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速查关键词】
周王室、春秋、战国、齐桓公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春秋
前770——前476年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知识点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3.影响:(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影响:①加快统一的步伐。②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春秋无义战)。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拓展提升】
春秋时期的特点: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带来极大的灾难,也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速查关键词】
商鞅变法、铁农具、牛耕、秦孝公、都江堰
知识点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高效行政)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经济富国)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军事强兵)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②商鞅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
③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7.从商鞅变法中,得到启示: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关成语:①春秋时期: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
②战国时期: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围魏救赵
第8课 百家争鸣
【速查关键词】
老子、孔子、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知识点一、老子:(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观点: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主张“无为而治”。
2、典籍:《老子》又称《道德经》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成就:①政治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
②教育思想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2.典籍: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3.影响: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3)、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4)、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借鉴或启示:老子(辩证地看待问题);孔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墨子(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庄子(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韩非(积极改革,勇于创新)。
【点击下方加关注,后续内容更丰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