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流量之上,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话题剧

流量之上,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话题剧

流量之上,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话题剧社会话题剧如何得了“流量”,不丢“话题”?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文|尘轲

近日,社会话题剧《不完美受害人》完结,引发观众热议,同样被讨论的还有社会话题剧这一类型。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在关注着它的发展。

社会话题剧存在已久,且占据市场重要地位。不同于传统家庭伦理剧或感情剧,这类电视剧常取自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总能引发观众对当下社会话题的热议。观众也越来越喜爱这类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能为自己发声的电视剧。‍‍‍‍‍‍‍‍‍‍‍‍‍‍‍‍‍‍‍‍‍‍‍‍‍‍‍‍‍‍‍‍‍‍‍‍‍‍‍‍‍‍‍‍‍‍‍‍‍‍‍‍‍‍‍‍‍‍‍‍‍‍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作为当下大众讨论的热点,社会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创作者偏爱的选择。抓住某一个尖锐的社会话题,就能给这部剧本身带来一定的热度。而这也造成了蹭热点的乱象。

不少电视剧顶着“讨论社会话题”的名头,带着一群俊男靓女谈恋爱,缺乏现实性。

发展至今,社会话题剧囊括题材十分广泛——女性职场困境、校园暴力、医患关系、网络暴力、原生家庭等等。虽然采用了热点话题,吃到了社会关注的红利,但真正成功爆火出圈的并不多。‍‍

跳出不真实的“二元对立”

创造讨论空间

社会话题本身并没有什么明确解法,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就不应该将其刻画成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

《不完美受害人》中,在强调真实性的现实主义叙事下,编剧构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这里的人物是复杂的,更是真实的。

从不同视角阐释受害人—加害人—旁观者三者间的关系,描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真实表现,以此打破传统观念中对受害人惯性的高标准严要求。

旁观者视角的加入避免了简单的二元对立叙事,增加了其复杂性,同时通过旁观者视角将现实和剧集连接,观众作为旁观者引发了与剧中近乎一致的舆论导向极具讽刺意味,将这部剧本身的内涵推向顶峰。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除了叙事上的二元对立,社会话题大都涉及伦理道德层面的讨论,而善恶间的边界常保持着模糊的状态。这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底线》中,喊着口号讨伐女儿老板的母亲竟是压迫女儿致过劳而死的罪魁祸首,弑母案中的凶手从小被母亲精神控制引发心理问题,一个个案件反转的同时,是聚焦于复杂人性的真实刻画。

黑白并不分明,善恶间的二元对立被消解,人们才能看见每一桩案件的问题根源。

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_样社会责任

其实,最能解构“二元对立”的莫过于讨论家庭关系的电视剧。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作为一个载体,情感本身浓厚且复杂,是最好的社会问题样本。

众多老戏骨云集的《熟年》就是典型的例子。这部剧建立了另类的婆媳关系,探讨了社会关注的养老问题,同时也涵盖了“怕生娃”、“买房难”这些长期存在的社会焦点。

什么样的社会_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

剧中倪伟强因为与妻子的感情问题将母亲送进养老院,老大倪伟民并不愿意如此却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无法接老太太过去住。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出现了——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

传统认知中两儿一女的家庭怎么也不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但当儿女同时面对着不同的困境时,他们又真的错了吗?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而张春梅与倪伟强的情感危机作为整部剧的主线故事,备受观众热议。

张春梅完美地兼顾了家庭与事业,却不曾想这种“完美”成为了倪伟强抑郁症的诱因。她做错了吗?似乎没有。

而倪伟强作为被照顾的一方却选择离婚并且突然消失,看似无理取闹,可他又切切实实地患上了重度抑郁。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孝”与“不孝”,“对”和“错”,变得难以评判。的确,故事的呈现并不是为了分个是非黑白。

《熟年》用情感将边界模糊化,就是为了不让观众做选择,为的是展示社会问题的同时提供讨论空间,让每个观众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影视剧中的二元对立并非一无是处,但在深刻剖析社会话题时,简单且不真实的“二元对立”带给观众的更多是一时的“爽感”,缺少了对话题本身的思考与讨论。

打破人物脸谱化

塑造鲜活的“人”

除了避免叙事和内核的简单处理,置于故事中的“人”也极为重要。

不同题材都存在着一定的公式化创作,观众给予市场的反馈让创作者知道什么样的人物能够吸引观众,但形象的一尘不变终究逃不过观众的检验。

比如大女主剧,惨痛的经历加上努力奋斗,最后事业爱情双丰收,这样的“美强惨”公式曾经一度是收视保证,但如今再看到这类角色,脸谱化导致的审美疲劳让观众对此不再感冒。

而《不完美受害人》中律师林阚这一雷厉风行的形象很好的提供了解决方法。作为矛盾结合体的林阚,她的视角很好的涵盖了法律、道德、人情等各层面的表达。

雷厉风行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从帮加害者辩护到放弃律师身份为受害人发声,林阚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大女主路”。

