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

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

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3/017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马殿师摘要:图像化作为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被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者充分利用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3/2017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传播方式的图像化转向马殿师摘要:图像化作为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被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者充分利用,它推动了西方社会思潮传播从“文本叙事”向“图像叙事”的转变,从“显性灌输”向“隐性渗透”的转向,增强了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隐蔽性,从而加大对它的辨识难度,因此从图像化的视野去审视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认清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基本形态,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社会思潮;图像化;传播方式作者简介:马殿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40071 5)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7)03一0114-04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正处在由文字为中心的时代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时代转变之中。图像时代首先从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进而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使得作为主体的人逐渐处于图像的包围之中。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正是基于人们认知方式的这一变革,抓住了图像的意识形态承载功能,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我国社会大众进行思想观念的“灌输”,从而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面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图像化传播的新方式,如何从认知主体的视角出发,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有效,消除和抵制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解构,需要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图像包装”进行分析,使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图像化话语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一、社会思潮的图像化审视图像时代的西方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理论观点、思想潮流,传播具有广泛性、潜隐性和现实干预性等特点,通过把握图像化时代人的存在方式和认知方式,把社会思潮渗透于人的生活过程中。 “相对于以文字为叙事话语的时代,图像逐114渐改变个体在语言叙事逻辑中所构建起来的‘自我’认知方式。一方面,主体认知世界的方式不断地倾向于以图像化的方式来进行,甚至图像本身就已经成为主体认知的方式和内容。川川进而图像本身也就成为西方社会思潮内容本身的构成。(一)作为个体认知世界方式的图像语言、文字、图像作为生成人和文化的符号方式,是沟通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如果说,话语符号是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时间思维模式,图像符号则是以视觉为中心的空间思维模式,它意味着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由“思”转向“观看”、由“话语”转向“图像”,从而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理性批判”中的“思”相区别,构成人认识世界的图像化方式。

口,海德格尔提出“世界图像”转向。在海德格尔看来,这个图像与艺术的绘画图像、电影影像不能等同,它具有看的内容、看的方式和看的主体等多重意蕴,并通过图像生成个体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 “从本质上,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州引从个体把握世界的方式以及人与图的互动关系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的全新读图时代,人们习惯于图像叙事万方数据

上一篇: 央视财经评论丨乡村振兴大规划 如何定好小目标?
下一篇: 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