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

难点

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课前知识储备】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_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基础讲解】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_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战国七雄示意图

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战国兼战争的特点: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_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诸侯国战争的性质:兼并战争

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3、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

(1)给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2)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民族交融,利于百家争鸣。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_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

2、内容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

3、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都江堰运作原理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课本问题解答】

1、问题思考: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2、材料研读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材料研读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出自春秋时期,哪些出自战国时期?

出自春秋时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

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

(2)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拓展延伸】

1、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

(1)特点:

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齐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

②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2)影响:

①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②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如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

【达标检测】

1.“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2.下列的描述中,哪一项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A.参战兵力多

B.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C.交战区域广

D.持续时间长

3.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A.兴修水利工程

B.推行重农抑商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广牛耕生产

5.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战国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白渠

6.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相比( )

上一篇: 联合国总部/专业实习/社会调研,华东师大学生“第二课堂”海外实践进行中!
下一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梳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