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道法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复习

道法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复习

道法八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复习本册知识【一句话】串讲核心素养链接本单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并学会运用全面、

人生社会价值的含义_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选_人生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什么

本册知识【一句话】串讲

核心素养链接

本单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并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批评质疑精神,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引导学生增强媒介素养和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社会生活和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

知识框架

人生社会价值的含义_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选_人生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什么

考试常用核心金句

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4.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作用】

6.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做法】

7.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8.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青少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不沉迷于网络。【做法】

考点梳理

考点一、亲社会行为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及感受。

(1)方式:①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

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国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

社会实践活动等。

(2)感受:国家变得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

(1)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2)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3)使我们的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学会与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

越丰富,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4)使我们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注:(2)~(4)也可作答“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

身份。

(3)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个人。

(4)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4.社会关系的类型。

从建立的基础角度,可分为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

关系(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同学、同事等)。

5.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

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

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6.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7)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

滋养。

★7.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

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

己的过程,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注:(2)(4)也可作答“养成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意义。”

误区点拨: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尽量不参加社会活动。(×)

①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我们不仅要通过书本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1)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

考点二、合理利用互联网

合理利用互联网属于重要考点,会结合权利与义务、承担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殊保护、依法治国等知识综合考查。通常会选取生活中出现的网络谣言、网络用语低俗现象、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微视频等作为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在备考时要多关注这些方面的素材。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

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网络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

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

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如:淘宝京东等各种电商,进行

线上交易;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

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

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各级政府网站都有留言箱,可

发表意见和建议;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

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

融合与共享,如:《中国一分钟》《老家河南》等微视频风靡网络。

★2.网络的危害。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侵犯他人人格尊

严和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有些甚至造成恶劣影响。(2019.6)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①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

耗费人们的时间;②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③一些人因沉迷网络、

虚拟交往而疏离现实的人际关系;④沉迷于网络虚拟生活或网络游戏,影响

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④为说明与检测

补充)(沉迷网络的危害)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

行为防不胜防,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3.初中生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原因。

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育都还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不强,情

绪波动大,易冲动,极易受到网上不文明、不道德信息的影响。

4.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网络诈骗情况。

①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②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③通知“中奖”、

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④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⑤在电话

中索要个人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⑥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

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等等。

5.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1)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2)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慎重对待个人信息,不轻易将私人信息

上传至公共网络空间。

(3)不轻易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公共网络。

(4)当个人信息遭遇泄露时,应及时报警,依法维权。

★6.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如何理性使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2018.7)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

“信息节食”。

(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5)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

自己的力量。

(6)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注:(5)(6)可用来回答“怎样利用网络为社会做贡献?”

7.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

息出处是否权威。

(2)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

会及时澄清。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

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5)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8.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依法取缔

非法网吧,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

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和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

诱惑。(学校保护)

(3)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

活动,抵制不文明上网行为。(家庭保护)

(4)个人:遵守道德和法律,严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

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谨慎使用网络支付,遭遇诈骗后及时报案。

(自我保护)

真题回放

1.(2019河南6,多选)在某电商平台中搜索“代吵”,可以看到大量代吵架商品,通过

电话、短信为“客户”代吵架,价格从1元至99.9元不等;如果要用到地方方言,

则需要加价;“服务”还分不文明骂架和文明骂人指导等,有商家称,可以“骂到

对方怀疑人生”。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 市场经济自由买卖,卖方挣钱买方痛快

B. 网上商品丰富有趣,购买一次试它一试

C. 网络传播语言暴力,公序良俗遭到践踏

D. 电商平台藏污纳垢,监管部门依法治理

【解析】考查点:合理利用网络、依法治国。解题思路:“代吵”行为是不文明行为,是传播语言暴力、违背公序良俗的不道德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CD正确;开展网络市场交易活动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要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A错误;网上商品丰富多彩,但是我们要理性对待,B错误。

【赏析】材料反映了电商平台中存在的“代吵”商品,让学生认识到“代吵”行为是

违背网络规则、道德修养低下、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媒介素养,

增强法治意识,提升辨别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依法行使权利,严守道德

和法律底线,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

2.(2018河南7,多选)聚焦新时代中国巨大发展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走红

网络,观者无不为中国人民的创造伟力所折服;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家国情怀

赤子心,人民二字重千钧”的《公仆之路》微视频刷屏,激发了公众的强烈情

感共鸣;展示独特魅力和风土人情的《老家河南》系列微视频风靡网络,河南

美名扬四方……上述用微视频讲述大时代的做法( )

A. 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之举

B. 能够发挥网络优势向公众传递正能量

C. 彰显网络媒体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

D. 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辨别与分析

据某社交平台官方统计数据表明,中老年人每天转发文章的次数高达44次,这让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为谣言的转发大户!在我们忙着工作和学习的时候,爸妈和长辈却将一些养生文章视为珍宝,不仅发给你看,让你遵守,自己更是严格按照文章中的要求饮食和生活。但很多长辈因为没有辨识真假的能力,轻信了这类虚假养生信息,生病了也不去正规医院看病,而是指望着喝绿豆汤、跳养生操治病。对此,两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追求健康,热衷养生,要掌握相应知识,各类信息都要听取

小庆

网络信息繁冗复杂,要理智辨别,养生信息都不要相信

小涵

【考查知识】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明辨是非、提高媒介素养、网络谣言

【答题思路】

小庆的观点:

第一句→判断正误→分析是否应掌握相应的养生知识?→陈述事实。

第二句→判断正误→是否都要听取?→正确对待网络信息。

小涵的观点:

第一句→判断正误→是否繁冗复杂,如何理智辨别?→网络信息的特点及提高媒介素养。

第二句→判断正误→真的全都不要相信吗?→不良信息的危害及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1)对于养生,我们要从可靠渠道掌握科学的养生知识,多方求证,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网络信息繁杂,有些养生知识不具有可信度,甚至可能是网络谣言。因此,对于网络养生信息,我们不能盲目听取,要理性辨别,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能随意转发传播,以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不利影响。

(3)网络信息纷繁多样、真假难辨。提高媒介素养是个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进行科学判断的需要。

(4)不科学的养生信息会误导公众,危害身体健康。因此,我们不可轻信,但也不能以偏概全。科学的养生信息能够帮助人们形成科学的养生之道和生活方式。面对各类养生谣言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练就一双慧眼,理智辨别各类养生信息。

扫描二维码

上一篇: | 21政治 | 多选四选二、四选三的重要命题(十 二)
下一篇: 跨申北美24Fall人文社科PhD(一)动机分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