说,劳动者与其说是人,不如更像提线木偶。
虽然这一套管理思想在美国已经难以看到了,但是在国内很多流水线工厂,却被大规模运用着。
这也是为何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选择做“慢节奏”的外卖小哥,也不愿意充当流水线上的高效率人偶。
借用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
商业也需要道德伦理元素的存在,公司和企业并非是单纯的生产工具,还是社会和个人福祉的载体。
慢生活不是罪恶,就像选择更加自由和更加“慢节奏”的外卖小哥,不是这个社会之耻一样。
这是个人对浮躁社会的一种抽离。
有人说是时代抛弃了流水线上的工人,但实际上是他们逃离了这个时代。
逃离这个凡事都要喊快的效率时代。而且大概率不再回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