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_样社会责任

相比于千篇一律地发现问题然后解决,个人复杂的心理活动更能展示出社会议题的深刻。

同时林阚对赵寻的救赎,其实也是编剧渴望做出的价值倡导,不同于教条式的告知,身体力行的选择才不会让核心观点浮在理想主义之上。

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总能引发深刻思考。矛盾在个体身上产生时,人物更加真实,其心理活动也让背后的社会话题得到升华。

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编剧设定了一个全员“受害”的局面,剧中乔安是一个丧子的母亲,她的儿子被一个精神分裂患者杀害。

同时她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她选择了引导舆论,对凶手的家人做出惩罚。但“复仇”给予她的并不是快感,而是更深的伤痛。

什么样的社会_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

乔安从受害人家属转变为舆论引导者,舆论成为了她手中的刀。没有人能评判她的所作所为。所谓的道德底线在此时变得无力。而乔安这一形象塑造的目的本身也不是为了加固道德评判的标准。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当无法给出人物评判的最优解时,人们开始思考人物行动的背后原因。将事件解构成一个又一个小的社会话题,以此达到了社会话题剧的最终目的。

“另类”切入点

挖掘全新视角

社会话题剧这一类型本身自带流量,在人人都是自媒体,处处都是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人们对社会话题愈发关注。

当人们大都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了解并评判时,缺少新视角的补充与观察。另类的切入点成了社会话题剧出圈的一条路径。

近年来,犯罪低龄化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但大众的视角多聚焦于“父母的失败”、“环境的恶化”等等。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青少年犯罪心理和处理此类案件的司法流程。

而豆瓣评分8.7的韩剧《少年法庭》以审判长申恩熙为主视角,从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调查切入,深刻剖析了青少年犯罪心理。

面对青少年罪犯,有人说给予机会,有人说从重处罚,但少年内心的恶是鲜少有人想过的。而这强烈的心灵冲击也给《少年法庭》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与收视。

什么样的社会_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

当然一味的从同一独特视角切入导致了角色被神话,申恩熙审判长身兼数职的不正常情况也给这部剧带来了一定的非议。

而同样以法院为切入点的国产司法剧《底线》口碑出现部分争议。以一群审判长为主角的戏在大陆电视剧中极为少见。更让观众对其感兴趣的是剧中案件全部由真实改编。

从审判长的视角中,观众可以看到平时少见的调查审理过程,感受每一个案件中不为人知的无奈。

而出现争议的部分在于女主被塑造的过于幼稚,甚至违法了基本的职业要求。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大多社会话题剧都藏着行业剧的影子,二者共存的同时也为剧集本身设置了双重要求。在刻画行业现状的同时,要深挖行业里的社会话题。

而21年上映的台剧《火神的眼泪》很好的满足了两者共存的双重要求。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这部剧集在豆瓣上获得了9.0分的超高评价。虽然以消防员视角切入,但没有同一般消防题材的电视剧一样,歌颂职业的光荣和伟大。

它剑走偏锋,在刻画消防员形象的同时聚焦于消防员生存环境的困难。

面对火焰勇敢无畏的消防员,在民众的误解与不支持中手足无措。上级领导的腐败无能,家庭事业难以平衡,女消防员深受压迫与歧视。

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_样社会责任

观众对消防员这类题材大多更加宽容,也总会被英勇献身的剧情感动。但是当英雄背后的故事展开,深刻且真实的苦难总是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评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台湾真的不浪费每一个尖锐的题材。”

的确,自带流量的社会话题并不在少数,拍出来的电视剧也有很多,但始终难出爆款。

社会话题剧公式化,“话题”+“强大的演员卡司”,对题材切入的创新变得可有可无。但越来越多暴雷的话题剧已经给市场敲响了警钟,经历了剧集浪潮的观众并不那么好糊弄。

不同的题材自然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这让社会话题剧很难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模板可用,但是,不论是切入视角不同还是人物塑造不同,这一类型剧都有着一个相同且重要的内核——深刻剖析社会话题。只有紧紧围绕这一内核创作,才有可能被越来越“精明”的观众所接受。

主编:罗姣姣

文:尘轲

排版:尘轲

样社会责任_什么样的社会_什么样的社会

上一篇: 整理5个概念:民族、大资产、官僚、买办、小资产等阶级
下一篇: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