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70问
1.“四个意识”的内容是什么?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 “四个自信”的内容是什么?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两个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4.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提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5.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时,指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需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是什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在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是什么?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和主战场是什么地区?
民族地区。
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什么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什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依靠力量?
56个民族的团结和力量。
10.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决反对什么?
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1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12.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对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是什么?
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13.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
14.截至目前,国务院共召开了几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7次。
15.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6.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7.我们伟大祖国历史前进的主旋律是什么?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18.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9.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
20.“一带一路”的内容是什么?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统一战线工作要促进五种关系的和谐,五种关系是什么?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
22.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3.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具体法律、法规和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服饰习惯、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
2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
25.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6.中央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2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要求是什么?
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2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
29.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守好的“五条线”是什么?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底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民族团结这个生命线,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这个红线,互联网这个防线。
30.什么是民族团结?
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31.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遵循什么原则?
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
32.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要义是什么?
加快发展。
33.民族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什么?
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34.民族工作的工作主线和根本方向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5.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即“两个共同”。
36.民族工作的总目标是什么?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37.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民族工作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团结,一件是发展。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3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念是什么?
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39.民族工作的保障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0.民族工作的“三个离不开”是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1.民族工作的“五个维护”是什么?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42.民族工作的“六个相互”是什么?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43.民族团结的“五个认同”是什么?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44.民族团结的“四个人人”指什么?
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45.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是什么?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46.解决民族问题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什么?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7.民族团结进步的四项教育是什么?
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的教育。
48.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9.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团结稳定。
50. 解决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加快发展。
5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2.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最管用的是什么?
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5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4.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55.我国各民族人民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纽带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国家的长期统一、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休戚与共的关系。
56.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民族繁荣。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8.目前我国人民币(纸币)上共有几种民族文字,分别是什么?
5种,分别是汉文、藏文、蒙文、维文和壮文。
5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6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
6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62.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尊重当地的什么?
应当尊重当地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遵守当地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接受当地自治机关的监督。
63.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4.我国哪一部法律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宪法。
65.处理民族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总原则是什么?
团结——批评——团结。
6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是多少?
占64%。
67.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什么顺序组成?
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68.民族问题的五大特征是什么?
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
69.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是哪个少数民族?
回族。
70.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什么的分布局面?
大杂居、小聚居。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综合自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